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聽著扶越的語氣,似是窩著一肚子火呢,於是便斂瞭下眉道:“你是大哥,有什麼話下來再說,朕這裡要經常處理軍機大事,怎能成瞭聊傢常的地方?”
扶越見父皇發瞭話,自然不敢造次,便坐下來,不發一言。請大傢搜索(品#書……網)!更新最快的
郢雪此時卻變得不依不饒起來:“大哥對郢雪不好,剛才還有事請教,這會子就不說話瞭,難道大哥要成心急壞妹妹嗎?”
趙元實在是拿郢雪沒辦法,便對扶越說:“你就快點陪她說兩句吧,省得她在這裡括噪。”
扶越站起來雪道:“你這路上可是與霓川一直在一起?”
郢雪點瞭點頭:“是啊,我們兩個年紀最相近嘛!霓川姐姐特別的疼我,還給我捉小蟲子,捉小鳥,一路上玩得特別開心。”
扶越聽到這話,不由自主地深吸瞭一口氣。
他的這個舉動,倒是把郢雪逗笑瞭:“大哥你這是怎麼瞭,為何這般古怪,還不停的吸氣,像個漏風的葫蘆……”
見到郢雪又口無遮攔地亂說起來,趙元馬上沉下臉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還在開玩笑?霓川……多好的一個孩子……說沒有就沒有瞭,郢雪你雖然生性貪玩好動,但卻不能在這樣的時刻嬉皮笑臉!”
郢雪聽罷聽瞭,心裡暗暗叫苦,是怪自己剛才太得意忘形瞭一些。她馬上意識到今天不能在此逗留過久……隻怕會言多必失!
於是她正色道:“回父皇,兒臣告退瞭。”
沒等趙元說話,就見一直沉默的扶越朗聲道:“兒臣請求父皇恩準,讓兒臣好好問問妹妹!”
趙元知道扶越的性格,他今天這樣反常,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也就同意瞭扶越求,讓郢雪再呆一會。
“你能把事發當晚,霓川的舉止行動都告訴我嗎?”扶越說起霓川呼吸就不順暢起來,心裡像是被人使勁揉捏一樣。
“這……”郢雪猶豫瞭一下,馬上說:“那天夜裡,霓川姐姐是與我住在一起的,可是後來鐵甲怪人來瞭之後,霓川姐姐就一馬當先出瞭門,後來皇後娘娘讓所有人都往正堂而去,妹妹就沒有再川姐姐,想必她……也隨母後去瞭!”
扶越冷冷地雪在自己面前頓足捶胸地表演。片刻之後,他不帶感情地說:“郢雪,你所說的這一切,確定以及肯定嗎?”
郢雪一愣,但是當著趙元的面,她不能有片刻的猶豫,否則父皇隻怕也會生疑。郢雪現在常跑來趙元帳中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父皇心軟下來。
隻要他心軟下來,那麼郢雪回洛陽後,就不用再去那個九華寺修行瞭,這正是她夢寐以求的。
於是郢雪把心一橫,肯定地說:“當然確定瞭,發生在我眼前的事,我怎麼會記不住的。”
扶越聽到郢雪是這樣的回答,忽然仰天大笑起來,笑過之後。他二話不說,快步走到趙元面前,雙膝跪倒說:“稟父皇,兒臣得到皇後出事那天現場地一位證人,不知可否將她傳上殿來?”
趙元雖然推斷出當日在孤堡中的情形,但是除瞭敏妃與郢雪能提供一些信息外,對於當夜還發生瞭什麼確實知道的太少。現在聽到扶越說他得到瞭一位證人,趙元當然說:“傳!”
很快就從外面走進來一個少年打扮的人,年紀很輕,隻有十七八歲,臉上滿是惶恐的神情。
“是她!”郢雪一見這人,嚇得臉色煞白,渾身都有些發抖起來。
扶越還是那樣毫無同情心地雪,而趙元也註意到瞭郢雪表情的變化。不由自主地把眉毛皺瞭起來。
“奴婢靈雀給皇上請安。”靈雀穿著少年的衣服跪下來給趙元行禮。
“靈雀,靈雀這個名字起得好!”趙元贊許地點瞭下頭:“一聽就知是傳遞信息的小鳥,天你要給朕帶來一個新消息瞭?”
靈雀忙說:“奴婢是霓川郡主的貼身侍女,自北遊以來,一直陪伴在決算郡主身邊,寸步不離。”
趙元扶越:“你是在哪裡找到的這個侍女,不是說這些人都已自殺瞭嗎?”
扶越拱手道:“回父皇,這個侍女不是兒臣找的,而是她自己投奔瞭來的,說是要申訴丈夫的冤情。”
“冤情?”趙元喃喃自語著:“難道那一夜還發生過其他的什麼事嗎?”
扶越目光冰冷地盯著郢雪:“這個侍女說那夜曾發生冤情,不知她說的可對呀?”
郢雪雙手緊緊絞在一起,她咬瞭咬嘴唇,就是不肯承認之前的話有漏洞,一口咬定再沒有發生什麼。
扶越見此也不再詢問瞭,隻對靈雀說:“說吧,把你知道全說出來!”
靈雀此時盯著郢雪,兩眼幾乎冒出火來:“公主,我傢郡主對你是一片真心!時時處處為你著想,出事的那夜,郡主也是為瞭救你才去的山洞,你為何要把她推入深淵,還要封住洞口,將她困死地裡面!”
郢雪剛才死不承認這一些事情,是因為她以為當時那裡隻有自己和霓川兩個人,實在沒想到這個靈雀竟然一切!她愣在那裡,腦袋裡在飛快地轉著——還有什麼辦法可以逃脫罪責,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死不承認,還有什麼……
不容她多想,趙元此時已經臉色鐵青地一拍書案:“孽障!事到如今,你在想什麼鬼主意,難道朕是這樣可以一而再,再而三欺騙的嗎?”
郢雪極少見父親生這麼大的氣,她趕緊跪瞭下來,哭喊著說:“父皇您要相信兒臣,兒臣是冤枉的!”
“你喊冤枉的次數太多瞭,可是每次的結果就是你根本不冤枉!”趙元氣得眼睛都瞪圓瞭:“難怪你的母妃到現在都不肯見你,是因為那一夜她已經見到瞭你的本心!就是一個孽障!”
郢雪還想說什麼,趙元卻根本不再隻是對靈雀說:“你剛才說什麼山洞之類的地方,你還記得在哪裡嗎?帶朕與睿親王前去查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