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136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757

而且方士背後是傳承瞭近千年的巫術師,傳承於巫蠱占卜和星象之術,在周朝甚至有專門的官職。

如今每個國君身邊也有巫術師。他們占卜吉兇,觀測星象氣象,預測戰爭勝負,決定開啟戰爭的時間。

方術士從巫術中脫胎而出,根據貴族的需求,食六氣、訪仙神、煉丹服藥,尋求長生。

秦惠文王時期秦楚大戰,秦惠文王還特意找來巫術師進行咒詛。秦國因為地處關外,是巫術最盛行的國傢。

所以方術士一來到秦國,即便秦王對煉丹術將信將疑,也厚待他們。

現在戰國已經接近尾聲,如墨傢、農傢等諸子百傢已經式微,基本已經不再進行政治活動,被國君完全馴化,逐漸成為“技術工種”。

方士一派卻呈現鼎盛之勢。如果不是他們沒有政治主張,隻求富貴,恐怕會躋身儒道法之列。

雖然學子們都敬佩朱襄公,但朱襄公隻一人要怎麼與一整個方士學派宣戰?

他們心中既疑惑,又心懷期待。

沒有什麼比單槍匹馬對陣千軍萬馬更熱血沸騰的事。

黑板搭起來,實驗臺搭起來。

朱襄帶著一眾秦國兵卒來到瞭高臺之上,墨衣獵獵,發白如雪,如傳說中鶴發童顏的謫仙人。

他沒有像學子們心中所想的那樣,發表一番激動人心的言論,斥責方士的荒謬。

他也對方士的言語不聞不答,隻催促對方拿出能展現出自己本事的絕活。

雖然隻有幾日,方士也已經準備妥當。

他們的代表依次上臺,向朱襄展示自己尋訪仙神所得來的奇異本事。

他們憑空生火;朱襄也憑空生火;

他們將符咒放入水中顯現出文字;朱襄將空白紙張放入水中浮現出一副山水圖;

他們凝水為浮冰,召喚出白霧;朱襄一邊在黑板上寫步驟,嬴小政一邊屁顛屁顛玩凝冰的遊戲,然後在半軟的冰上倒上果醬送入嘴中;

他們開始慌張,咬牙拿出瞭點石成金和會變幻顏色的金丹;朱襄用煉鐵煉青銅為例子,教導他們怎麼煉金煉銀,各種金屬之間相互反應會有什麼樣的顏色變幻。

朱襄道:“你們隨意尋個工匠就能知道這些。”

朱襄問道:“還有嗎?”

方士面色鐵青,很想駁斥。但朱襄不和他們論戰,隻讓他們拿出真本事。在秦兵虎視眈眈下,在圍觀的貴族、學子甚至咸陽城的平民的圍觀中,他們連聲音的氣息都不足瞭。

“沒有瞭?”朱襄道,“我還有。”

他點燃瞭孔明燈——現在應該是朱襄燈瞭。紙燈緩緩飄到空中,他向臺下的人講解浮空的原理。

他點瞭幾個學子上臺,重做瞭他做過的實驗,讓他們復制瞭一遍方士的伎倆;

他講解焰色反應,又用黑火藥制造出連方士都難以復制的“霹靂”,然後做出瞭最初的花火,祝秦王萬壽無疆,秦國永世昌盛;

他又提起幾隻雞鴨兔子上臺,說瞭對丹砂等煉丹材料所做的對照實驗,並讓太醫和民間遊醫都上臺觀測,是否與他所說的癥狀一樣,是否接待過同樣癥狀的病人;

他毫不畏懼方士和太醫的表情,說童子尿一點用都沒有,他們可以自己做實驗。同樣,人血人肉也沒有用,吃多瞭反而會得瘋病。這是大自然中生物進化的規律,以避免同類相殘……

朱襄手持教鞭,就像是曾經站在大學課堂上一樣侃侃而談。

沒有和誰辯論,沒有激動人心的言辭,他隻是如上一世一樣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對著莘莘學子傳授自己的學識。

秦王單手托著下顎,另一隻手的手指在膝蓋處輕輕敲打。

他明明說讓太子監國,自己休息,結果仍舊坐在瞭看臺上。

“把朱襄憤怒的原因傳出去。”秦王平靜道,“方士中傳言要用童子煉丹,朱襄被惹怒,立志滅方士道統。”

“唯。”

秦王又道:“把這群方士驅逐出秦國。傳寡人詔令,秦王不信長生之術。”

“唯!”

