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陣子的調整,盧邦的情緒平靜瞭一些。.dt.com他告訴允央,是旋波公主下的帖請凈塵大師到九華寺賞梅。
“從上次旋波公主,凈塵大師與小人九死一生從地下爬出來後,旋波公主便將我們三人的生還上天的安排。”
“由於我們一起經歷過生死險境,感覺更像是親人一般,公主就想常常將我們三人聚在一聊聊天,敘敘舊。”
允央聽到這裡,深有感觸地說:“旋波公主生性寬厚仁愛,對於與自己出生入死的人感情自然是非比尋常。”
倒是飲綠在旁邊好奇地插瞭一句:“聽說你們在地底下歷經劫難,還遇到許多稀奇古怪的事,卻一直都不知道你們到底經歷瞭什麼?”
盧邦剛想說,又不知貴妃娘娘的心意,所以猶豫地央。
“若是盧畫師還能記起來的話,不妨給本宮講一講。本宮也是非常想知道你們三人到底經歷過什麼。”
盧邦神情凝重起來,目光復雜地回憶起他們在地底下的經歷。從無意之中進入銅宮,順著水流進入地底,在地底如何遇到千年前的怨靈,又在逃走時發現瞭食人五莖花,還那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盧邦說的詳細,把飲綠與石頭都聽呆瞭,尤其是講到血藤蔓那一段時,兩人站著一動都沒動,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像那血藤蔓真的已經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允央聽著盧邦講著地底下的事,雖然也被他描述中的驚險詭異場面所吸引,但允央總歸還是冷靜的。
她從這幾個人在地底下的遭遇,從一千多年前開始,隱遁派就存在瞭,而且這個組織的招收成員的標準,就是聰明。至於成員是否自私,是否殘暴,反而成為無關緊要的事。
“這樣一幫人聚在一起,不做壞事才怪呢?”允央暗自思量:“從盧邦所講的情況來遁派的人都擅長術數。還喜歡聚在一起研究術數。這麼他們會不會利用術數來作為暗語,私下交流與傳遞消息呢?若是有這種可能,一定要讓皇上派人從這方面入手調查。”
這時,盧邦將地下歷險的事情講完瞭。飲綠與石頭聽得意猶未盡。飲綠追問道:“那個血藤蔓到底死瞭沒有,它會不會真的活過來?他會爬出地面嗎?”
石頭聽得也是滿臉驚悚:“怨靈這種東西原來真的存在!還會主動攻擊別人,凈塵大師作為洛陽第一高手,都差點被這種東西奪取瞭性命,要是我等這樣的小去瞭,隻怕片刻間就要灰飛煙滅瞭……”
接著兩人就你一言我一語地盤問起盧邦來。允央見盧邦說這些經歷的時候,臉色一直都是青白的,可見對於當時切身感受過這一切的人來講,這所有的點點滴滴都是揮之不去的噩夢和藏在心底裡最深的恐懼。
畢竟他們進去時是七個人,而出來時隻剩下他們三個。另外四個人的**與靈魂被永遠地封印在冰涼又黑暗的地底,他們死得那樣淒慘,死得那樣不甘心,以至於以後他們會不會因困在那個古怪的地方而變成又一個充滿仇恨的怨靈?這誰也說不準。
所以,對於活著出來的旋波,凈塵與盧邦來說,同樣的創傷,同樣的回憶,甚至是埋在心底同樣的恐懼,使他們三個彼此親近,彼此關照,超越瞭俗世規定的界限與等級之分,這也是情有可原。
這麼旋波約凈塵一同賞梅,可能並不是出於兒女情長,而單純是因為三人有相同的創傷,在這闔傢團圓的日子裡,觸景生情,彼此慰藉罷瞭。
想到這裡,允央忽然松瞭一口氣,心頭也像解下一塊巨石一樣舒坦起來:“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瞭。今天若不是請盧邦過來,怎會將他們在地下的經歷瞭解的這樣清楚?”
“你們兩個先安靜一會吧。”允央發話制止瞭還在不斷發問地飲綠與石頭:“你們當這是茶館裡說書先生講故事嗎?這可是人傢帶著血肉的親身經歷,你們這樣不停的問,盧畫師就要不停回想那些恐怖的情景,你們於心何忍?”
飲綠與石頭被允央一責備,趕緊閉上瞭嘴,站在一旁不敢再說一句。
但他們兩個還是覺察到瞭盧邦眼神中的痛苦,石頭忙為盧邦又添瞭一碗甜湯道:“盧畫師講瞭這麼久,一定口幹舌燥瞭吧,快喝點甜湯潤潤喉。
飲綠也從溢芳齋端來瞭五色點心托盤,放到瞭盧邦的手邊:“盧畫師說瞭這麼多話,一定也餓瞭,請快用些點心吧,這是淇奧宮裡的嬤嬤早上剛做的,濃香軟糯,吃上一塊保準讓你忘瞭所有的煩心事。不信,你來嘗嘗。”
盧邦受寵若驚地站瞭起來,對石頭與飲綠拱手行禮到:“多謝兩位的好意。隻是盧某現在還沒有回完貴妃娘娘的問話,不敢拖延瞭時間。”
“公主與小人從地下爬出來獲救後,由於身體沒有大礙就回到瞭公主府。凈塵大師卻為瞭救我們而身受重傷。”
“公主惦記大師的傷勢,曾多次想親自去崇善寺探望,卻被凈塵大師拒絕瞭。公主知道崇善寺被地下河破壞嚴重,一時半會難以修好。別的僧人都移走後,隻有凈塵大師留瞭下來,公主就怕大師在這樣破敗的寺廟裡生活,少瞭人照應,孤苦無依,故而常派小人前去”
“令人意外的是,凈塵大師雖然不肯見公主,但是卻肯見小人,可能是一同經歷過生死的原故,大師對小人也是頗為親近的。”
“公主見小人能夠與凈塵大師聊天敘舊,非常高興,就經常派小人給大師送些補品與日常用品,雖然凈塵大師從來不收,但是公主卻是照送不誤。”
“除能吃能用的,公主還將小人畫的畫也送到凈塵大師那裡,請大師鑒賞。有時,凈塵大師些畫之後,還會提筆在畫頁上寫下一些想法。小人就把這些畫頁原封不動地呈給公主,公主每回見到瞭都欣喜若狂,定要仔細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