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瑤意味深長地看瞭他一眼:“你這當爸的也太有出息瞭,偷偷攢就隻攢瞭一塊錢?要不偷偷攢呢?攢瞭多少?”
每次棒冰廠食堂的賬都是他去結,完瞭存銀行,非得把自己說得那麼可憐。仿佛她是母老虎似的。
其實她才是一年到頭沒見到大錢的那一位,見到的是存折和零錢。
“哈哈哈!我不嫌棄,有給就行。”顧長青的視線落在蘇清瑤身上,“媽!傢裡我最小,大傢都給瞭,你也看著給點唄!”
“行!”蘇清瑤伸手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一張兩塊地遞給兒子,“拿去吧!明年開學不要找我要零花錢,你今晚都收完瞭。”
顧長青表情僵硬瞭一瞬,最後無奈點頭:“可以,我有錢,不用找你要。”
他老媽就是個鐵公雞,平時拔下一毛都費勁,今晚給瞭兩塊,算是十分大方瞭。
下學期的零花錢不給就不給,他今晚收瞭差不多三十塊,足夠一個學期零用的。
一傢人守歲到夜裡十二點後就都去睡瞭,初一在傢裡吃吃喝喝一天,初二一大早起來,吃完早飯就開始準備去外公外婆傢拜年的東西。
顧爺爺本來要一個人留在傢裡,顧清清覺得這樣不太好。爺爺年紀大瞭,一個人在傢孤孤單單的,實在沒啥意思。
於是開口邀請:“爺爺!您陪著我們一起去吧!沒道理全傢都走瞭,留您一個在傢。您跟我外公兩人中午可以好好喝一頓,晚上咱們就回來。”
“這不好吧!”顧爺爺遲疑著,“論理你跟靖遠是新上門女婿,有你爸陪著就行瞭,我是爺爺,不能陪,顯得沒規矩。”
蘇清瑤“嗨”瞭一聲:“爸!跟著我們一起去。什麼規矩不規矩的,清清就回來這麼幾天,難得跟您聚一聚,去我娘傢怕什麼。
您和我爸就跟老兄弟似的,有啥好東西都想著他,我爸心裡都明白。”
往年公公年紀不大,傢裡剩飯剩菜熱一熱吃沒關系。如今年歲大瞭,不放心他一個人在傢,要真出瞭啥意外,連個報信的人都沒有。
還是跟著一起去比較放心。
“行,那我就跟著一塊兒去。”顧爺爺趕緊回房,“我去換上清清給我買的新衣服,外邊冷,穿那個正好。”
新衣服昨天正月初一穿瞭一天,昨晚上就收起來瞭,沒想到今天要跟著孫女去她外公外婆傢,那他得穿上。
一個是暖和,再一個是不能給孫女丟臉。去人傢裡做客,怎麼著也得穿得好一些,這也是規矩。
蘇清瑤和顧永壯也換上瞭女兒買的新衣服,昨天初一他們都沒穿,就等著今天拿出來穿。
顧長青自然是一身牛仔服,裡頭是新買的毛衣,蘇清瑤怕他凍著,又讓他在毛衣裡頭穿瞭一件毛背心。
還別說,這衣服穿在兒子身上真好看,難怪女兒舍得花錢要給他買,瞧著青春洋溢。
兒子本來就在長身體,又高又瘦,穿著牛仔服,女兒還把他那領子給翻起來立著,配上白色運動鞋,很是洋氣。
瞅著都不像是農村出身的娃瞭,像是城裡娃。
人靠衣裝馬靠鞍,這話一點不假。人長得再沒有氣質,穿上好衣服立即不一樣瞭,精神頭都比往日強不少。
蘇清瑤外頭穿著女兒買的滑雪襖,下身的褲子還是女兒定親時做的,也就穿瞭那麼一兩次。
鞋子也是,今天算是第二回上腳。
顧永壯身上的衣服是新的,褲子也是顧清清定親時給做的。
一傢人穿戴整齊,拿上東西,浩浩蕩蕩往蘇清瑤的娘傢去。
東西準備的有點多,給蘇傢外公外婆的有一隻烤鴨,一條中華煙,一盒京八件,另外還有兩個點心包。
一包桂圓幹,一包水果糖。
給其他親戚準備的也是這兩樣,蘇清瑤的娘傢有一個叔叔,四個姑姑。
大姑二姑三姑沒來送她女兒結婚,他們用不著去拜年。四姑姑來瞭,他們得去拜年。
人不會去,隻把東西放在父母那裡,等四姑姑回娘傢捎給她就是。
女兒忙,沒時間到處走,蘇清瑤也忙,棒冰廠的食堂明天就得開始送菜。
這兩天的菜都是過年那天下午提前送過去的,也就初一初二兩天吃飯的人少,到瞭初三初四,來食堂吃飯的人就逐漸多瞭。
要的菜也多,她得留在傢裡幫忙。
顧傢村到蘇傢村不是很遠,大傢都準備走路,天氣冷,走路能熱身。再是顧爺爺年紀大瞭,就算騎車載他,也怕他老胳膊老腿兒的受不瞭顛簸。
一傢人說說笑笑地走著,花瞭一個多小時,到瞭蘇傢村。
蘇外公知道顧清清回來瞭,也知道他們今天會來,老早就在村口等著。瞧見他們,很是開心,快步迎瞭上來。
“老顧!你來瞭!哈哈哈!太好瞭!中午咱們老哥倆好好喝一杯。”
蘇外公跟顧爺爺雖然是親傢,更多的像是兄弟,兩人見面就愛喝。顧爺爺要有什麼好酒菜,還會捎口信讓蘇外公去傢裡吃。
顧爺爺笑著點頭:“我也是這麼打算的,看,清瑤把酒都帶來瞭,清清從京都帶來的茅臺呢。”
“真的?哈哈哈!清清!外公謝謝你!”蘇外公瞅著蘇清瑤手裡提著的酒,接瞭過去,喜笑顏開,“這茅臺酒的口感就是不一樣,喝瞭它之後,覺得啥酒都比不上它。”
“是嗎?”顧清清不喝酒,不瞭解喝酒人的舌頭有多刁鉆,“外公!有機會我再給你買。”
“好!外公等著。”拿到好久,蘇外公開心不已,領著人往傢裡去,邊走邊說,“你外婆和兩舅媽早就開始準備瞭,知道你們今天要來。”
蘇清瑤詫異:“弟妹們沒回娘傢?”
“沒回,特意在傢等你們。”提起傢裡兩兒媳婦,蘇外公嘴巴都笑歪,“兩人去瞭棒冰廠上班,每個月都往傢拿錢,我和你媽也沒管她們要,給多少收多少。
其餘的讓她們自己自由支配,有你倆弟弟掙來花就夠瞭,兒媳婦掙得歸她們自己。這樣,她們才會努力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