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傳聞,言官具大人被太醫醫治後,皇上念其年邁,特意用擔架將人抬回府。
具大人躺在擔架上,懷裡抱著一隻又肥又胖的大王八。
王八被洗的幹幹凈凈,還綁瞭紅綢子。
為瞭防止氣死在路上,還有太醫隨侍左右。
就這樣,從宮裡,一直走回府上,跟遊街示眾似的,好多人都看見瞭。
無風還起三尺浪,風言風語傳遍瞭大街小巷。
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茶餘飯後,街頭巷尾,都有人在流傳祁熹的各種事跡。
這一次,似乎是有人在刻意帶節奏,說來說去,說的都是祁熹的一些光輝事跡。
將祁熹幾乎塑造成瞭封正第二。
就連祁熹和秦止的風月事也被美化成瞭一段良緣。
朝堂有瞭祁熹這股清流,皇上每日上朝都勤快瞭。
太可樂瞭,簡直太可樂瞭。
怪不得秦止護人護的緊,他後宮的佳麗三千,真沒有一個能跟祁熹比的。
這一日,朝堂之上,剛進行過一番辯論賽。
祁熹將後世的一些觀念帶入朝堂以後,雖然觀點會發生碰撞,但是結果都是好的。
受益的也都是大陵百姓。
大殿之外,古達彥求見。
唾沫星子漸止,眾官員齊齊看向大殿門口。
便見古達彥一瘸一拐的走進大殿,通過這幾日的將養,皮外傷都好瞭。
傷筋動骨一百天,骨頭的傷,還得養上一陣子。
古達彥扶著傷腿,緩緩跪下:“小王拜見大陵皇上!”
這段時間,他和使臣朝夕相處,使臣將涼國如今現狀一一描述給他聽。
古達彥在清禦司時,一直盼著,望著,有一天涼國兵起大陵。
他不止要光明正大的走出清禦司,還要將清禦司砸瞭,燒瞭,埋瞭。
可當得知瞭涼國的現狀以後,古達彥發現那些都是奢望。
涼國國王讓使臣給他帶瞭口信,短短幾個詞,字字如刀割:
我兒莫回涼國,我兒康健,本王有後,
莫復仇,莫圖東山再起,
我兒活著,本王甚慰。
幾句話,道盡瞭涼國國王如今的心態。
古達彥在涼國,也是一個叛逆的王子。
來大陵,都是因為跟國王賭氣。
如今,他怎能不回去?
怎能因為一時跟國王的矛盾,放自己父親一人面對危難?
國王一生,驍勇善戰,野心勃勃。
究竟遭遇瞭什麼,讓他竟然勒令自己的兒子,連復仇,東山再起,都不要去想。
古達彥無法想想,自己意氣風發的父王,是在何種境地之下說出的這番話。
他隻知道,身為兒子,不能像國王所言,一輩子帶著歉疚,窩囊的活著。
秦臻明黃袖袍輕抬,這幾日心情好,看著整個人都顯得年輕多瞭:“王子免禮,王子今日是來辭行的?”
古達彥抿瞭抿唇,緩緩的抬起頭,卻是去看祁熹。
祁熹感受到落在身上的視線,不解的側頭看去。
秦止卻是心頭一“咯噔”,這小王子,不是也看上瞭他傢熹兒,想要求親?
正元侯先他一步去封府提親後,秦止現在見不得年輕男子這般看祁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