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應該也有過給親人上墳燒紙的經歷吧,在每年清明節、陰歷七月十五和大的節假日。那你們都是什麼時間去的呢?下午還是晚上?我想每個地方可能都不太一樣,我記得、我小時候多數的時間都是卡在天快黑沒黑的時候,等一切結束後天就已經徹底黑瞭。
有一次、我跟著爺爺去給傢裡的男老太上墳,等我們回去的時候、天都已經黑瞭。爺爺在前面慢慢走著、我跟在後面,我們的路線就是村裡農田之間的田埂、有時還得穿過幾個土墳包,天色黢黑黢黑的、偶爾的蟲鳴鳥叫讓環境更加詭異、有點像聊齋志異裡鬼蜮荒墳夜地的景象。
我加快腳步跟上爺爺、奇怪的是當我快步走的時候,總覺得後面像是有人跟著一樣、我快它也快,我慢它也慢。一路上我壓抑著回頭察看的沖動,一口氣走到瞭村子口、當看到村子裡隱隱約約的亮點,我才長長出瞭一口氣。然後轉身看向後面的田埂墳地、隻見好幾處墳堆周圍一跳一跳的全是綠色光點,更遠處的幾片林子裡、有更大一些的綠光,很像是有人在打著綠色的燈籠走來走去。我頓時有點害怕、因為在剛剛我們走過的那條小路上,我還看到瞭一個隱隱約約站著的黑影、應該是跟瞭我們一路的那個東西。
“爺爺、爺爺、你看後面、你看後面。”
“抓緊走、別看,今天是七月十四、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孤魂野鬼都出來拿錢瞭!”
爺爺平靜的說著、但仍沒有回頭、我嚇的一個哆嗦,趕緊往前跑去。
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面傳說中的鬼火,黑漆漆的夜裡、一片片綠油油的光點、還一跳一跳的,別提多刺激瞭!後來在跟奶奶聊天時,奶奶又給我講瞭一個關於上墳的靈異故事。
鄰村有戶韓姓人傢、在清明節這天,傢裡的爺爺帶著年僅5歲的孫子去給自傢老人上墳燒紙。農村一直都有帶傢裡新生男丁去上墳燒紙的習慣、一是讓下一代懂規矩知道怎麼祭奠先人,二是讓下一代認祖歸宗知道自傢祖墳的所在地,三是讓先人認認自傢的子孫後代,四是讓先人可以保佑傢族平安、人丁興旺。
爺爺一手牽著小孫子、一手挎著裝有火紙元寶的籃子,一邊走一邊跟小孫子講所要祭奠的是自傢母親、小孫子老太(曾祖母)的一些事。小孫子也沒全聽懂爺爺的話、小眼睛被周圍的蟲啊、鳥啊、樹啊吸引的四處亂看,小手也在指來指去、像是暗處有人在逗他一樣。
走瞭約五裡的路、爺孫倆終於到瞭地方,由於今年的雨水比較多、土墳上長瞭許多的藤蔓雜草,爺爺隻是清理出一小塊燒紙的地方、沒有去大面積的清理雜草。農村老人之間流傳個說法、說是如果自傢墳上有草有動物,就說明這塊地風水好、可以保傢族興旺、世代平安。這時天色已經漸黑瞭、土墳前燃起的火光成瞭方圓幾裡唯一的亮點,爺爺讓小孫子跪在旁邊、自己邊燒著火紙元寶邊念叨起來。
“娘啊~娘啊~我帶著您曾孫來看您瞭、燒點錢給您,想吃的、想要的,自己就去買~”
一陣陣無名的旋風突然卷著即將燃盡的火紙元寶朝天上飛去,像是黑暗中真的有人來收一樣、不過這點確實也不足為奇,紙錢無風自飄的現象似乎哪裡都有。爺爺用木棍最後撥瞭撥餘燼、自己先是磕瞭三個頭,又準備讓小孫子也磕頭。可轉頭卻看見小孫子正舉著手指著墳頭、嘴裡叫著。
“奶奶、奶奶~”
爺爺也沒在意、以為一路上跟小孫子說的話,他都明白瞭、就輕輕按著小孫子的腦袋磕頭,還糾正道。
“不能叫奶奶、你得叫老太太、快、給老太磕頭。”
三個頭磕完、爺爺收拾瞭一下,就牽著孫子往回走、可是孫子還是指著墳頭喊著奶奶,怎麼說他也不聽。荒郊野外四下又沒有人煙、爺爺心裡就有點不舒服瞭,於是抱起孫子加快瞭回傢的腳步。小孫子趴在爺爺的肩頭、小手還是朝著墳頭的方向揮著,冷不丁來瞭一句。
“奶奶、奶奶再見!”
一路無歇、爺孫倆很快就回到瞭傢,一到傢、小孫子就被奶奶帶去洗澡睡覺,爺爺也回屋休息瞭。
這天夜裡、爺爺做瞭個怪夢,夢裡自己站在墳前、看見自己的母親背對著他坐在墳頭,他怎麼叫、母親還是不轉身、就在他急的快要哭瞭的時候,隻見坐在墳頭的母親緩緩轉身、在即將看見母親臉的時候,夢就被早起打鳴的公雞打斷瞭。
一起床、爺爺就把怪夢跟奶奶說瞭,老兩口一合計、覺得肯定有事,爺爺立馬又聯想到昨晚上墳時小孫子的表現、馬上叫來瞭孫子仔細詢問昨晚的情況,不問不知道、一問之下,老兩口驚出一身冷汗。從小孫子斷斷續續的話裡、爺爺知道瞭小孫子昨晚上看見的是一個老太太背坐在自傢母親的墳頭上,最後還轉過臉沖著孫子笑。經過孫子的一番描述、發現看到的正是自己的母親。
爺爺在當天下午、立即找瞭村裡的幾個年輕人,再次來到母親墳頭、並讓人沿著墳的周邊仔細查看。果然、在墳後的一處高草裡,發現用於陳屍的木棺露出瞭一角、明顯是雨水沖刷導致的。爺爺當即運來新土、把露出的棺角重新做瞭掩埋,並又燒瞭些元寶紙錢。當天夜裡、爺爺再次夢到瞭自己的母親,不同的是、這次母親是正坐在墳頭,面朝著自己、露出瞭微笑...
奶奶講完故事、我聽的也是一身汗,據奶奶說、有時候去世的人如果想要表達一些事,就會利用托夢來引導活著的親人、但口不能言。小孩子因為靈智未開、也能看見那些不幹凈的東西,兩下一算、韓傢人就判斷出是墳地出瞭問題。
所謂因果相生相息,有時候有些事就是這麼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