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許老爺子馬上跑著往喊他的那邊去,腿腳靈便的不像個老人,像極瞭年輕人。
江靖遠看得心裡直發笑,許爺爺真激動,聽說東西做出來瞭,跑得比兔子還快,一點看不出年邁。
許老爺子怎麼能不激動,好不容易做出來一個,若是測試能通過的話,那就說明真的成功瞭。
往後他們都不用靠進口買這麼個小零件,更不用看老外的臉色。
徹底瓦解瞭外國人為難他們的心思,想想都解氣。
這一切都是因為江靖遠的提醒,要沒有他,還想不出攻克的辦法。
別看他的提醒非常簡單,可要是沒有那個思路,想破瞭腦袋都想不出來。技術問題就是這樣,懂的人隨便看一眼就能解決。
不懂,你就是廢寢忘食,累死累活也解決不瞭。
樊落真是給他送來瞭一個大寶貝,可惜人傢沒有留在省裡的意思。要是能留下,相信一定可以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
許老爺子跑到董明面前,氣喘籲籲,兩手撐著大腿,大口大口地呼吸。努力抬起頭,望著董明手裡的零件。
“怎麼,樣?壓力測試,能不能達到?”
他喘得太厲害,說話的聲音都變得嘶啞瞭起來。
董明搖搖頭:“還沒試壓力,孔洞順利完成瞭。感覺擴張孔洞比咱們以前硬生生鉆的壓強要小不少,很容易就能鉆好。”
“還是許工有辦法,咱們怎麼就沒想到呢?”
“壓強小的原因是先前已經鉆出瞭一道孔洞,壓強會從孔洞裡排出去,對材料的損傷自然就降低瞭。”
“這是個好方法,咱們都得記住瞭,日後再鉆孔洞,一定要學會用這個辦法,減少失敗的幾率。”
氣喘勻,許老爺子接過董明手裡的零件,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滿意的不得瞭。
樂呵呵地笑出聲,告訴大傢:“這個方法不是我想出來的,是今天來的那位小江同學想出來的。年輕人腦子轉得就是快,拿過手一看就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是他?”
“他不是來做零件的嗎?”
“他也是工程師吧!能想出這樣的辦法,絕對是多年下手積累起來的經驗。”
“你們過去看看他是怎麼做零件的,那雙眼睛自帶測量儀,銑床隻要一點位置不對都能看出來。”老爺子誇贊起江靖遠來,贊不絕口,“是行業內不可多得的人才。”
“那咱得去瞧瞧。”
“對,東西做出來瞭,我覺著壓力肯定夠,趁著這會兒沒事,去看看。”
“我也去。”
“我也去。”
許老爺子看著要過去的幾人,鄭重其事地說道:“去幫他打下手,看看人傢是怎麼把材料損耗降到最低的。
他要做四個零件,第一個做出來,半點不偏差。這份能耐,你們都學著點。其餘的人跟我走,去試試壓力,隻要通過,季度獎跑不掉。”
車間的人頓時分為兩撥,一撥跟著老爺子走瞭,一撥來瞭江靖遠這邊。
之前他進來也沒誰太關註,就知道許老爺子帶瞭個人進車間,具體幹什麼的沒人在意。
這會兒看他目不轉睛盯著銑床,加上得知鉆孔的辦法是他想出來的,心底再不敢小覷他。
“小江!你是來做零件的?怎麼樣?做第幾個瞭?”
跟他說話的人大約四十來歲,是個看上去比較沉穩的大叔。
江靖遠微笑著回答:“已經做好一個瞭,這是第二個,也快好瞭。”
“你做鉗工幾年瞭?”大叔問。
“我十三歲就開始接觸機械瞭,十來年瞭吧。”江靖遠沒說假話,他真的幹機修十來年瞭。
“你這孩子可真行。”大叔對他豎起大拇指,“你可是給我們解決瞭最糟心的難題,得謝謝你!”
江靖遠受寵若驚:“叔!別這麼說,瞎貓碰上死耗子,碰巧而已。”
大叔詫異,隨後大笑:“哈哈哈!你也太謙虛瞭,什麼瞎貓碰上死耗子,虧你說得出口。
小江!你該不會以為自己會做這些零件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吧?”
後邊來瞭一個個子高大的人,看年紀應該三十多歲,不茍言笑,滿臉嚴肅。
他十分認真地告訴江靖遠:“這不是什麼瞎貓碰上死耗子,這是技術。
小江同志!你的技術不錯,我看過瞭,你做出來的零件十分精準,偏差不過零點五個絲左右。”
這位大哥的話讓江靖遠刮目相看,軍工單位裡的人,每一個都是人才。不是應該高高在上,目中無人嗎?
感覺好像不是,他們待人真誠,從不傲慢。
他就一小地方來的機修工,論理人傢該瞧不上他,偏偏沒有,一個個似乎對他挺感興趣的。
他受之有愧,其實他真沒做什麼,就給瞭一點建議。
江靖遠還是一如既往的謙虛:“那是咱們這裡的設備好,材料好,若是鋼料達不到要求,出現偏差的概率會多一些。”
大叔點頭贊同:“確實。我們單位的鋼料那肯定是最好的,你來我們這裡做零件算是找對瞭門路,你這些零件是什麼設備上的?”
江靖遠簡單地回答:“鋼圈廠的設備上用的。機修工疏忽,忘瞭給設備潤滑,一下子磨損瞭四個零件。”
嚴肅大哥語氣中充滿瞭責備:“那這位機修工該送去坐牢,損壞廠裡價值不菲的設備,就該重重處罰,以儆效尤。”
江靖遠沒接話,不知道該怎麼接,書記是不會把這事捅出來的。眼看他馬上要退休,出瞭這麼大的事故,會對他的退休造成影響。
讓於哲人去坐牢是不可能的,時運平打死都不會同意,還是從他們身上榨出點錢來比較有意義。
大叔感覺大哥的話很對:“沒錯,那位機修工要是連給設備潤滑都能忘掉,不如送進去勞改幾年,好好教育一番。
鋼圈廠的設備都是進口的吧?一條生產線起碼得好幾十萬,要是做不出零件,設備就得報廢,該吃牢飯。”
江靖遠雖然在跟他們說話,眼睛一直盯著銑床的運轉,感覺不對瞭,馬上關停,進行調整。
這個年代還沒有電腦線切割技術,做零件隻能靠眼睛盯著銑床,判斷位置有沒有偏差。
說實話,這也是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