趙水仙和鄭金枝兩個人跟沈正凌隔著房頭,名不正言不順的,不是正經長輩,不好出頭,而且這兩人都有著各自的小心思,絕對沒有沈老太好使。
沈老太是沈正凌的親奶奶,奶奶教訓孫子,讓孫子孝順,那是天經地義的事。
再一個,還不單是沈正凌傢的那點問題,但凡以後,大房、三房要是起瞭歪心思,真要鬧起事來,也還是由沈老太撒潑打滾比較好。
他這個一傢之主,有些不體面的事情總不好做。
所以這麼一想,沈全福覺得,沈老太的腿腳還是早點恢復才好。
沈老太的腿腳早一天治好,就早一天可以下地,隻要能下地,沈全福相信,都不用別人指使,為瞭房子和地,沈老太自己就能找上沈正凌的傢門去撒潑。
沈全福想到這裡,微微瞇起眼睛,沖著趙水仙和鄭金枝兩人喝道:“長興媳婦,長富媳婦,你們婆婆腿上有傷,躺在床上起不來,你們兩個當媳婦的,不說進去侍候她,倒有臉坐下來端碗吃飯。”
“這是誰傢的規矩?”
趙水仙和鄭金枝嚇得一驚,連忙放下手裡的碗站起來,低著頭不做聲,心裡卻在不停的嘀咕,也不知道沈全福今天是抽瞭什麼風,居然因為這個教訓她們。
要知道這些日子以來,她們哪天不是這麼做的?
沈全福一直睜隻眼、閉隻眼,看到跟沒看到一樣,根本就不管他們。
有時候大傢把桌上的菜都吃完瞭,連點菜湯子都不剩,她們就找一點準備留給豬吃的、或者餿瞭的豬菜剩飯,舀瓢冷水一泡,端進去給沈老太吃……沈全福不也當做沒看到?
怎麼這會兒,倒擺出一傢之主的威嚴來,說她們不孝順婆婆瞭?
不過兩人也不會傻到把這種話說出來,隻是低著頭不做聲,任由沈全福責罵。
沈全福哪裡不知道趙水仙和鄭金枝兩個心裡在想什麼。
他冷笑著敲打兩人:“你們自己說,村裡哪傢的媳婦跟你們一樣不孝?”
“我老頭子今天把話放在這裡,你們兩個,要是不想侍候婆婆,就給我滾回你們的娘傢去!”
“老沈傢養不起你們這種架子端得比婆婆還大的媳婦。”
他目光陰鷙,聲音顯然是動瞭怒:“連婆婆的死活都不管,隻顧著自己吃喝的媳婦,老沈傢要來幹什麼?留著帶壞兒孫嗎?”
這話說的就嚴重瞭。
不管事實是怎麼樣的,趙水仙和鄭金枝都絕不能承認下來。
兩人連忙否認:“爹您誤會瞭,我們沒有不管娘。”
“對對對,爹,我們把娘伺候的好好的,一日三餐都給她端屋裡去,真的!”
這話騙鬼都不信,沈全福就更不可能相信。
沈全福冷冷道:“你們天天在我老頭子眼皮底下過日子,到底孝不孝順我老頭子能不知道?”
“當我瞎呢?”
“我是老瞭,可還沒瞎!”
“人傢張有順大夫早就說過,老太婆的膝蓋好好養,半個月就能勉強下地,一個月就能走路。”
“結果你們自己算算,現在過去多少天瞭?”
“老太婆別說下地,情況反而比一開始從祠堂回來的時候更嚴重瞭。”
“這就是你們說的,有好好孝順服侍他?”
“誰傢裡服侍病人,是越照顧越嚴重的?”
沈全福說到這裡瞇起眼睛:“別怪我老頭子沒警告你們,要是再過幾天,老太婆的情況還不見好,那就讓你們娘傢人來把你們領回去。”
“老頭子我還要問問你們娘傢人,到底會不會教閨女?要是你們傢裡不會教閨女,就不要放出來禍害人。”
趙水仙和鄭金枝這下慌瞭神。
不管是什麼原因,她們沒有照顧好沈老太都是鐵一般的事實,如果老沈傢非要追究,那一個大不孝的罪名她們還真跑不瞭。
這下兩人也顧不上吃飯瞭,她們倒是想把飯吃完,再去處理沈老太的情況,但是,這會兒當著沈全福的面,她們可不敢這麼做。
趕緊進屋去服侍沈老太。
這麼多天沒打理,加上天氣又熱,沈老太身上都已經臭瞭,一進門,整個房間都是臭的。
趙水仙和鄭金枝被屋裡的惡臭一沖,沒忍住直接吐瞭出來。
屋子裡更臭瞭。
兩人趕緊掉頭跑出來,把肚子裡的酸水都吐幹凈,然後一人拿塊帕子綁在口鼻上,才再次進屋,打掃屋子,給沈老太擦身子做清潔。
換瞭五大盆水,才把沈老太身上這些天堆積下來的泥垢擦幹凈。
屋子裡的臭味一時半會兒是散不出去,索性現在天氣熱,兩人把沈老太抬出去院子裡,直接用水洗地,然後收集瞭一些枯枝枯葉,放在火盆裡點燃,放進屋裡熏瞭兩個時辰。
總算把屋裡的臭味掩蓋掉一些。
雖然還沒清理幹凈,至少不想剛開始那樣讓人作嘔。
沈老太被老沈傢人忽視瞭這麼久,兩隻膝蓋又痛,又沒吃好,又痛又餓之下撐瞭這麼久,如今瘦得隻剩一層皮包骨。
但是沈老太她心理強大啊。
之前老沈傢人全都忽略她的時候,她就算冷水泡餿飯,也咬著牙灌瞭下去,就為瞭活。
如今一看形勢好轉,雖然不知道沈全福是怎麼想的,居然重新關註起她來,但是趙水仙和鄭金枝兩人被罵得狗血淋頭,不得不來服侍她,沈老太之前那股蠻橫的氣性一下子就回來瞭。
首先就是吃的上面。
粗糧野菜她可不吃,吃不下。
人傢張有順張大夫都說瞭,她得吃好點,吃得好才能好得快!
趙水仙和鄭金枝兩人臉都綠瞭。
傢裡連粗糧野菜都快吃不起瞭,沈老太還想吃好的,從哪裡來?
最近這段時間,沈老太起不瞭身,傢裡由沈全福管傢,可沈全福就像忘瞭吃飯要錢這回事一樣,從來沒有給過錢她們買菜。
反正傢裡粗糧雜糧還是夠的,因為今年二房和四房搬出去好幾個人,所以去年換回來的粗糧就足以吃到地裡的糧食收上來。
不然每年的糧食也是不夠吃的,特別是青黃不接的那一兩個月,幾乎沒米下鍋,特別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