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的民間遊終於啟程瞭。孩子們出瞭皇宮就如同鳥兒飛出瞭鐵籠,歡欣雀躍。我們都喬裝改扮。有的坐在馬車裡,有的騎在駿馬上,一路歡歌笑語。
我沒有帶大陣仗出遊。什麼龍輦,什麼禁軍侍衛,統統離我的計劃好遙遠。我們隻帶瞭四個侍從,紫玉、紫煙、梅玨與梅瑯。一行十個人,走到哪兒玩到哪兒。
這是真正的自由。我們大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自由的魅力。
在小縣的街道裡,孩子們奔著跳著,看著民間藝人賣藝,跟著捏面人的師傅學習如何捏面人;到瞭小村寨裡,就蜂擁而上,搶著幫忙插殃或者收割。
孩子們第一次知道原來糧食是這麼來的,需要一季的辛苦,一季的收成。在暴風雨的日子裡,他們還曾經幫忙搶救過農作物。
有一次,在某地遊歷,聽說某郡出瞭水災,我們火速趕往救災。
在洪水猛獸面前,多少頃良田被淹滅,多少間房屋被摧毀?眼見滔天巨浪,耳聽哭爹喊娘,孩子們都震驚瞭。然而,在災難面前,他們並沒有任何畏懼或退縮,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完全出乎我和梟哥哥的意料。就連年紀最小的靈兒,武功最弱的蘋兒,也接連救瞭好幾個人。
在那個時侯,我和梟哥哥都忘記瞭我們尊貴的身份,也忘記瞭必須先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的眼裡,心裡隻剩下瞭兩個字——救人。
洪災過後,瘟疫蔓延,無傢可歸的難民與乞丐出現瞭。孩子們這才見識到瞭什麼叫人間的災難。我們的太子殿下,第一次知道充盈的國庫是多麼重要。
我寫瞭一道聖旨,派梅玨拿著聖旨火速趕回皇宮,調來大量的銀兩和糧食賑災。
當然,在那之前,郡府的糧倉早已被我們打開救濟光瞭,然而難民實在太多,必須再從國庫調運糧食過來才夠。同時,也讓太醫署撥來大量的大夫和醫藥,以解決瘟疫的問題。
那次之後,咱們的皇太子想瞭很多。
他終於知道,即使在國富民強的時侯,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居安思危,不能在安逸中產生怠惰,失去瞭防備之心。假如不在平時多做積累,一次的災難就可以拖垮一個郡,從而滋長毒瘤,待毒瘤長大瞭,不僅難以切割,還會蔓延到別的地方去。
在遊歷之中,我們不僅遇見災害,還遇見瞭腐敗官員,也碰見過冤案。
在汝蘭縣,那個攔轎告狀的民婦教會瞭曜兒許多道理。我們讓曜兒帶著三個孩子自己查清案情,找到真正的殺人兇手,而後嚴懲貪官,為冤婦伸冤,張揚正義。
在這過程中,我們隻起到瞭從旁提醒的作用,而不加以幹涉。我們深信,隻有在這樣的實際鍛煉中,我們才能為夷夏國培養出一位好皇帝。
在曜兒滿十八歲那年,我將履行諾言,將皇位傳給曜兒,讓這個身上同時流淌著東夏血液和北夷血液的小小男子漢成為真正的聖主明君。到那個時侯,我和梟哥哥就可以真正的享受安逸而逍遙的生活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