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隻以為他是擔心傢裡,便也不勸著他繼續留在京城。
正好這時候,李柱子說離開傢已經好些天瞭,得抓緊回去。
蘇長久便說自己也該回去瞭。
他覺得,與其在這裡鬧心,還不如回去跟老婆子商量一下。
“長久叔一同回去最好,我們兩口子也能照顧著點兒。”
到底是年齡大瞭的人,也不經常出門,讓他一個人回去,李柱子還真不太放心。
“那我們也跟著一起回去吧,出來有些日子瞭,雖然店裡有人看著,但不盯著總不放心。”
蘇老二兩口子索性說,一起跟著回去。
他們現在在省城已經開瞭四傢連鎖店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各一傢,因為味道好,食物又十分幹凈,獲得瞭口碑,生意都好得不得瞭。
現在,每個店裡都雇瞭五六個人幫忙,才算堪堪忙得開。
兩口子說一句數錢數的手抽筋也差不多,這兩年也算有錢人瞭,傢大業大的放不下。
這一次,也見瞭未來兒媳婦,就得回去認真賺錢給兒子攢老婆本瞭。
蘇傢幾房,他們兩口子的壓力最大,四個兒子呢。
蘇奶奶和梁秀一聽都要回去,便開始張羅著準備禮物。
“老三媳婦啊,人傢大老遠來一趟,咱們這禮輕瞭不行,重瞭,又太多帶不回去。”
蘇奶奶越想越覺得煩心得很。
再加上,這一次還不光是要給蘇長久送回禮,還有村子裡其他人,帶瞭禮來的,不都得回一份禮?
“娘,要不就準備些好帶的,我看京城的點心很好,帶上些,再準備上幾條煙,這禮不輕,帶著也不重。”
蘇奶奶聽兒媳婦這話,也覺得是這麼個道理。
雖然婆媳兩個說得輕松,但是一番準備下來,也裝瞭滿滿的四五個大包。
蘇桃花聽到蘇長久要走的消息,也送瞭不少東西過來,有給村長的,也有給村子裡關系好的人的。
蘇長久看著說:“這咋好意思呢?”
這禮物比他帶過來的還多。
他是來賀喜的,怎麼能讓主人傢再準備豐厚的回禮。
“不管咋說,都要給鄉親們帶點兒東西回去,畢竟是我們傢的大喜事,得讓大傢夥兒一起沾沾喜氣不是。”蘇奶奶笑著說:“好在路上有柱子和老二他們幾個人,能幫著你。”
“嬸,您就放心,我一定把東西和長久叔安安全全地送到傢。”李柱子笑著。
回去的車票,是蘇傢人想辦法給買的,買的是臥鋪票。
這麼遠的路,一路上坐回去,太累瞭。
送走瞭蘇長久,蘇傢的生活步入正軌。
蘇傢的孩子們都上學去瞭,蘇小草也每天來往於學校和蘇傢之間。
見不到蘇三恭的時候,蘇小草其實覺得挺自在的。
到瞭京城,她確實感覺到瞭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這段時間,她在學校的時候,用心向七中的老師們請教學習,回到傢裡,還要認真看書。
七中的老師們,骨子裡都是傲氣的,面對這些來參加培訓的老師,他們骨子裡有些倨傲。
但對於這樣認真刻苦的蘇小草,他們倒是都沒有為難。
尤其是聽說蘇小草竟然是蘇小甜本傢姐姐的時候,對她更是熱情瞭很多。
蘇小甜是誰,七中沒有人不知道。
七中歷史上,年齡最小,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
七中的榮譽,有蘇小甜的一份力量。
學校裡的老師們都感嘆,難怪這位小蘇老師如此認真,原來是傢學淵源。
蘇小甜就是個認真努力的學生,她的本傢姐姐,不能差瞭。
傳出蘇小草是蘇小甜本傢姐姐的不是別人,正是餘老師。
自從蘇小甜將蘇小草鄭重托付給餘老師照顧之後,餘老師確實做到瞭。
甚至還有兩次,學校放學晚瞭,餘老師還專門送蘇小草回來。
理由就是,受蘇小甜的委托照顧蘇小草這個姐姐。
他不能辜負蘇小甜的囑托。
蘇奶奶看到瞭,便私下裡悄悄問蘇小草,餘老師是不是對小草有意思。
“奶奶,沒有的事兒,就是小甜委托餘老師照顧我。”
蘇小草說話的時候略微有些不自在。
她也不知道餘老師究竟有沒有這個意思,反正學校裡老師們說,餘老師還沒對象。
但要說餘老師對她有意思,她也感覺不到,她甚至覺得,餘老師送自己回來,就是為瞭順便在蘇傢吃飯。
餘老師不折不扣是壹鳴閣的忠實客人。
蘇小甜聽蘇小草這樣說,也並不意外。
正常情況下,餘老師就算想找個媳婦,估計也要找個京城戶口的。
讓蘇小甜意外的是,謝楠老師竟然會找她。
謝楠老師是直接在蘇小甜教室門口找的蘇小甜,蘇小甜還十分意外。
“謝老師,您找我有什麼事嗎?”蘇小甜和謝楠老師走在學校的林蔭道上。
謝老師看看蘇小甜,沒有吭聲,隻是依然緩緩向前走,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蘇小甜越發不明白,這是什麼情況瞭。
謝老師以前可不這樣啊。
但蘇小甜知道,有些時候,可能就是需要一個人陪著自己,和是不是說話都沒關系。
二人又向前走瞭五十米左右,謝楠老師終於艱難的開口瞭。
“小甜,我有些事想問問你。”
蘇小甜怔愣瞭一下。
“謝老師,您要問什麼,隻要我知道的都告訴您。”
她想不出來,謝楠老師能向自己問點兒什麼。
“我想問一下,蘇小草是親生的嗎?”
啥?
蘇小甜更是傻眼瞭,這讓她怎麼回答?
蘇小草比她年紀大,是不是親生的她還真從來沒聽別人說過。
“應該是吧,村子裡沒人說過小草是抱養的。而且長久伯伯和伯母兩個對小草姐姐都很好。”
蘇小甜這話是一點不摻假。
村子裡的女孩子,大都過的不如男娃好。
大部分傢裡都是重男輕女的。
可是,長久伯伯傢沒有,長久伯伯對兩個兒子很好,對女兒也不差。
“長久伯伯還供小草姐姐讀書,村子裡的女娃子,能讀幾年書就不錯瞭,上大學的很少。”
呃~~
這話好像也不盡然,畢竟,他們南嶺村出來讀書的女娃不少。
但這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