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禾這個人,現在說不出一句中聽的話,既然如此,那就由得她說去。
有些人,不管日子過得多好,都覺得別人對不起她。
田小禾顯然就是這樣的人。
張彩雲覺得,她不可能和田小禾這樣的人交好,相反,蘇傢的人挺不錯,她覺得可以結交。
“隻要你想通瞭就行!”蘇喜樂也覺得弟媳婦這個人不咋樣。
如果有可能,他也不想讓自傢媳婦跟弟媳婦接觸過多,省得學壞瞭。
自傢媳婦這麼說,他便立刻點頭。
兩口子隨後一商量,直接都過去幫忙。
田小禾與蘇平安兩個人撕扯瞭一番之後,出門離開,正好看到大哥大嫂兩個人去瞭老蘇傢。
田小禾本來就不好的心情越發的不好瞭。
她一雙粗糲的手緊緊地攥在一起。
這兩個拜高踩低的,他們到底和誰是一傢子人?
張彩雲和蘇喜樂二人可不知道他們走進老蘇傢的一幕被田小禾看到瞭。
他們進去的時候,老蘇傢已經有很多人幫忙瞭。
摘菜洗菜的、切肉燉肉的、和面蒸饃饃的……
大傢各司其職,十分熱絡,看得出來氣氛是真的好。
“彩雲,你們兩口子來瞭,正好,快沒水瞭,讓喜樂幫忙去挑水。”有熟悉的人看到瞭張彩雲和蘇喜樂,也不見外,直接開口。
蘇喜樂笑道:“行,別的活我也不會幹,我就負責挑水。”
張彩雲也立刻找到瞭切菜的活兒:“我切蔥花吧,我切蔥花不辣眼睛!”
聽瞭張彩雲這話,一個正在切蔥花的婦女忙就丟下刀淚眼朦朧地說:“彩雲,你趕緊來,我這眼睛是真受不住瞭。”
張彩雲拿起婦女丟下的刀說道:“嫂子,你先在旁邊緩緩,一會兒就好瞭!”
那婦女做到瞭離蔥遠遠的地方與其他人說話,順手還不忘拿起一把韭菜仔細的擇。
“你說一樣長大的孩子,咋小甜傢這些娃就這麼出色嘞?”
“誰說不是呢,兄妹十個都上大學瞭,以後妥妥都是城裡人!”
“老蘇傢以後可就不是咱們村裡人瞭!真是羨慕不來!”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話,一個個都羨慕得不得瞭。
但好在,這些人都是淳樸善良的人,知道這種事,羨慕不來。
“我呀,回頭就催著我傢兩個臭小子念書去,看看老蘇傢,讀書就是好。”
“咱們村結婚的酒席,誰傢有這麼豐盛的?聽說,明天的正席有十二道菜,還有一道湯嘞。”
“明天誰是主廚?”有人好奇地問。
十二道菜一道湯,村子裡的人管這叫十三花,是比八大碗還要體面的席面。
一般人傢可舍不得準備這麼多的菜。
而且,準備這麼多的菜,給廚子的紅包也要更多一些。
也不知道哪傢的廚子有能耐掙到這個錢!
“大紅,你傻瞭不是,人傢蘇傢是在京城裡開餐館的,自然是自傢人主廚瞭。”
被稱為大紅的女人這才想起來,蘇傢自己一傢子好幾個廚子。
“看看我,都忘瞭。”
“要說起來,讀書瞭就是不一樣,將來有個好工作,還能娶個好媳婦。”又有人感慨地說。
“可不是咋的,首溫這媳婦都比咱們村子裡的標志!”
“你昨日不是還說有些單薄瞭!”
“單薄也好看不是?反正現在計劃生育瞭,一傢就一兩個娃,單薄些關系也不大!”
眾人都是嘻嘻哈哈的笑。
蘇奶奶帶著蘇傢幾個兒媳婦,裡裡外外的忙著,臉上遮掩不住的笑容,尤其是聽到村子裡的人誇獎自傢孩子的時候,蘇奶奶那個樂呵啊!
“我咋就覺得,這些年,跟老蘇傢關系好的人傢,日子都越過越好瞭?”忽然,有個婦女開口說。
其他原本沒有這樣想的人被她這一提醒,也覺得十分有道理。
李柱子那時候長著癩子頭,連個媳婦都娶不到,後來跟老蘇傢越走越親近,現在日子過得多好?
都在縣城買房子開鋪子瞭。
還有蘇桃花,當初那離婚,十裡八村誰不等著看笑話?
可是人傢轉頭改嫁瞭一個城裡來的男人也就算瞭,還跟著去瞭城裡享福瞭。
就不要說蘇滿秀和蘇傢本傢的人瞭,日子過得才是真的好。
滿秀的男人,聽說現在是大官瞭,滿秀那也算是從村子裡官太太瞭。
“嫂子,你說的還真是。”
“那些見不得蘇傢人好,見天兒說蘇傢不是的,我看那日子是過不起來瞭。”
婦女這話說出來,大傢都心知肚明知道她說的是誰。
當初老蘇傢讓田小禾開鋪子,田小禾不願意拿出兩成的利潤,還到處說蘇傢這是要搞資本主義,甚至還舉報老蘇傢。
現在看看,就算養殖場承包到手瞭,一樣是賠錢的。
不過,眾人因著張彩雲在場,倒是沒有說得更加直白。
不管咋說,人傢都是一傢子。
人傢老公公還是村裡的村長嘞!
“彩雲啊,你傢幾個娃,今年要上學瞭吧?閨女讓不讓讀書啊!”立刻就有聰明的找瞭另外的話題說起來。
“咋能不讓上,你看看我小姑子小草,大學畢業,要在城裡工作瞭,我傢俊梅也要讓讀書嘞。”張彩雲大大咧咧地說。
別人她都不看,就看看自傢小姑子,也能知道讀書比不讀書要好上許多。
“小草將來也是城裡人嘞,城裡有工作,再找個城裡的女婿,那日子不知道多好!”
說話的是常傢的大媳婦,看著別人傢的閨女有好工作,她就後悔,那時候為啥重男輕女,沒讓閨女們去讀書,要不現在說不定也能有出息!
“讓你當初不讓閨女讀書,現在後悔瞭吧!”
“我是真後悔瞭,我給我幾個閨女說嘞,讓她們以後,一定要供孩子讀書,不要跟我似的!”常傢老大媳婦倒是誠懇地認錯。
“小的兩個還來得及,你好好管著讓讀書,將來就算比不瞭小甜傢這些娃,總比咱們這些人強。”
“哪裡敢和小甜傢這些娃比,這兄妹幾個,一個比一個厲害。我隻求我傢的娃,將來能上個最普通的大學就行。”常傢老大的媳婦感慨地說。
南嶺村這幾年出來好些大學生,以至於村子裡的婦女們都知道大學和大學是不一樣的,有三六九等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