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章,修道、風水

作者:梅花糕兒 字數:4565

第二天一大早,公雞還沒有打鳴,九叔、文才便已洗漱完畢、來到院中,按照慣例進行這一天的早功。

兩人剛邁入院子,便聽院中有動靜,抬眼一看,卻是武秋生在練拳。

武秋生所施展的,正是昨日九叔、文才演練過的茅山拳法、七鬥魁罡步以及乾坤八法。

雖然,昨日兩人隻是演練瞭一遍,但並不妨礙武秋生把這些招式記住,並融會貫通,甚至做到超越九叔的地步。

“師父,秋生他練的好像是我們茅山派的基本功,我記得師父你並沒有教過他,他怎麼就會瞭,而且看樣子比我練的還要好?”文才抓瞭抓後腦勺道。

“練瞭十幾年,都比不上人傢隻看過一遍的,你還有臉說。”九叔憤怒的在文才後腦勺拍瞭一下。

“你練瞭幾十年,也不見得比秋生強到哪裡去。”文才摸著腦袋,小聲嘀咕。

“你說什麼?”九叔一瞪眼,臉色一瞬間就沉瞭下來。

“沒……沒什麼。”師父發火,文才瞬間就慫瞭,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瞭武秋生身邊,開始練功。

反觀九叔,則是沒有像往常一樣,開始做早功,而是面色復雜的看著正在打拳的武秋生,良久才長長一嘆。

九叔的天賦不差,在諸多師兄弟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但他練功練瞭幾十年,卻還比不上武秋生這個隻看過一次的,受到的打擊著實不小。

好在他是個心胸寬廣的人,如果換做他的大師兄石堅,怕是當場就要動壞心思瞭。

看著武秋生練完一整套拳,九叔忍不住生瞭愛才之心,對其招瞭招手:“小兄弟,你過來。”

“九叔找我有事?”武秋生收瞭拳架子,來到瞭九叔身邊。

九叔道:“嗯,確實有些事。這事四眼師弟也應該跟你提過,是關於小兄弟你學習茅山道術的事。”

武秋生點瞭點頭道:“這事四眼道長確實跟我提過,不過他說天師的修煉方法,在茅山祖庭供著,一時半會還拿不過來,所以在下暫時還沒辦法修煉。”

九叔道:“功法確實在茅山祖庭,不過說沒辦法修煉,就完全是我那師弟匡你瞭。

修煉任何功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練武術,就要先站馬步。

修煉我們茅山道術,也得先修煉基本功,今日我得空,就把一些基本功傳授給你,再跟你講一講,有關修道界的事。”

“好,在下洗耳恭聽!”修道界的事,武秋生早就想問瞭,九叔願意主動講,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既然小兄弟同意,那我們就開始吧!”

當下,九叔便將茅山的基礎法門,傾囊相授。

武秋生經歷瞭抱丹,大腦的開發程度遠勝於常人,再加上《大明江湖》經歷的脫胎換骨,資質之強毋庸置疑,很快便將基本功掌握。

九叔驚嘆之餘,也不耽為其講述其修道界的事情。

“命有天數之命,有道氣之命。天數之命,夭壽窮通,富貴困亨,長短不一者也;道氣之命,剛健純粹,齊一生死,永劫長存,天地不違,陰陽不拘者也,修道者,修道氣之命,以轉天數之命。

所謂修道,就是要與天爭命。

修道者,共分四重境界,其一為練氣。

練氣小成,便能繪制符,捉鬼驅邪。

練氣大成,便能施展術法,如求雨、引雷。

練氣之上,便是五氣朝元。

“五氣”指的是心、肝、腎、肺、脾這五臟之氣,這五臟也分別對應瞭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