“仙神是什麼?”朱襄看瞭一下日頭,結束講課,“鉆木取火的是仙神嗎?嘗百草的是仙神嗎?治水的是仙神嗎?若仙神不管天災人禍,隻管賜予富貴之人長生,那這種仙神還是殺瞭吧。”

他丟掉粉筆。

“以後若有方士聲稱自己有仙術,請那位方士入秦尋我。”

“若他不敢來尋我,仙術便是騙術。”

他命人點燃紙燈,紙燈一盞一盞,晃晃悠悠飛入黃昏的天空,星星點點,仿佛螢火。

連方士都仰頭眺望,神情敬畏又悵然。

“若有仙神,我恐怕是世間傳聞最接近仙神的人。”朱襄離開前,對方士道,“我在趙國無論怎麼掙紮,也沒有救下黎民蒼生,一頭黑發轉白,也隻能在心中嘴上詛咒王上昏庸無道,不思救民。”

“你看我像個仙神嗎?”

朱襄取下發簪,一頭白發散落。

“不要把庶民的自救,歸結於仙神的恩賜。”

之後,方士離秦,朱襄入蜀。

六國國君震動,紛紛將方士驅逐出宮,方士卻不敢咒詛朱襄。

朱襄揭穿仙術,他們卻打心底認為,朱襄就是仙神。

第78章始皇烤全兔

馬車咿呀咿呀從咸陽出發,由褒斜道至關中,再由金牛道前往成都。

褒斜道在如今秦王任命范雎為相後,修建棧道,能過大軍輜重車馬,較為好走;後世所稱“蜀道難”主要在於金牛道五丁峽一段,狹窄處隻能由一人一馬通過。

不過金牛道並非隻能途徑五丁峽,陽平關至金山寺入四川界這一路道路更為寬闊平緩,到瞭白水(沙洲)至昭化,就與另一路道路合一。大軍和商隊主要走這一路。

這一路稍稍繞遠一些,所以若旅客沒有太大輜重要求,大多走五丁峽一段。

朱襄帶著嬴小政入蜀,自然走陽平關。有秦軍護衛,不用擔心路途安全。

劍門關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軍結隊通過的關隘,朱襄是入蜀當官,不是伐蜀,當然要走一趟劍門關。

因為不趕時間,朱襄準備帶著嬴小政在劍門關停留幾日,找人畫幾張畫像,就當旅遊景點打卡瞭。

現在雖然已經能用反復捶打的方式,把鑄鐵疊打成鋼鐵,但即便朱襄把土高爐煉鋼的方式琢磨出來,鋼材的質量離制作彈簧仍舊有很大差距,較為便利的馬車減震手段難以施展。

不過墨傢人和朱襄一起琢磨瞭一下,用麻佈和軟木做成瞭簡易易損壞的粗陋減震裝置,雖然很麻煩,且隻能用幾日就會壞掉。但朱襄現在花得起這個錢,盡量減輕嬴小政的旅途勞累才是最緊要的事。

朱襄還讓人用絹佈條給嬴小政在車廂中編瞭一個小吊床,嬴小政可以在吊床上玩耍。

嬴小政抱怨:“舅父,你把政兒當嬰孩嗎?我已經六歲……好吧,按舅父的說法,五周歲瞭!”

朱襄疑惑:“五周歲和嬰孩有區別嗎?沒有。來,政兒,你看看,這個撥浪鼓喜歡嗎?”

嬴小政面無表情轉動瞭兩下撥浪鼓,然後把撥浪鼓狠狠丟在座位上。

這一刻,始皇崽熊孩子附體!

朱襄哈哈大笑。

聽到朱襄的笑聲,不喜歡坐馬車,騎在馬背上的李牧忍不住搖頭嘆氣。

此次隨朱襄去巴蜀赴任郡守的李冰好奇:“將軍為何嘆氣?”

