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奇葩官吏

作者:柿柿就試試 字數:2141

這次各地刺史回京述職,其實有不少夏書顏的老熟人,裕州刺史、洛州刺史,還有羌戎進犯時被她親手扶上位的寧州刺史等。

但肖雲馳和夏書顏都沒有和這些大人見面,隻是讓府裡的管事登門拜訪,以免招惹閑話,影響他們述職。

大傢都是聰明人,知道有些關系是不需要擺在明面上的,低調一些反而更加牢固可靠,所以也隻是送瞭一些土產年禮。

要說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聰明人,這些和夏書顏關系親近的都沒有登門拜訪,反倒是有些見都沒有見過的人,非要在這個時候來跟鎮北侯府拉關系。

肖雲馳和夏書顏不勝其煩,索性跟太子殿下告瞭假,夫妻二人帶著孩子跑到京郊的溫泉莊子度假去瞭。

遲嘉木最近輪休回京,肖婉他們小夫妻久別重逢,自然要好好享受二人時光。

肖靈最近被自己的未來小姑子纏上瞭,整日靈姐姐長靈姐姐短地跟在身後,非要跟她學習理事,也暫時脫不開身。

肖昱秋闈拿瞭個榜首,這春闈的壓力一下子就來瞭,國子監那邊和荊甌先生都希望他能好好溫書,爭取三元及第,所以現在也是足不出戶地復習呢。

肖將軍樂得不行,難得有這種可以不帶拖油瓶出門的幸福時刻,要不是媳婦不肯,他連自己兒子都不想帶。

此刻的溫泉池中,夏書顏享受著久違的寧靜與放松,她剛想伸手端起葡萄酒品一口,就被大兒子甩瞭一臉的溫泉水。

夏書顏深吸一口氣,睜開眼睛。

肖擎無辜地指瞭指親爹。

“是爹爹在教阿擎鳧水!”

肖將軍統領二十萬鎮北軍,還是第一次被自己人出賣,顯然有些猝不及防。

他一把在兒子臉上呼嚕瞭一下。

“你甩鍋倒是利索!”

夏書顏被這對幼稚父子鬧得無語。

“這水裡有硫磺,不適合教小孩子鳧水,你們不要胡鬧。”

“哦。”

肖將軍一把把兒子撈瞭起來,自己隨便圍瞭塊毛巾,把人送出去交給天梁和搖光瞭。

夏書顏就這麼目瞪口呆地看著他把人送走。

“我說這裡不適合學鳧水,又沒有說他不能泡溫泉,你把他送走幹嘛?”

肖雲馳回來蹭著媳婦下水,攔腰把人摟進懷裡。

“礙事!”

夏書顏簡直哭笑不得。

一傢四口在這裡一住就是小半個月,期間太子殿下派人來瞭三次,倒不是有什麼要事,純屬和姐姐分享官員述職期間發生的八卦。

肖將軍都快被自己的太子表弟氣樂瞭。

“他能不能趕緊娶個媳婦?這一天天的總粘著姐姐算怎麼回事!”

夏書顏笑著合上太子的信。

“殿下還是少年心性,再如何能擔大事,也需要釋放壓力,這些話放眼整個大晟,他也就能同你我說說瞭。”

肖雲馳不服。

“不是還有慕容先生陪著他呢嘛。”

夏書顏起身走到自己夫君身邊坐下,把頭靠在他的肩膀上。

“估計老師沒有領會到他的笑點吧。”

肖雲馳也隻能笑著搖搖頭。

“倒也是,這一點上你們姐弟自有默契,旁人確實很難懂。”

等肖雲馳夫婦終於回到京都,大部分官員已經完成述職離開瞭,剩下的小部分人也即將在七日之內離京。

他們的綜合評分會在年後正式公佈,至於之後是升遷還是貶謫,也將最終見分曉。

太子殿下之前連送三封信,肖雲馳和夏書顏於情於理也該進宮看看的。

帶著溫泉莊子上的特產,夫妻倆樂呵呵地進宮瞭。

太子殿下啃瞭一口姐姐給的果子,心滿意足。

“這溫泉山莊就是不一樣,這個時節還能結出果子來,還挺甜!”

夏書顏此刻正在給慕容先生剝雞蛋。

“老師您嘗嘗,這是溫泉水煮出來的,我覺著就是跟咱們在京都吃的不一樣,您要是喜歡,我下次也接您去住幾天,放松一下。”

太子殿下一聽就急瞭。

“哎?姐姐你可不能這樣!你和表兄拋下我去玩就算瞭,怎麼還要把老師也帶走?

這偌大的皇城,難道就留我一個人嗎?!”

慕容先生心滿意足地吃著大徒弟給剝的雞蛋,白瞭小徒弟一眼。

“怎麼著,你還怕黑不成?”

太子殿下氣哄哄地不吱聲瞭。

夏書顏笑瞇瞇地起身坐到弟弟身邊,也遞給他一個剝好的雞蛋。

“我聽樂豆說你們最近述職有不少奇葩啊,來來來,跟姐姐分享分享。”

太子這才來瞭興致。

“你等一下,我讓樂豆跟你說,他比暗衛講的有意思。”

姐弟倆排排坐,等著樂公公來分享八卦。

肖雲馳被他們逗樂瞭,自己接手瞭媳婦的活,伺候老師去瞭。

樂公公眉開眼笑地站在兩人對面。

“那奴才就先給肖夫人講講一位兩袖清風、一廉如水的銅州刺史鄭大人……”

其實樂公公提到的這位鄭大人,不僅是太子殿下要和夏書顏分享的話題人物,也是吏部現在最頭疼的存在。

無他,實在是這位大人的評分過於兩極分化。

無論是巡視組還是吏部的考核組,凡是負責官場政風的,無不對鄭大人交口稱贊。

這位大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廉潔奉公,自己不說傢徒四壁,也確實過得清苦瞭。

放眼整個大晟,刺史這個級別的官職能窮成他這樣的,普天之下也就此一人瞭。

按說刺史的俸祿不低,但無奈鄭大人有一大傢子要養,除此之外他還愛書,傢中的藏書不計其數,所以每月的俸祿也就勉強夠一傢人吃喝。

而且鄭大人從不收禮,不單單指下面人的孝敬,他是各種意義上的禮都不收,甚至兄弟、親傢、連親生兒女送的年節禮他也不肯收。

他的刻板執拗和不近人情在整個銅州無人不知,而且他不僅自己如此,也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要求底下人。

銅州官場,甭管是自願還是被逼,確實窮的一脈相承。

他們的獨特風格倒也省瞭很多麻煩,在銅州,無論是商戶還是百姓,有事說事就行瞭,誰也不用擔心是自己的禮沒送到才辦不成事。

但事情都有兩面性,鄭大人的清廉剛正自然是好的,但他的不知變通和不近人情,也確實阻礙瞭當地經濟的發展。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