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澄寧的書院辦起來瞭,打磨得平滑的木質匾額上“棠梨書院”四個大字古雅飄逸,雕磨細致,是她足足用瞭三天,親自雕出來的,邊緣還淺淺雕刻瞭點花紋,若有若無,煞是好看。
但好看的匾額掛上去落瞭灰,也沒有招到一個學生。
大傢都在忙,孩子們也在忙,沒人願意讀書。
許澄寧不大著急,有人教她就教,沒人教她就教教傢裡幾個,大多數時候自己出去走走看看,踏查地形,回來書院就安靜地撰寫地理志、風物志,一天能寫完一摞的紙張。
造紙之術不是知道瞭就好瞭,還得工匠慢慢做熟瞭手才能制出紙來,現在利木匠還沒能做出紙來。
倒是雲九心細,不用她說就讓暗衛出去拉瞭一車的筆墨紙硯來,夠她用上好長一段時間。
許澄寧心裡感激,吃飯的時候給雲九夾瞭大大一個蹄膀,也給那群已經在天坑某處起屋定居的暗衛加瞭餐。
雲九也不客氣,徒手拿起燉得軟爛的蹄膀啃瞭起來。
暗衛隱在暗處,為瞭不讓人發覺,數日不睡也是尋常事,吃飯不能有煙氣,因此直接吃幹糧,條件艱難的時候,生啃老鼠鳥魚他們都幹得出來。
轉到明面後,雖然長途跋涉,還要照看一群半大孩子,很是辛苦,但過得比從前好瞭不知多少。
現在他已是明衛,到瞭寶平縣後,那支衛隊也是半明半暗,隻有許澄寧踏出天坑,他們才會徹底隱蔽起來。
許澄寧自己也低頭吃瞭兩口,然後又抬起頭,看看許燦星,看看許彤星。
兩個孩子養得都不錯,臉蛋嘟嘟地膨起來,比起去年剛從劉氏那兒接過來的時候,已經壯實瞭一圈。
寶平縣沒有熬骨湯的習慣,肉鋪的骨頭都被他們低價買來瞭,現在每天少不瞭給許燦星灌兩碗骨湯,加上他現在每天跟雲九練練根骨,人長高許多。
許澄寧趕緊給李茹和自己續上一碗。
她們也要長高。
“許先生在嗎?”
門外有人呼喊,許澄寧聞言放下碗筷,走瞭出去,隻見門口有一四五十歲的婦人,膚色比起寶平縣其他婦人要白一些,臉微圓,容顏已見蒼老卻依稀可見年輕時的清秀,站立低頭的時候,身上有一股子文雅氣。
她手上牽瞭個男孩子,看起來跟許燦星差不多大,頭發整整齊齊地攏束在頭頂,皮膚曬得黝黑,但秀眉大眼,生得很好看。
婦人名叫宛娘,指著男孩兒道:“許先生,這是我兒周宇,今年十歲,知道許先生學問好,想跟先生讀書識字。”
宛娘說的是寶平縣方言,講得很流利,但許澄寧還是一瞬間就聽出瞭京城的口音。
而且,寶平縣第一次聽到有姓周的。
居然有人跟她一樣,從京城來到這窮鄉僻壤謀生存?
許澄寧彎腰問道:“周宇,你識不識字呀?”
周宇道:“娘教瞭一些。”
孩子沒有京城口音。
許澄寧點點頭,對宛娘道:“承蒙嬸子青眼,這孩子我便收下瞭。我看這邊的孩子早當傢,傢裡缺少不得他們的幫忙,所以每天隻來讀半天書可好?”
宛娘猶豫瞭一下,道:“能不能讓他上下午都來?”
周宇搖著宛娘的袖子道:“娘,我要澆菜燒火,我讀半天書就好嘛!”
許澄寧看瞭一下這對母子,問道:“周宇有沒有弟弟妹妹呀?”
周宇搖頭:“傢裡隻有我和我娘,我不做活,娘就太累瞭。”
“真懂事。”許澄寧誇瞭一句,對宛娘道,“才剛開始讀書,就讓孩子來半天吧,傢中雜務有人分擔才不至太勞累。你們母子相依為命,彼此是最重要的,當母親的慈愛,也體諒小輩一片孝心吧。下瞭學,在傢也可以讀書。”
“誒,誒。”
宛娘點瞭幾下頭,手摸著周宇的頭,臉上俱是憐惜。
雖然這對母子身份有點特殊,但許澄寧並未深究,誰還沒點過去瞭,她自己不也是瞞瞭身份過來的。
重要的是她收到瞭第一個學生,從此每天早上都開始教書。她教得細致用心,孩子資質也不錯,學得很認真,很快師生便其樂融融起來。
“先生,那我走啦!”
“嗯,路上小心,不要去高的地方亂跑。”
周宇點頭,收拾好東西跑瞭。許澄寧洗瞭手,自在書案前坐下,提筆寫東西。
彤星牽著黑將軍走來走去,爬到榻上去趴許澄寧的背,手裡還拿著李茹的胭脂盒子,在許澄寧臉上左糊一道,右糊一道。
許澄寧筆下不停,隨便她玩,最後被糊得滿臉,一把把彤星捉到懷裡撓癢癢,順便用自己的大花臉蹭到彤星臉上去。
彤星露出一排小乳牙,哈哈哈地笑,短短的四肢亂蹬。
李茹買菜回來,看她們兩個在鬧,便笑笑,把菜籃子放在瞭桌子上。
許澄寧看到她,把彤星放下來,道:“嫂嫂回來瞭,我們去洗菜,給你玩水水。”
彤星拍著小手走向李茹,憨態可掬。
李茹摸摸她的頭,對許澄寧道:“南哥哥,今天的米面可能不夠吃。”
“怎麼啦?”
“買不到瞭,我走瞭一整條街,都沒看見有賣的。”
許澄寧道:“估計是不夠瞭,不急,我出去問問。”
她出門逮著誰就問誰,過路的嬸子道:“去年收成不好,現在糧食都緊巴巴的,就都沒賣瞭,留給自傢吃。”
果然如此。
“不過你別急哈,大柱子他們已經去外面進貨瞭,這兩天就到啊。你們要想吃,來我傢我煮面條你吃。”
許澄寧跟她道過謝,又走回瞭書院,跟李茹道:“用不瞭多久就會有新糧來瞭,不著急,我們少吃米面,多吃別的頂頂餓。”
她說著,看瞭看木盆子裡的一塊豬肉、半扇豬骨和幾個豬肘子豬蹄子。
傢裡五個人,四個在長身體,雲九又是要費精神體力的武夫,所以飯要好好吃。
“好阿茹,”許澄寧撒嬌,“蹄膀還跟上次那樣做,燉爛一點。”客居他鄉,就靠這口肉解饞瞭。
李茹廚藝很不錯,聞言笑起來:“好。”
但總依賴貨郎大老遠去買不是長久之計,路要盡快修起來。
許澄寧回到屋裡,看自己畫的天坑圖,其外圍的地形剛畫瞭一小圈,她還得再出去走上一走,才能確定好修路的路線以及修路方法,並且得想個法子,動員寶平縣的人一起修。
可沒等到她做好準備,就先聽到瞭一個壞消息。
喬公病瞭。
喬公德高望重,一直是充當著緩和鄉裡矛盾的角色,是寶平縣的主心骨,他病瞭,大傢都很關心,紛紛拿著三瓜兩棗前去探望。
許澄寧剛來,被這位好心腸的老人傢照顧瞭許多,於是也提瞭東西去看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