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章,武秋生的要求

作者:梅花糕兒 字數:2100

“和劉伯溫相似的東西,前輩指的莫非是這個?”說話的同時,武秋生把自己的精神力,釋放瞭出來。

他的身體背對著鄭和,目光根本不可能延伸到鄭和身上,但鄭和卻感覺到,自己已經被某種東西給盯上瞭。

“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雖然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東西,但這種被人窺伺的感覺,和劉伯溫給予我的,簡直一模一樣。”

鄭和的話音剛剛落下,門外就閃進來幾個人影。

這幾個人各個身法靈動,體內蘊含的能量,雖然有高有低,但都不比鄭和差多少。

他們在進門後,並沒有其他動作,隻是和鄭和一樣,閉上瞭雙眼,感受著從武秋生身上,散發出的精神力。

不一會兒,其中一個黑衣服的和尚率先開口道:“三寶所言非虛,感覺確實和那人一樣。”

另一個黃衣服的僧人雙手合十道:“老衲同意二位的意見,不知張教主意下如何?”

被稱為張教主的這個人,看上去六十多歲,一副老農的打扮,在聽到黃衣服僧人問話後,並沒有回答,隻是不動聲色的點瞭點頭。

“既如此,我們又多瞭一分勝算!”四人互相看瞭一眼,突然一起笑瞭起來。

也就是這時候,武秋生突然不合時宜的打斷瞭幾人:“雖然晚輩不知道,幾位前輩的計劃是什麼。不過既然幾位前輩聯袂前來,想來應該不會無的放矢。

晚輩在諸位的計劃中,應該充當著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

能夠為幾位前輩效勞,晚輩自然是願意的。不過就算皇帝,都不差餓兵。想來以幾位的身份,一定不會讓晚輩白白替你們效勞吧!”

黑衣和尚道:“你這小滑頭,想什麼就直說,不用這麼拐彎抹角的。隻要你的要求不過分,我們都會同意。”

武秋生摸著腦袋道:“幾位前輩不給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身份,我怎麼知道你們有什麼?”

“你小子……也罷,就由咱傢來給你介紹一番。”

鄭和笑瞭笑,指著黑衣和尚道,“此人乃是永樂大帝,靖難之役第一功臣,黑衣宰相姚廣孝。”

姚廣孝對武秋生點瞭點頭,武秋生立刻還禮。

鄭和見兩人打瞭招呼,又向前走瞭一步,來到瞭黃袍僧人面前,道:“此乃少林高僧,圓通大師。如今的少林方丈方證,跟他足足差瞭四個輩分。”

“老衲圓通,小友有禮瞭!”圓通長得慈眉善目的,對武秋生也很是和氣。

武秋生同樣給他還瞭一禮,便見鄭和已經走到瞭那個老農打扮的人面前。

“最後這個,是明教教主張無忌,他是三豐真人的徒孫。張真人臨終前,將武當派托付與他。

他雖不理俗物,但隻要是他應承下的事,武當即便是傾盡一派之力,也會給你辦到。”

“朝廷、少林、武當,這三個大勢力的最強者,居然都出現在瞭我面前。

隻要他們開口,我進入這三股勢力的藏經閣,簡直輕而易舉。”

武秋生臉上露出瞭狂喜的神色,指瞭指嵩山派的藏經閣道:“晚輩的要求很簡單,我隻要看書!”

怕幾人不願意,武秋生又加瞭一句,“若是幾位前輩不放心,晚輩可以現在就發誓,在貴派藏經閣內看到的一切功法,都會爛在我肚子裡,絕對不會外傳!”

“好!”

“善!”

“沒問題!”

和現代人把誓言當做兒戲不一樣,古人十分重視自己的誓言。

所以才會有女子,因為男子的一個承諾,一個誓言,傻傻的等上一輩子。

從滿頭黑發,一直等到鬢角佈滿銀絲。從活潑可愛的少女,一直等到風濁殘年,依然無怨無悔。

幾位凝真境界的強者,同樣十分註重誓言,所以當他們聽到武秋生做出的保證後,便不再猶豫,點頭答應瞭他的要求。

“既如此,等天亮後,晚輩把五嶽劍派的事情交代完畢,便隨同幾位前輩一起出發。”

“嗯!”幾個凝真境界的老怪物應瞭一聲,不到一個呼吸的時間,他們的身形就,變的虛幻起來,兩個呼吸後,殘影逝去,幾人的蹤跡,徹底從藏經閣抹除。

確認幾人離開後,武秋生臉上的興奮之色,逐漸凝固,進而變得無比凝重。

和這些人一起對付劉伯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最後成功瞭,武秋生也無法保證,這些曾經的戰友,會不會轉過頭來,對自己下毒手?

畢竟,鄭和可是說過,劉伯溫的武道天賦,還要比自己差上一籌。

一個劉伯溫,都要他們四人共同對付,還要再加上自己幫忙。

難道他們就不害怕,若幹年後,自己會成長為,比劉伯溫還要強大的人物?

一旦他們之中,有人對自己生出瞭忌憚之意,即便不馬上動手殺瞭自己,也會在壽元耗盡之前,有所行動。

如果和前面那兩個位面一樣,自己隻要待上五年,就可以離開,武秋生倒還可以想辦法拖延。

問題是,這次穿越,他也不知道要在這裡,停留多久。這麼一來,事情就有些棘手瞭。

下半夜,在武秋生的沉思中,緩緩流逝。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武秋生簡單的處理瞭一下五嶽劍派的事務,便宣佈昨日自己觀看秘籍時,偶有所得,需要閉關。

在一眾掌門的註視下,他鉆進瞭某個密室中,並從裡面,鎖上瞭門。

花瞭一點時間,趁著大傢不註意,他才從密室中潛瞭出來,來到瞭昨日和那幾個凝真境界強者約定好的地方,一起前往距離嵩山最近的少林。

……

……

武秋生在出發前往少林寺的時候,遠在數百裡外的某人,正帶著幾個隨從,坐著八臺大轎,往某個地方趕路。

八臺大轎雖然寬敞,但轎子內部的裝飾,並不奢華,抬轎之人步伐沉穩,腳下的道路雖然不平整,而且因為雨水的關系,多有泥濘。

但壓在他們肩膀上的轎子,卻沒有因為道路的不平整,產生一絲一毫的抖動。

無聲無息間,這些轎夫抬著轎子穿過瞭高大的牌樓,來到瞭方圓百裡內的最高點……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