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誤會,沒矛盾,也沒別扭。
可鳳棲是不對勁。
雲聽雨和宮無邪一起離開勤政殿的時候,臉色都是沉重的,越是不清楚情況,他們越容易胡思亂想,尤其是涉及到他們傢主的事情,有時候他們這些聰明睿智果決的臣子,當事人更習慣天馬行空地傷神亂想。
從勤政殿出來往宮門走去的路,左右二相兩人各有心事,皆是不發一語。
此時已經是子時之後,離天亮隻剩下兩個多時辰,宮裡大多燈火已經熄滅,宮無邪抬頭看向夜空,長長地吐出瞭一口氣,忽然眉頭微皺,“聽雨。”
“嗯?”雲聽雨聽他語氣有異,不由怪地轉頭看他,“怎麼瞭?”
“你看那個方向……”宮無邪伸手一指,東北角一座高聳的宮殿,“那不是藏書閣嗎?”
雲聽雨點頭。
那的確是宮裡的藏書閣,裡面的藏書多且雜,大多是屬於孤本,每一本都是千金難求的寶物,不得皇允許,擅闖者死。
藏書閣裡守衛森嚴,裡面還有七十二重機關防守,若無人帶路,擅闖者大多九死一生。
但是此時,裡面第七重閣卻有燈火。
“裡面有人。”宮無邪皺眉,“主此時在勤政殿,去藏書閣的人會是誰?”
“既然有燈火,應該不是宵小。”雲聽雨若有所思地道,“但是方才沒聽主說誰會去藏書閣,而宮裡除瞭太皇和皇之後,也沒人能這般光明正大進出藏書閣,而且還是這個時辰去……”
轉頭看瞭看天色,雲聽雨眉心緩緩攏在瞭一起。
“要不要去看看?”
“當然應該去看看。”雲聽雨說著,已經轉身往藏書閣的方向走去瞭,“不管是誰,這個時辰去看書都有點不太尋常。”
兩人朝守衛出示瞭令牌,守衛行禮,不解地看著左右二相這麼晚瞭還逗留在宮裡,“宮門都關瞭,兩位大人這個時辰進宮,是有要事?”
進宮?
雲聽雨笑瞭笑,“我們二人在勤政殿跟皇討論政事,還沒回去呢。”
說完,又道:“正要準備回去,但是看見藏書閣裡似乎有人,所以過來看一下。”
“哦,方才是皇後娘娘來瞭。”守衛恭敬地回道,“皇後娘娘說要找些書看,屬下們勸瞭幾句,說是太晚瞭,但是皇後堅持,屬下們也沒辦法。”
皇後在宮裡的地位無人不知,別說要進藏書閣,便是朝政大殿她也照樣可以來去自如,誰敢攔?
雲聽雨霎時恍悟,默默地與宮無邪對視瞭一眼。
他們差點忘瞭,這宮裡除瞭有皇手諭之後,皇後也可以光明正大進出任何地方,包括藏書閣。
但是這麼晚瞭,皇後怎麼不睡覺,卻突然想起來要看書?
兩人既然來瞭,自然要去看看。
宮門開啟,兩人舉步走瞭進去,隨著宮門在身後緩緩合,光亮與聲音齊齊被隔絕在瞭宮門外,兩人轉身,沿著盤旋修築的石階往走去,直接走到瞭第七重寶閣。
玉石砌成的閣室,寶閣之內宮燈明亮,四面墻的書架整齊置放著各類藏書,宮燈映照著站在書架前仔細搜尋的女子背影,仿佛給她纖細清麗的背影染瞭一層朦朧的光暈。
已經半年未見的左右二相不由齊齊頓住瞭腳,恭敬地撩瞭衣袍,跪地行禮,“臣等參見皇後娘娘。”
“……”臨月訝異地轉身,看著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左右二相,“你們倆怎麼會在這裡?”
“臣和聽雨自勤政殿出來,看見藏書閣裡有光亮,心下怪,所以過來一看究竟。”宮無邪皺眉,“這麼晚瞭,皇後娘娘怎麼會在這裡?是要找書?”
“我睡不著,過來找幾本書看看。”臨月道,“聽說皇傢藏書閣裡收集瞭天下珍異典,我來看看能不能找到幾本合胃口的書。”
是嗎?
宮無邪下意識地懷疑她的說法。
臨月與鳳棲成親以來,左右二相甚至是滿朝武都知道這是個厲害的皇後,也或多或少地知道她的脾性,但是卻從沒聽說她是個愛看書的女子。
閑暇時看書打發一下時間很正常,但是在這個時辰,放著小皇子一個人在寢宮裡睡覺,她獨自一人來到藏書閣找書看?
她應該還沒愛書到這般地步。
年輕的左右二相互相對視瞭一眼,皆覺得事情有些古怪。
他們傢主整夜待在勤政殿不回宮,皇後又在夜深人靜的人獨自來到藏書閣……
“皇後娘娘想看什麼書?臣或許可以幫忙。”
臨月轉過身去,抬眼在那一排排書籍搜尋著,淡淡道:“不用瞭,你們倆先回去休息吧,本宮自己隨便找找。”
“皇後娘娘。”宮無邪遲疑瞭片刻,緩緩開口問道,“您跟主之間,是不是鬧瞭點別扭?”
鬧別扭?
若真是鬧別扭好瞭。
臨月心裡傷感,嘴卻淡淡道:“鳳棲怎麼說的?”
“主說你們之間沒誤會,沒別扭。”
“他說的是事實,你們沒必要懷疑。”臨月說道,“我們之間若真有什麼問題,鳳棲還能那般淡定嗎?”
淡定?
宮無邪想瞭想,鳳棲似乎的確挺淡定的。
除瞭看起來疲憊瞭一些,精神倦怠瞭一些,人憔悴瞭一些,其他的,似乎的確沒什麼不妥。
沒有黯然傷神,也沒有淒涼難過,表情和眼神都沒什麼不對。
但是他們是覺得不正常。
“如今天下大定,主又初回宮,諸多事情等著他去處理,國事繁忙,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主應該都會處於極度忙碌之。”雲聽雨靜靜註視著臨月的背影,語氣溫潤地道,“但是如何忙碌也應該保重龍體,臣等勸說無用,還請皇後娘娘去勸勸主,勞逸結合,千萬不能把身體累垮瞭。”
臨月聞言,眉心輕蹙瞭一下,轉頭看瞭兩人一眼,淡淡點頭,“本宮知道瞭,你們放心便是,我會跟他好好說的。”
頓瞭一下,見兩人還是心事重重的樣子,臨月道:“回去吧,我跟鳳棲之間真沒什麼需要你們操心的。”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