李牧道:“朱襄就愛逗弄政兒。如今長輩都在咸陽,沒人管束朱襄,我真擔心政兒被朱襄欺負太過,無人撐腰。”

李牧很有自知之明,他顯然是無法在嬴小政被朱襄欺負的時候幫嬴小政出頭。他嘴笨,說不過;臉皮也薄,不好意思說不過就動手。

李冰嘴角微抽。他已經很努力想要融入朱襄公、公子政和李牧將軍這一夥人中,但仍舊很容易就陷入尷尬的沉默,不知道如何接話。

李冰在觀察如何融入朱襄等人中的時候,朱襄也在觀察李冰,尋找一個“歷史名人打卡”的機會。

經過半月相處後,朱襄確定李冰是個雖然處事較為圓滑,但心胸較為豁達,性格也十分務實的“實誠工科男”,便主動與李冰接觸瞭。

朱襄用的是公務的借口,詢問李冰對蜀郡有多少理解。

此次入秦,李冰雖是郡守,但秦王特意叮囑李冰,農事上多問朱襄,軍事上讓李牧施展,如果朱襄哪天腦袋一拍非要做什麼,一定要按照朱襄說的做。

“你可將朱襄視作假相國。”秦王雖然偶爾會犯疑心病,但在該放權的時候,也放得非常狠。

他此次把朱襄放出去,已經在心中把巴蜀之地視作朱襄的封地。朱襄放手做,他在咸陽護著。

李冰此次赴任,心中將自己放到瞭副手的位置上。朱襄的問話,他當然知無不言。

朱襄先詢問瞭巴蜀水文、土壤、植被、特產等自然條件。

他很瞭解後世的巴蜀農耕條件,雖然兩千餘年的時間不足以改變巴蜀的自然風貌,但細微上的差別在,對農耕仍舊有很大影響。

李冰雖然是初次赴任巴蜀,但他已經做好瞭完全的準備,來之前就尋訪瞭許多去過巴蜀的官員,還尋找過往返巴蜀的商隊求教。

朱襄拿出紙筆,和李冰對照互相瞭解的信息,都在這場聊天中對對方的敬佩與日俱增。

李冰作為一個消息不暢的古人,能在赴任前做如此詳備的功課,朱襄感慨,歷史留名的能吏真的是萬裡挑一的人才。

四川盆地開發非常早,氣候和土壤與長江中下遊類似,但因為早早開發,土壤評級比揚州等地高許多,物產豐富,蜀錦已經有瞭些許名氣。

不過問題也很大。

四川水脈豐富,所以洪澇災害嚴重,急需修建水利設施;

種植作物仍舊以粟為主,兼種稻菽,種植方式較為粗獷,並未發揮出其地理氣候條件的優越;

因為氣候濕熱,所以因蚊蟲而生的瘧疾和各種寄生蟲病頻發,是四川盆地最主要的疫情,特別在水災後高發;

蜀中蠻夷較多,語言略有不暢,且風俗迥異,時常與官府和移民來的秦人有沖突;

巴蜀封閉,懂律令的人少,極其缺乏基層官吏,導致政令下達和執行十分不暢……

李冰說著說著,就從巴蜀的自然條件說到瞭政務民生上瞭。

朱襄認真傾聽,沒有提多少意見,隻在適當的時候安慰李冰幾句。

他相信李冰處理政務肯定比他老道,不需要他比比劃劃,越俎代庖。李冰隻是初次擔任一個遠離朝廷中央的大郡郡守,心中積累瞭許多憂慮。這時候,朱襄隻需要當好一個傾聽者就夠瞭。

果然,在朱襄傾聽過一次李冰的煩惱之後,李冰的精神狀態迅速好轉。

嬴小政無聊地擺弄著撥浪鼓,撇嘴。什麼時候自己能把舅父這超高的親和力學到,估計就不缺人才瞭。

李牧問道:“政兒,你不是不喜歡撥浪鼓嗎?”

嬴小政面無表情地晃動撥浪鼓:“但無聊,無事可做。”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