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閡?
“不是隔閡,隻是一些誤會而已,你不要想太多。請大傢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雲聽雨搖頭,心裡卻因為沐雪的話而有瞭些許震動。
這段時間以來對某種可能的猜測,在心裡愈發生瞭根,漸漸地有瞭些篤定的想法。
或許,他的猜測已經不止是猜測,母親應該是真的知道瞭些什麼吧。
隻是,她是如何知道的?
雲聽雨眉頭微鎖,心裡忍不住生出瞭些許困惑。
這些日子以來,他一直不曾刻意去深思,但是母親明顯的改變他還是看在瞭眼裡。比起以往,她更沉默也更低調瞭,輕易不會走出自己的院子,也不再動輒對他斥責怒罵,甚至是責罰。
自打成親以來,雲聽雨已經沒再去過一次祠堂,而隻要他待在府裡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按時去請安,不管是早上還是晚上,但是從母親的神情中,他已經感覺不到絲毫的怨恨與厭惡。甚至,以往刻意的為難,也絲毫不再有。
這麼大的改變,不可能沒有原因。
之前雲聽雨隻是將疑惑藏在瞭心裡,沒有去想太多。此時若是細想起來,母親的不對勁,似乎是從主子來的那一次就有瞭……雲聽雨想起瞭那一碗養胃粥,還有那一盤蒸白菜卷。
“聽雨。”君沐雪疑惑地看著似乎正在失神的雲聽雨,“你在想什麼?”
雲聽雨回過神,慢慢搖頭,“沒什麼。”
頓瞭一下,他遲疑地道:“沐雪,母親這些日子對你怎麼樣?”
“娘?”君沐雪微微一愣,隨即點頭道:“娘對我很好,雖然沒有很熱情,但是跟對待雲璃的態度是差不多的,像是在對自己的女兒。”
沒有刻意的熱情,是因為雲夫人原本就不是個太過熱情的人,她就算喜歡誰,大多時候也隻是溫和寬容,帶著一點慈愛。
其實近段時間裡,不止雲聽雨心裡疑惑,君沐雪也同樣有疑問藏在心裡,不過她一直沒有流露出來而已。
跟雲聽雨成過親之後,她心裡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雲夫人曾經因為兩人的婚事而責罰聽雨,是因為厭惡這個兒子,還是因為不喜歡這個兒媳?
但是自從她嫁進來之後,這個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答,她心裡的疑惑反而愈發強烈。
因為雲夫人對她的態度,雖然總是保持一些距離,但是她能感覺得到雲夫人並不討厭自己,且她的態度明顯有些善意,進府這麼長時間,她甚至從來沒有訓斥過自己一句。
高門大戶裡的兒媳並不好做,因為規矩嚴苛,婆婆對兒媳各種吹毛求疵。君沐雪對這些並非不瞭解,成親之前她也做好瞭心理準備,但是成親之後她才發現,相府裡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規矩。
下人們知道夫人喜靜,所以府裡的喧鬧是沒有的,但是除此之外,君沐雪從來沒見過雲夫人因為任何事情責罰過下人。自己每次去請安,雲夫人也從來不曾為難,連所謂的訓責也沒有過。
這一點,曾讓君沐雪覺得奇怪,她也因此懷疑過,之前皇後所說的聽雨被雲夫人打得下不來床這件事,是否真實。
慢慢的,她不露聲色間,倒是知道瞭一些皮毛,知道皇後所說的那件事是真的,並非誑她。
於是她就更奇怪瞭。
從雲聽雨和雲夫人的互動之間,她能看出一點隔閡,不像一般母子之間該有的親昵,但是雲夫人看著雲聽雨的眼神,她分明註意到過幾次,深藏著感情,還有自責愧疚。
所以她猜測,他們母子之間或許是有些誤會。
“沐雪,你先休息一下,等一下我讓廚房給些燉個湯。”雲聽雨站起身,“我有點事情需要去問一下管傢,很快就回來。”
君沐雪笑著點頭,“去吧,不用擔心我。”
雲聽雨頷首,轉身走出瞭裡間,出門喊瞭一聲,“書兒。”
“少爺。”書童從隔壁廂房裡走瞭出來,“少爺我在看書,您找我?”
“書兒,去把管傢叫過來一下,就說我有事找他。”
“是,少爺。”書兒領命,轉身飛快地跑開。
雲聽雨站在庭院裡,看著庭院兩旁的幾株蘭花,忍不住思索瞭一下,沐雪有瞭身孕,他是不是需要跟主子告幾天假,好好陪陪她?
聽說女子有瞭身孕的初期,情緒會有些不穩定,還非常容易動到胎氣,必須小心謹慎。
府裡的侍女和嬤嬤是足夠用瞭,但是自己身為丈夫,妻子有孕的時候理所當然應該體貼照顧,是不是?
在心裡給自己找好瞭理由,雲聽雨打定主意,等主子和皇後娘娘回到宮裡就去告假。
“少爺,您找我?”管傢和書兒一起回來,恭敬地詢問。
雲聽雨轉過身,朝書兒道:“繼續看你的書去,等一下我抽問。”
書兒聽到又要抽問,臉色瞬間一苦,“哦。”
看著書兒苦悶地去瞭廂房,雲聽雨淡淡道:“李伯,還記得上次皇上來府裡的事情嗎?”
管傢李伯微微一愣,隨即似乎猜到瞭雲聽雨要問什麼瞭,幾不可察地點頭,“老奴記得。”
“那我想問一下,那天皇上來瞭之後,有沒有吩咐你做什麼?”
李伯低頭,“皇上命老奴去傳瞭他的旨意。”
旨意?
雲聽雨道:“傳給誰?”
“相爺和夫人。”
雲聽雨微默,須臾,淡淡道:“皇上說瞭什麼?”
“皇上說,讓老奴去告訴相爺和夫人,讓他們去聽雨苑的偏廳等候皇上傳召。”李伯一五一十全交代瞭,雖然不明白發生瞭什麼,但是少爺既然問瞭,他斷然沒有隱瞞的道理,“不過,皇上和少爺在聽雨苑談完話之後,就出府去喝酒瞭,皇上好像也忘記瞭傳召相爺和夫人一事。”
原來如此……
雲聽雨斂眸靜瞭片刻,淡淡道:“好瞭,沒什麼事情瞭,李伯去忙吧。”
“是,少爺。”
雲聽雨註視著他的背影,須臾,抬頭望瞭望天,心裡所有的疑團已經清晰明朗,以後似乎也無需再去糾結瞭。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