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說吧,一點淺見,希望能拋磚引玉。”
接話的人名叫陳健,二十七歲,進入特別事務調查局已有5年時間,和高鵬飛一起執行過幾次任務,兩人的關系還算不錯。
這次行動,隻有他和高鵬飛是老手,其餘的年輕人,都沒什麼經驗。
作為老搭檔,自然不能落瞭高鵬飛的面子,所以才第一個接話。
“洗耳恭聽!”一眾年輕人,也想聽聽前輩是怎麼分析的,會議室內迅速安靜瞭下來。
陳健稍稍整理瞭一下措辭,很快開口道:“這次追尾事故,已確認有六節車廂脫軌,即k823次列車的第一至第三號車廂,T356次列車的9、10、11節車廂。
為什麼會發生事故,這個會有專門的調查小組負責。
而我們的任務,則是查清楚,這次事故,是不是和詛咒有關?
車廂受損最為嚴重的t356次列車10號車廂,為什麼隻傷亡3人?
第一個關於詛咒的問題,我們暫且不說,因為隻要弄清楚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有關於第二個問題,我想大傢在看過警察局送過來的筆錄後,心中都已經有瞭自己的想法。
10號車廂之所以傷亡少,是因為在事故發生前,有人謊稱車廂內有炸彈。
那麼問題來瞭,說謊的那個人。
究竟是不是預言者,他撒謊的目的,又是為瞭什麼?”
陳健說完,把目光看向瞭其他人。
他已經起瞭一個很好的頭,也把同事們的積極性,給調動瞭起來。
有功勞,不能一個人獨占,要學會雨露均沾,所以他暫時保留瞭自己的想法,選擇讓年輕的同事們各抒己見。
“我覺得,那個說謊的年輕人是預言者,而且在此之前,已經有瞭至少一次逃脫詛咒的經歷。”
說話的是在場之中唯數不多的女性——王艷。
她認為李東雷之所以說謊,是因為他已經經歷過瞭一次或者幾次詛咒,並從中找到瞭一些規律。
“我認為,預言者應該是第一個跳窗的人,否則如何解釋他第一個跳出去?”
“有沒有那麼一種可能,預言者有兩個,跳窗的和說謊的,都是預言者?”
“對對付,還有那個小孩,也可能是預言者?”
眾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見,很快一個個猜想,被記錄下來,貼到瞭墻上。
不得不說,這些人能夠加入特別事務調查局,自身的能力確實非同一般。
雖然,有關於武秋生的推測,出瞭些偏差,但關於李東雷和王浩的推測,卻已經八|九不離十。
李東雷,確實是因為在之前躲避死神追殺過程中,總結出瞭經驗,才開口拯救車廂內,本該死亡的人。
之所以這麼做,是為瞭延緩“死神來瞭”詛咒,降臨到自己身上的時間,以便有更充足的準備,去對抗詛咒。
“經過剛剛的討論,陳健同志提出的兩個問題,都已經有瞭答案,那麼接下來,就由我來做一個總結。”
作為此次行動的負責人,高鵬飛理所當然的,要做一個會後總結。
“t356次列車,共有乘客398人,其中十號車廂,僅有10人。
除去已經確認死亡的三人,還有6個幸存的乘客,一個人下落不明的乘客。
6名幸存乘客,包括已經做瞭筆錄的張苗、李正陽、杜俊、祝敏四人,以及帶著小孩逃離現場的說謊者。
其中張苗、李正陽、都軍,祝敏四人,都已經記錄在案。
我們會委派專人盯梢,無論發生什麼,隻要他們不曾逃過三次死神的追殺,我們都不會去幹涉。
一年之後,如果他們始終沒有遇到意外,則這種監視取消。
至於,那個謊稱有炸彈的年輕人,和他身邊的那個小孩,有關部門會根據同車廂內乘客,提供的線索,盡快找出他們的行蹤,最後由我們負責控制、隔離甚至消滅。
至於那個跳窗的,我會安排人手,在鐵路周邊排查,爭取能找到有關於他的一些線索。
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務,健哥你經驗足,先帶幾個組員,前往西安。
那裡是張苗和杜俊的目的地,你帶著王艷、陸仁賈他們幾個,和監視張苗的外圍成員,保持聯絡,如果發現有可疑者接近他倆,立刻將人控制起來。”
“是,隊長!”
“剩下的人,跟著我去咸陽,暫時負責觀察李正陽和祝敏二人的情況,等合作單位發現說謊者的蹤跡,我再佈置下一步任務。”
“是!”
簡單的會議結束,特別事務調查局的成員,各個訓練有素,很快就展開瞭行動。
半天後,李東雷以一種十分隱秘的方式,打聽到瞭到瞭十號車廂,其餘四個幸存者的詳細資料。
“張苗、李正陽、杜俊,祝敏。
除瞭那個跳窗離開的,這次我們一共救瞭四人,小浩你回憶一下,看能不能想起這些人死亡的先後順序。”
“好的,表哥!”王浩閉上眼,努力的回憶著,曾經出現在自己腦海中的預言畫面。
畫面並不清晰,好在給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對比瞭手中資料上人物的穿著打扮,身高體型後。
這些人的影像,很快和腦海中的預言畫面,重合到瞭一起。
“第一個死者是張苗,她在火車發生碰撞時,被巨大的撞擊力,甩飛瞭出去,落到瞭一塊碎玻璃上,被碎玻璃刺穿心臟而死。
第二個死的是杜俊。
車禍發生的第一秒,他的頭部撞到瞭火車的車窗上,巨大的慣性將車窗撞碎。他的速度下降,但伴隨著他的,是脊斷裂,身體癱瘓。
車禍的第二秒,他飛出瞭窗外,身體上都是被擋風玻璃劃開的傷口。
車禍第三秒,他整個人撞到瞭樹上,骨頭多處斷裂,因為多處內臟受到猛烈撞擊,失去瞭生命特征。
第三個是表哥你,表哥被甩出的窗外後,掉落到不遠處的江中,被一頭鱷魚咬死。
第四個是祝敏,第五個是李正陽,最後一個是我,隻是有關於我們三人的死亡畫面,過於模糊,我也說不清我們究竟是怎麼死的……”
“有死亡的先後順序就足夠瞭,前兩個死者——張苗、杜俊,他們的目的地都是西安,我們這就出發,去那裡找他們。”
“嗯,我聽表哥的。”
兩人的意見達成瞭一致,迅速朝著西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