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風音可憐巴巴的樣子,實在令人心疼。崔柳無奈嘆息一聲,“知道疼就對瞭。希望這燙傷藥塗抹得及時,不會留疤。後面的比賽,你可要小心點,別再弄傷瞭自己。”
“知道瞭。”薑風音小聲的應著,這一刻她心中是感動的。崔柳為瞭她,可以連比賽都不在意,隻為瞭盡快拿到燙傷藥,不讓她的手背留疤。
但她剛剛算計瞭崔柳,她卻一點都不覺得心虛和不安。她得不到她想要的東西,憑什麼崔柳有資格得到?
“崔傢的姑娘倒是和風音感情深厚。”有人笑著誇贊瞭崔柳一句。
聽見這話的人,都笑瞭,對崔夫人說道,“崔夫人養瞭一個好女兒啊!”
崔夫人心裡對薑風音卻是不滿的。但旁人誇贊自己女兒,她又不得不笑臉相迎。
“那孩子自幼就與風音玩得極好,自然見不得她受傷。”
她嘴上雖這麼說著,心裡卻想著這麼重要的比賽,薑風音發揮失常,崔柳這場要是發揮好的話,便可以直接進入前三名。隻要崔柳進入前三名,她就很有可能被太後選中,成為皇上後宮裡的人。
但是,薑風音卻在這個時候受傷瞭。而她的女兒,還是一如既往的沒有心眼。她自己的女兒,自幼就和薑風音玩在一處,任她怎麼勸說,女兒都不聽,以為薑風音是個好的。
崔夫人卻知道,自己的女兒在薑風音眼中,不過是個馬前卒罷瞭!隻是自己的女兒……崔夫人在心底嘆息一聲,自傢的女兒怕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她怕是要在薑風音手裡栽個大跟頭,才會明白吧!
第一場上場的五個人,薑風音失誤,崔柳則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泡好茶。所以,最後薑風音隻拿到瞭二十分。至於崔柳,則是零分。
其餘三人,得分都不低,都在四十分以上。
緊接著,第二場的五個人上臺。因為一次上去五人,以茶為題的比賽進行得很順利,且沒有人搗亂,很快就到瞭第三場。
南平王府的人剛剛都被請瞭下去。此時到瞭關悅上場,關悅卻沒有缺席,硬撐著上瞭臺。她臉色慘白如鬼,泡茶的時候,幾次都差點暈過去。
但她依舊咬牙堅持完成瞭泡茶。泡好的茶被宮女端著送給瞭幾位評委,幾位評委先聞茶香,再品茶。但是如今到瞭第三場,已經上臺十五人,沒有一人泡的茶,讓評委想要品一品。
第三場平平無奇的落幕,大傢都拿到瞭不高不低的成績,就是關悅,也拿到瞭一個不錯的成績,五十分。眾人猜測,怕是同情分居多。
前面幾場並沒有誰給人留下驚艷的印象,臺下坐著的人,甚至有偷偷離席去入廁的。等到第四場比賽,孫蘭和秦翹上臺的時候,這些偷偷離開的人,又偷偷摸摸的潛瞭回來,等著看好戲。
“第四場比賽開始。”裴靜說完,便有宮人前去燃香。
秦翹和孫蘭的位置是挨著的,二人各自完成自己的茶藝表演。臺上的茶具,都是宮裡準備的,就是茶葉也是盒子裡裝好瞭,任由參賽者自己挑選。
宮裡的茶自然應有盡有,各種品色的都有,今日拿出來的茶,除瞭貢茶,還有一些小種茶。秦翹觀察瞭一下,大傢選的都是貢茶居多,小種茶大概因為宮裡的人喝得不多,世傢貴女自然也瞭解甚少,不會泡或者不喜歡小種茶的茶湯和茶香也有可能。
秦翹今日參加比賽,想要贏,靠的就是一個投機取巧。所以,她毫不猶豫的將手伸向瞭小種茶。
而離秦翹不遠的孫蘭見秦翹選瞭小種茶,不免勾瞭勾唇角,她毫不猶豫的將手伸向瞭碧螺春。碧螺春茶香濃鬱,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
她對自己的泡茶的手法很有自信。上好的碧螺春再配上她的茶藝手法,肯定會比秦翹所選的小種茶出色。
秦翹掃瞭一眼孫蘭選的碧螺春,她不以為意。兩種茶的品種不同,自然特點也不同,各有所長。這一場,賭的就是品味的口味以及自己的茶藝手法,能不能被評委高看一眼。
比的不是茶葉本身,而是泡茶的人,能不能將茶的香和醇發揮出來。不同的茶藝手法,泡出來的茶,口感是不一樣的。
一炷香的時間很快過去,宮女紛紛上場,將五人泡的茶送去給瞭評委。前面三人泡的茶,品味都隻聞一聞香味,觀一下茶湯的湯色,並不品。
大概是因為孫蘭和秦翹在琴的比賽上有著過人的表現,所以六個人都眼巴巴的望著宮女手中端著的孫蘭同秦翹泡的茶。率先被端到六個評委跟前的,是孫蘭沏的茶。
“碧螺春果然名不虛傳,香味濃鬱,湯色也碧綠清澈。”一名大儒端著孫蘭泡的茶,很是滿意。剛剛孫蘭泡茶的時候,他就註意到孫蘭的茶藝十分不錯,所以孫蘭是第一個被評委品茶的參賽者。
有其一便有其二,緊跟著,連同智通大師在內的五個評委,都品瞭孫蘭的茶,並對她的茶誇贊不已。
“孫姑娘的茶藝手法十分出眾,完全將碧螺春的香、鮮、甘厚的味道發揮瞭出來。此茶,妙極瞭,妙極瞭!”南亭書院的一位大儒忍不住贊道。
同書院的大儒也點頭認同。倒是南燕的皇上蕭季,端著茶隻聞瞭聞,看瞭看茶湯,便擱置在一旁瞭。
他朝下方的宮女招瞭招手,“將秦翹的小種茶呈上來。”
宮女端著托盤,恭敬的將茶交給瞭蕭季身邊的總管太監。小太監將茶端到瞭蕭季跟前,恭敬的遞瞭過去,“皇上。”
蕭季接過茶杯,先聞茶香,再看茶湯的湯色。宮裡會泡小種茶的人不多,秦翹卻將小種茶泡出瞭不一樣的香味來。瓷白的茶杯之中,茶湯紅艷,杯沿有一道明顯的“金圈”。茶湯的湯色明亮和顏色鮮亮,引著人想要試一試口感如何。
智通大師見蕭季先要瞭一杯秦翹所泡的紅茶,也跟著要瞭一杯。其他大儒見狀,也紛紛要瞭一杯。他們都想要看看,被皇帝親自開口要來的茶,到底有什麼出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