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加好菜,武爸爸和澹臺仲元,喝得都十分盡興。
從中午一直到黃昏,直至兩大壇黃酒點滴不剩,他們才依依不舍的放下瞭酒碗。
是夜,澹臺梓萱傢中。
澹臺梓萱給父親喂過醒酒湯,武秋生背起這個醉鬼,將之輕輕放到床上,又幫他蓋好毯子,這才走出房間,來到瞭大廳。
黑燈瞎火,孤男寡女共處一室,這讓澹臺梓萱臉上一陣發燒。
原本,兩人之間的關系親如姐弟,說話做事也是光明正大,但經過今天的事情後,他們的關系,變得有些微妙起來,說起話,做起事來,似乎也比往日裡多瞭些生分。
“秋生,真是麻煩你瞭,大晚上的還把我爹背回來。你一定渴瞭吧,來喝完水。”澹臺梓萱拿過桌上的茶壺,倒瞭碗溫開水,推給瞭武秋生。
“舉手之勞而已,梓萱姐你這麼客氣幹什麼。”武秋生接過瞭粗瓷碗,咕咚咕咚將碗裡的水,一飲而盡。
喝完瞭水,用袖子擦瞭擦嘴上的水漬,武秋生正欲起身告辭,突然想起瞭今天中午的事。
“梓萱姐,今天學堂裡的事情,是我欠考慮瞭,當時我隻顧著給自己出氣,卻沒考慮到梓萱姐的感受。
現在等我冷靜下來,我才回憶起,半年以前,你聽說能和我一起進紀氏族學讀書時,那發自內心的笑容。
回憶起李夫子講課時,你仔細聆聽,認真做筆記時的樣子。
可惜,現在說這些已經晚瞭。
我打瞭紀平,就算想回紀氏族學,也回不去瞭,不僅如此,我還連累梓萱姐你……”
“秋生不必太過介懷,”澹臺梓萱聞言,不在意的笑瞭笑,道,“早在進入紀氏族學之前,你就教我認過字,這半年時間,我也已經把能夠接觸到的書籍,全部抄錄瞭一遍。
有瞭這些書籍,即便我們不去紀氏族學,在傢自學,也可以積累足夠的才氣。”
“我倒是忘瞭,以梓萱姐的才智,就算不去紀氏族學內學習,也絕對能夠積累到足夠的才氣,達到開智境界的。”經對方這麼一開導,武秋生不由釋然。
“要不是在小時候就遇到瞭你,讓我學會瞭《三字經》、《千字文》,就算我進瞭紀氏族學,也隻是個連字都不認識的傻丫頭。
跟不上李夫子的教學進度不說,一旦錯過瞭學習的最佳年齡,怕是這輩子,都不可能開的瞭智。
所以,即便我今後能開智,秋生你也是居功至偉。”說起小時候的事情,澹臺梓萱臉上就露出瞭一絲笑容。
“咳咳,梓萱姐就不要提《三字經》和《千字文》瞭,我寫的兩本書,若是被哪個古板的道學先生看到,怕是連殺瞭我的心都有。”
說到這兩本啟蒙讀物,武秋生就有些臉紅。
誠然,很多穿越者,都拿著2本書裝過逼。
但,那些裝成功的,大半是穿梭時空,去往地球古代位面的。
而武秋生來到的是九州大陸,這個地方雖然同樣出現瞭孔子,同樣出現瞭儒學,但歷史,卻和古代的地球,大相徑庭。
因為歷史不一樣,所以三字經、千字文中很多典故都不存在。
如果不是當時,他教的是如同一張白紙的澹臺梓萱,換瞭另外一個懂一些典故的,怕是要被笑死。
“怎麼就當不得真瞭,我覺得秋生你寫的很好啊。
就連我父親看過那些書後,都稱贊不已。
父親曾說過,如果不是亂編典故,你的這兩本書,絕對能夠流芳百世,成為天底下所有兒童的啟蒙讀物。
或許,光憑這兩本書,秋生你就能成為天下師。”
澹臺梓萱,似乎十分認可自己父親的眼光。
對於武秋生,能夠得到父親這樣的評價,十分欣喜。
“我倒是不知道,伯父他居然識字。如果知道,當年也不會自作聰明,教梓萱姐你認字瞭。”
澹臺梓萱的本意,是誇獎武秋生有才。但武秋生卻不想提自己的糗事,反而把話題,扯到瞭澹臺仲元識字上。
“對瞭梓萱姐,你剛剛說伯父認識字,那麼他老人傢,為什麼不親自教你,我可是知道,你從小時候起,就很喜歡讀書的?”
“這個……”武秋生這個問題,卻是把澹臺梓萱給問倒瞭。
就在她猶豫著該如何回答的時候,卻聽“吱呀”一聲,原本緊閉的臥房門,突然被打開,帶著七分醉意的澹臺仲元,搖搖晃晃的從裡面走瞭出來。
“爹,你怎麼起來瞭?小心點,可別摔著瞭。”
澹臺梓萱伸手要去攙扶父親,卻被對方輕輕推開。
“沒事,你爹我好著呢。”
說話間,澹臺仲元一屁股坐在瞭武秋生的身邊,“咕咚咕咚”猛灌瞭幾口水,這才繼續道,“其實你們背我回來那會,我就沒睡著,好不容易有些睡意,準備入睡,又聽到你們小兩口談到瞭我……
梓萱啊,你明天就要秋生訂婚瞭,我們澹臺、武兩傢,也要成為一傢瞭。
有些事情,就不用瞞著秋生瞭。
你們是夫妻,將來還會結為道侶,在修行之路上互相扶持,生死與共。
有事情能說清楚的,就一定要說清楚,免得將來生出間隙。”
“孩兒知道瞭!”
“知道就好,秋生你也別怪梓萱,有關我的事情,是我要求梓萱保密的。
其實我瞞著你,也是為瞭你們好,畢竟我的身份有些特殊。”
“特殊?”武秋生六歲那年,武爸爸將身受重傷的澹臺仲元背回瞭傢。
此後,兩傢人共同生活瞭九年,武秋生還真不知道,這個伯伯身份有何特殊之處。
“沒錯,特殊。秋生你應該知道,孔聖門下共有七十二個弟子的事情吧。”
“那是當然。”武秋生點頭,不說他在紀氏族學讀過半年書,就算沒讀過,孔聖作為九州大陸最強者之一,有關於他的事跡,也早在九州大陸傳揚瞭開來。
孔聖門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個賢的事,幾乎世人皆知。
“那我就接著往下說瞭,眾所周知,孔聖門下有七十二賢,其中子路、顏回等先賢,天賦超絕,幾乎得到瞭孔聖的真傳,一身修為,曠古爍今,已達虛聖之境。
因為是孔聖的弟子,又因為自身修為高絕,他們的名字,響徹九州大陸,幾乎人人皆知。
但孔聖門下,出名的,也就他們幾個。
孔聖雖是一代聖人,但弟子也不是各個都像子路、顏回那麼優秀的。
有出名的,自然就有不出名的。
孔聖七十二賢中,有那麼一位,他字子羽,名滅明,因居於澹臺山,遂以山名命姓名,取名澹臺滅明。
其後代子孫遂以澹臺命姓,稱澹臺氏……”
說到瞭這裡,澹臺仲元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表達的足夠清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