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六件瓷器,兩件高仿,四件精品

作者:風四爺 字數:2133

“不怕。”展顏一笑,趙月娥信心滿滿,“我那幾年跟博堂在一起,他們什麼話都說,我習慣瞭,無所謂。博堂說人隻要做自己就好,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

“他說得很對。”顧清清給趙月娥搓完背,用水給她清洗,“以後你按照他的話去做,好好地為自己活一回。”

“誒!我聽你的。”

兩個人洗完澡,換上宋玉蘭的衣服,去後院將自己的衣服洗瞭。

宋奶奶說有洗衣機,讓她們丟洗衣機就好。

顧清清卻說:“奶奶!我們的衣服很臟,有泥土,柴草的汁水,洗衣機根本就洗不幹凈,我們得用手洗。”

她將江靖遠的衣服拿來,泡在一個盆裡,自己和趙月娥的合在一起泡。

顧爺爺接到寄口信的人傳來的消息,說孫女和孫女婿去省城瞭,還說連趙傢那女娃娃也跟著去瞭。

他心裡就一直揪著,不知道孫女為什麼好端端地帶著人跑省城去,別不是出啥事瞭吧?

邊在心裡嘀咕,邊尋人給趙老漢寄去口信,告訴他趙月娥去省城的事。

趙老漢接到口信嚇得目瞪口呆,女兒一病好幾年,才剛剛好點,怎麼就去瞭省城?她去那兒做什麼?

早上起來就發現女兒不見瞭,夫妻倆尋瞭一圈都沒瞧見,一整天心裡惴惴不安。

忽然接到顧傢人寄來的口信,說女兒跟著顧大夫去瞭省城,難道是女兒的病還沒好?必須去省城醫治?

可她身上一分錢都沒有,去瞭能怎麼辦?

老兩口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地坐著,連吃晚飯的心思都沒有。

“月娥真是讓人不省心呀!跟著顧大夫跑省城做什麼?這一路來回,不知道得花費多少呢?”趙婆子語氣埋怨,“傢裡就剩五塊錢瞭,也不知道夠不夠她這趟的花銷。”

趙老漢蹲在門檻上,雙手抱著腦袋:“隻要月娥能好,去省城就去省城,咱就別計較那麼多瞭。

這趟出去,花費的是顧大夫的錢,人傢孩子這麼幫著咱,你還說三道四,豈不是寒瞭顧大夫的心?

她都敢帶著月娥去治病,先墊付醫藥費,不怕咱給不起,還有什麼好說的?沒錢我多出去幫人做點小工不就是瞭。”

趙婆子不敢再說什麼瞭,老頭子的話很對,是她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可傢裡沒錢也是真的。

她為難糾結,說來說去都是因為窮鬧的。

趙月娥和顧清清,江靖遠在宋正明傢裡吃完飯,跟著他,帶上東西一起坐車離開傢,往博物館館長傢去。

趙月娥第一次坐小汽車,心情很激動。看瞭眼身邊的顧清清,見她臉上沒有什麼表情,感覺自己好沒出息,坐個車而已,居然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

跟著清清真好,今天一天嘗試瞭她長這麼大,很多個第一次。

第一次來省城,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坐小汽車,第一次跟女人一起洗澡,第一次見大人物。

傢裡能有小汽車的,肯定是大人物。清清的幹爺爺傢裡就有車,也是大人物,她見到瞭,好開心。

路程就在趙月娥的胡思亂想中結束,宋正明下車招呼著身後跟著的三個年輕人,領著他們去瞭一棟單元樓的302室。

門是開著的,宋正明走到門口,喊瞭一聲:“老趙!我來瞭!”

屋裡出來一位五十來歲的中年大叔,戴著眼鏡,笑容和藹:“來瞭!進來吧!來來來,跟我去書房。”

宋正明招呼顧清清他們:“清清!靖遠!那位姑娘,跟上跟上。”

老趙的媳婦在一旁笑瞇瞇地瞧著,等他們都進書房瞭才把房門關瞭。

書房不大,隻有一面墻上都是書,有一張辦公桌,還擺瞭一圈“7”字形沙發。宋正明招呼大傢坐下,也沒多做寒暄,直接讓江靖遠上瓷器。

今晚來的目的就是品鑒這些瓷器,看看他的眼光有沒有進步。

江靖遠微微一笑,打開化肥編織袋,將裡頭的瓷器一件一件掏出來,放在茶幾上。

第一件掏出來的就是那件粉彩,趙館長打量瞭一眼,瞳孔猛地一縮,他的這個表現讓宋正明捕捉到瞭,心中一喜。

感覺自己的眼光得到瞭提升,他看中的東西果然不凡。

當那隻白釉的瓷器被掏出來時,趙館長“哈”地驚呼,似乎簡直難以置信。他顫抖著手伸過去,想觸碰又似乎有點猶豫。

他的這個表現,簡直讓宋正明感覺自己的見識淺薄到瞭塵埃裡,一開始他是看好這隻白釉瓶的,隻是覺得它白得反光,不敢斷定是什麼年代的。

瞧老趙這表情,似乎這隻白釉瓶才是六隻瓶子中的翹楚?

鑒定古董瓷器是一個充滿驚喜和挑戰的過程,看樣子他的眼光還是有待加強。老趙在這方面算得上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鑒定專傢,以後得多跟他學習學習。

趙館長起身去辦公桌抽屜裡拿出白色的手套戴上,還拿來瞭一隻放大鏡,坐下來,小心謹慎地拿起瓷器,仔細地觀察,輕輕地轉動手上的瓶子。

發現它的色澤和光澤度非常自然,沒有任何人工合成的痕跡。用手指輕輕地敲擊瓷器的底部,立刻聽到瞭清脆的聲音。

瓶子的制作工藝非常精細,聲音也很清脆,表明它是一隻真正的古董。白釉,在瓷器中不多見,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很遠。

“老趙!這隻白釉瓶是不是很珍貴?”宋正明不自信地問。

“是!很珍貴!”趙館長慢慢地放下手中的瓶子,“這東西從色彩上來看,是唐朝的定窯出品,難得一見的精品瓷器。”

“嘶!這麼說我看走眼瞭。”宋正明自嘲一笑,“我覺得它不起眼,不討喜,沒要,要瞭這隻粉彩。”

趙館長的視線落在那隻粉彩瓶子上,拿起放大鏡湊瞭過去,看瞭一會兒,翻起來看瞭看底部。

“這隻粉彩也不錯,雍正年間的。”

宋正明臉上表情一松:“那還行,幫我看看其他幾隻。”

顧清清和江靖遠,趙月娥三人跟木頭人一般坐著不敢動,實在是他們對這些東西一竅不通。

就默默地聽著,記著,六件瓷器,有兩件是民國時期的高仿,其餘四件為精品,就連每一隻瓶子的價格都說瞭說。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