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柳傢人的面,李夫人親手把這六個仆人的賣身契,放在盒子裡面,交到瞭柳依依的面前,“依依啊,此番去京城那邊,獨自一人有很多不方便。
我這邊給你在府裡面找瞭六個人跟著,都是聰明伶俐的,也能照顧你,跑跑腿。
其中兩個丫鬟,兩個婆子,還有兩個男仆!這些人都是我從外面買回來的,其中有一對是夫妻。
這些人在我府裡已經沒有親眷,現在我把賣身契給瞭你,以後你就是他們的主子。他們的身傢性命就在你的手裡,他們會忠心於你!”
李夫人說這話表明瞭態度,她沒有留後手,就是真心替柳依依著想。
柳傢人以及柳依依聽到李夫人的話,都是一愣。
因為柳傢人沒有下人,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一點。
她們是農傢,可綏陽侯府是大戶人傢。
如果依依一個人進入綏陽侯府,身邊沒有個忠心的人伺候,孤立無援,行事就非常困難瞭。
多虧瞭這李夫人見多識廣,思慮周全,居然想起來給依依準備仆人。
柳老太心裡感激,“李夫人,多謝你想得周全!我們柳傢是農傢,根本就沒想到這些!”
李夫人能夠感受到柳傢人的感激,微微笑瞭笑,“就因為你們沒有想到,所以我才準備的!
這些都是咱們自己的下人,到瞭京城綏陽侯府也能用得順心一點。
別的事情,我們也幫不上,隻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柳依依感受到李夫人傳遞過來的善意,“多謝李夫人,李大人!你們的恩情,依依謹記在心!”
李夫人的目的達到瞭,心滿意足地離開。
這六個下人留在瞭柳傢,聽候柳依依的差遣。
幸好柳傢的房間多足夠安排他們,現在先瞭解磨合,到瞭京城之後,能夠好好相處。
李夫人已經把柳依依的身份跟這些人說瞭,這些人當即保證盡心盡力伺候柳依依。
柳依依是他們的主子,主子好瞭,他們的日子也能好,反之則反。
與此同時,齊嬤嬤等人急匆匆地趕路,馬不停蹄直奔京城。
回到京城,綏陽侯府已經是臘月二十六瞭。
齊嬤嬤一路上愁眉苦臉,這一次沒有接到大姑娘,老夫人那邊必然會說她辦事不力,連個小小的農傢都對付不瞭。
至於繼夫人那裡,也不好交代。
畢竟之前拿瞭繼夫人的銀子,卻什麼也沒辦,那些銀子拿在手裡燙手呀!
思來想去,齊嬤嬤為瞭自保,隻能把一切都往大姑娘身上推。
柳老夫人聽到下人的通傳,說齊嬤嬤過來瞭,頓時來瞭幾分興致,“趕緊讓齊嬤嬤過來,也讓我看看我那失散多年的孫女兒!”
大丫鬟聽到這話,連忙去吩咐。
不一會兒齊嬤嬤,等人來到柳老夫人的院子。
柳老夫人看瞭看齊嬤嬤周圍並沒有看到小姑娘,“大姑娘呢?”
齊嬤嬤頭皮發麻,但是表面沉著冷靜,恭恭敬敬回答:“回老夫人,老奴幸不辱命,找到瞭失散多年的大姑娘!
那個先夫人的乳母供出來的大姑娘所穿襁褓顏色,還有大姑娘身上的胎記,也都對上瞭!
那女子的確是我們綏陽侯府的大姑娘,隻是……”
柳老夫人聽到這話,微微皺眉,“這是什麼呀?大姑娘可有不妥之處?”
齊嬤嬤恭敬回答,“大姑娘長得特別像已故的大夫人,也沒有不妥之處!
隻是那傢人不願意讓大姑娘回來,大姑娘也隻是一個十歲的孩子,跟他們生活,自然不願意跟我們回來!
那大姑娘也不知道被誰挑唆的,說奴婢等人身份不夠,還說我們綏陽侯府對大姑娘不重視。
若要接回大姑娘,必須派主子去接。可是這天寒地凍的,這不是為難人嗎?”
綏陽侯老夫人聽到這話,眉頭緊皺,“這傢人以為養瞭我們綏陽侯府的姑娘就可以為所欲為、予取予求瞭嗎?”
齊嬤嬤聽到這話,恭敬地跪在地上,低著頭,臉上露出得逞的笑容。
這大姑娘既然不給她臉面,她自然也不會心慈手軟。
“奴婢不敢唐突大姑娘,這就千裡迢迢地趕回京城匯報老夫人!”齊嬤嬤沉聲說道,“奴婢也不知道如何做,還請老夫人示下!”
綏陽侯府老夫人仔細想瞭想,那是府裡的大姑娘,慎重起見,的確應該讓一個主子去接。
看來這柳傢人也不是那種沒見識的人傢,也有可能是想得到更多的酬勞。
不管如何,她都要在兒子班師回朝之前把這失散在外的孫女接回來。
大少爺,二少爺跟失散在外的大姑娘一母同胞,大少爺在西北當差,即使過年也不能夠回來。
二少爺在國子監讀書,現在也快放假瞭,等過瞭年,就讓他親自過去接那失散在外的孫女。
綏陽侯府的血脈斷然沒有流落在外的道理,但願這失散在外的孫女兒,是個精明的,別讓她太失望呀!
“你先下去吧,這件事情先不要跟其他人說,等我這邊選好人瞭,你再帶過去把大姑娘一起接過來!”綏陽侯老夫人沉聲說道,心裡已經有瞭決斷。
齊嬤嬤微微一愣,沒想到老夫人並沒有生氣,這可真讓人覺得奇怪。
之前,她發現老夫人對那個失散在外的大姑娘,並沒有多少情分,隻是因為想跟繼夫人一爭高下。
可老夫人這樣的反應,看上去,好像跟她預想中不一樣啊!
齊嬤嬤下去之後,回到下人房裡休息。
天黑的時候,屋裡多瞭個人。
“嬤嬤辛苦瞭,梅嶺縣那邊是什麼情況?”女子壓低聲音,輕聲問道。
齊嬤嬤沒敢點燈,隻能從聲音判斷女子是誰,“是梅香姑娘嗎?”
“是,我是夫人身邊的梅香。此行嬤嬤辛苦瞭,夫人也非常關註。這不,嬤嬤一回來,夫人就讓我來問問瞭。”梅香小聲說,黑暗中,她的聲音盡管壓低瞭,但也能夠聽得清清楚楚。
齊嬤嬤一愣,但也不敢大意,該來的終歸都會來的,“回梅香姑娘,麻煩您轉告夫人,那梅嶺縣的大姑娘姿容上佳,跟已故夫人有幾分相像。
至於那梅嶺縣的柳傢,也不是普通的農傢,曾經因為培育良種,改良農具,被陛下嘉獎,並賜下積善人傢的牌坊,在當地的名聲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