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笑松瞭口氣,這往好的方向發展就好,就怕出瞭什麼不好的事。
“你要去尋我,可是外祖母的意思?”
“老夫人讓奴婢去告知表姑奶奶一聲,也讓表姑奶奶放心,隻是沒想到今日表姑奶奶也過來瞭。”
“閑來無事,便想過來瞧瞧外祖母。”謝宜笑是真的體會到瞭這嫁得近的好處,不管是回謝傢還是回長寧侯府,坐上馬車半個時辰就能到。
“老夫人見您來瞭,定然會很高興的。”
謝宜笑已經來瞭,獻姑也不必再跑一趟,吩咐瞭下人不用準備馬車,便請謝宜笑往大門裡走去,一行人先去去瞭壽安堂見江氏。
路上的時候謝宜笑還問獻姑:“大舅什麼時候回來?”
獻姑道:“哪那麼快就能回來瞭,世子爺這兩日也要出發,要將之前朝堂安排的事情給辦妥瞭,總不能耽擱瞭公事。”
東明有一樁是與前朝歷代都不一樣的,一個是重陽祭,一個便是春耕瞭。
重陽祭是為瞭祭祀先烈,春耕,大概是因為這個朝代創建者經過瞭很長一段時間的戰亂,見多瞭百姓饑寒交迫之苦,故而特別重視農耕,每年春耕都會派出不少朝臣去各地巡視、查看百姓耕種。
雖然說年年差不多如此,該耕種的耕種,可還是要派人去巡視看一眼此能放心。
謝宜笑點點頭:“也是。”
見瞭江氏,正好與江氏一同用午食,而後便坐下來喝茶說話,恰逢春日花正好,謝宜笑讓人剪瞭一些回來,又叫獻姑拿瞭幾個花瓶出來插花,給屋子裡添一些好景色。
江氏便坐在邊上喝茶,看著她插花。
“你大舅母能好瞭,那自然是最好的,你大舅和你大表哥也一直擔憂她,我年紀大瞭,也多年不曾管事,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
“到時候等你大表哥的媳婦進瞭門,這府裡的事情,她們婆媳倆一起商議著。”
謝宜笑剪去一朵牡丹的一片葉子,問江氏:“昨日大表哥不是去瞭曹國公府嗎?曹國公府那邊怎麼說?”
江氏面上有瞭一些笑意:“曹國公府那邊自然是願意體諒的,畢竟你大表哥又不是真的做錯瞭什麼事情,這好姻緣難求,雖然有些波折,但也希望你大表哥將人順利娶進門。”
江氏看瞭看眼前的這個外孫女,不知不覺,仿佛她已經變瞭不少,似乎是再也想不起她當年是個什麼樣子的。
世人皆道容國公九夫人謝氏女,性格良善溫和,聰慧機敏,向來都是恩怨分明的,不招惹到她,她願與你良善,但若是惹瞭她,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你也別總是往謝傢還有長寧侯府跑,雖然你婆母和你長嫂都不管你,但也別總是跑得太多瞭,叫人說閑話。”哪裡又出瞭嫁的姑娘總是往娘傢跑的。
“我婆母都不在乎這個,她老人傢覺得隻要不做壞事,開心就行瞭。”旁的女子回一趟娘傢還要和婆母說一聲,得婆傢同意瞭才行,她這才不用。
說起來,她住在容國公府和比住在長寧侯府和謝傢都隨性得多瞭,想出門就出門,怎麼高興怎麼來,婆傢除瞭要求她每個月初一十五一傢人一起用飯,其它的都不管她的。
“那是你婆母豁達,像你婆母這樣胸襟之人,原本便世間少有。”巾幗女將,這可是從戰場上殺出來的,與她而言,國傢、生死才是她會上心的事情,再來就是兒女小輩瞭,其他的東西她確實不放在心上。
謝宜笑聞聲笑得眉眼彎彎:“那也是我運氣好,這才遇上這麼一位婆母。”
“是啊,你運氣好。”江氏笑呵呵的搖頭,“既然是運氣好,就該惜福,早些生個孩子,不論男女,你婆母都應該高興瞭。”
這是在催生瞭吧?
謝宜笑頓瞭頓,將手中的牡丹花插到一隻粉彩牡丹花瓶裡,而後又拿起瞭一些別的話,打算給牡丹作配。
“你這丫頭,外祖母說的話你聽見瞭嗎?”
“聽見瞭聽見瞭,生生生,日後肯定生。”謝宜笑心道這長寧侯府的事情解決瞭,她這外祖母沒有瞭憂愁,也有閑心管她的事情瞭。
不過她不敢說她這嫁人半年瞭,還和夫君是蓋著棉被純聊天。
...其實也不算純聊天啦,不過孩子暫時是生不出來的。
“外祖母,您就別擔我這個心瞭,我婆母她老人傢呢,我是看明白瞭,若是我生瞭,她自然是很高興,但她一直覺得她那兒子能娶個媳婦回來不孤孤單單一輩子就謝天謝地瞭,還有有則好,沒有她也沒什麼想法。”
“你還是操心一下我大表哥的事情吧......”謝宜笑還想說三表哥,但是想想顧知楓對明鏡的心思,也隻得閉嘴。
雖然她不知道這二人之間有沒有結果,顧知楓是不是能打動明鏡,但也不能給他們之間的阻礙添磚加瓦,萬一江氏要給顧知楓說親,那就難搞瞭。
謝宜笑抿瞭抿嘴角,有意試探問:“外祖母,您說若是大表哥喜歡上一個出身普通的女子,你可是願意讓人傢姑娘進門?”
江氏有些奇怪:“怎麼忽然問起瞭這事?”
“我這不是...這不是想起那謝憐的事情瞭嗎?若是大表哥真的中意謝憐,謝憐又是個好姑娘,你可是願意讓人傢進門?”
江氏擰眉,沉思半晌卻不願回答這個問題:“這事情有什麼好說的,你大表哥已經和曹傢姑娘定親,而且那謝憐也不是什麼好姑娘。”
“您就說說嘛~”
“別撒嬌,插你的花去。”江氏睨瞭她一眼,然後道,“既然來瞭,一會兒看看你大舅母去。”
“好吧好吧。”瞧著江氏的態度,要是顧知楓真的娶瞭明鏡,她心裡可能不樂意,但若是顧知楓堅持,非要娶,她或許也還是會同意的。
謝宜笑給江氏插瞭三個畫瓶的花,一個放在瞭寢室,一個放在明廳,她自己看瞭幾眼,覺得疏密錯落有致,很是滿意。
“外祖母這裡也太冷清瞭些,日後每日都讓獻姑叫人剪一些花來,也好佈置一下屋子,光是看著這花,都覺得心情好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