肝是生氣之源,氣大傷肝,人一生氣,就會在體內生成濁氣,傷害肝臟。

腰為腎之府,一個人如果有瞭害怕、恐懼等不良情緒,體內也會產生濁氣,引起腰酸、體虛等癥狀。

心、脾、肺三臟也同樣如此。

所謂的五氣朝元,一來是為瞭進一步排出五臟、骨骼、血液中的濁氣,強化修煉者的身體。

二來是要促使分散的氣匯通聚合,從攢五簇四會三合二,最後達到歸一的境界。

三來,因為五臟之氣隨著陰陽的轉換,因有不同的朝元方式。

當一陽始生的時候,五臟之氣乃朝於“中元”,所謂“中元”實際上就是以兩如(隻能用錯別字)之間為基準,而切入的中丹田。

當一陰始生的時候,五臟之液朝於“下元”,所謂“下元”就是以肚臍以下一寸三分為基準的下丹田。

內丹傢以神光察照,以水之壬氣、火之丙氣、金之庚氣為帥導,三陽(壬、丙、庚)上朝於天宮(腦門)內院,於是心神也返於天宮,五氣也就朝於上元。

到瞭五氣朝元境界,不僅能神魂離體,陰魂出竅。

天資出眾、心神修為強大者,周身還會產生氣場,影響周圍人的心境。

隋唐時期的畫像中,道傢仙人、佛傢菩薩、佛陀的腦後,都會畫上一層五彩斑斕的光圈。

這種五彩光圈,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瞭五氣朝元的境界。

五氣朝元之後,便是三花聚頂。

三花之中,精為玉花,氣為金花,神為九花。

在古代,“花”與“華”通,“華”乃是“花”的本字,故而“三花”就是“三華”,表示人體精氣神之榮華。

所謂“聚頂”就是精氣神混一而聚於玄關一竅。

蕭廷芝在《金丹大成集》上說:“問三花聚頂。答曰:神氣精混而為一也。玄關一竅,乃神氣精之穴也。”

到瞭這個境界,神魂大成,成就陽神大道,陰魂蛻變成元神,可在日間出竅,遊歷千裡。

即便肉身腐朽,單單是元神,也能存活千載以上,是實實在在的陸地神仙。

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之後,再進一步,就是真正的仙人。

從三花聚頂到成就仙人,需要經歷三災九劫。

所謂三災,指的是風火雷,因為有三次風災、三次火災、三次雷災,故而又稱九劫。

據說我茅山祖師,就是度過瞭三次風災、三次火災的強大存在……”

九叔一陣滔滔不絕,不多時便講瞭一個大概。

從他的話語中,武秋生領悟到,這個世界的道士,以修煉神魂為主,修煉肉身為輔。

雖有天師這種,類似於九州大陸的修煉之法,但本質上的著重點,依舊是在靈魂方面。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反虛。

國術練精,內功練氣,而這天師之法練神。

人傢都是循序漸進,而我得到天師法後,卻能精氣神三者同修,想想似乎也不錯。”武秋生暗暗思索。

在交談聲中,不知不覺,早課的時間已經過去。

原電影中,九叔和任老爺喝完茶,約定三天後才行動。

而這個世界,不知是不是位面融合,又或者其他原因,九叔和任老爺把時間定在瞭第二天。

故而三人在用瞭早飯後,匯合瞭這個位面的秋生,便一起朝任傢祖墳而去。

……

……

任傢祖墳,並不在任傢鎮上,而是在任傢鎮外,三十裡的一處高山上。

此處綠蔭繚繞、山勢險峻,卻又恰好藏風聚氣,乃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當武秋生一路走過,見到此情此景,也不走露出驚嘆之色,道:“想不到任傢鎮附近,還有如此風水寶地,前面那座五指山峰,正合河洛之數,中五立極而制四方,好像五指緊握,權掌天下。

若非東南處缺瞭一角,風水格局不夠完美,將祖墳安置在此處,定能保佑子孫後代大富大貴,說不定還有機會出一條真龍。”

九叔在任傢鎮住瞭多年,自然不會不知道此地的風水格局,但聽武秋生說來,卻還是略感詫異:“小兄弟,你也懂風水相術麼?”

武秋生道:“不算懂,隻是說略知一二。”

中醫基礎的是陰陽五行,八綱辯證,風水相術中,也有類似的說法,武秋生學習的相術,把諸如光明的、正面的概括為陽,將陰暗的、負面的概括為陰。

陰陽二氣推動瞭世界的發展和變化,而世界就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元素構成的。

所謂命理風水,就是一種磁場學和方位學,通過計算,可以找出方位對人造成影響,風水中也蘊含時空之道,講的是通過數預測象。

數就是風水八字和方位,象就是某件事物將要發生的現象。數預測象就是利用算數,配合八字,來預測具體未來某天或者某一段時間所要發生的事情。

九叔來瞭興趣,道:“那我倒是想開開眼界,看看小兄弟究竟知道多少。”

談話間,兩人已經走上瞭山頭,遠遠看到任老爺、任婷婷、任珠珠領著一群鄉民,站在那裡等待。

撥開人群,武秋生四人走入其中,又在四處看瞭看。

最終武秋生以一種篤定的口吻道:“這塊墓地的學名,名為蜻蜓點水,長三丈四,隻有四尺能用,闊一丈三,隻有三尺有用。

若有人安葬於此,棺材不可以平放,一定要法葬!九叔我說的對不對?”

九叔微笑著點瞭點頭,不過當他看到墓地四周都是洋灰的時候,又皺瞭皺眉。

蜻蜓點水,乃是風水相術中,最佳的格局之一,但並不是說,隻要把先祖葬於此處,就一定能福澤後代。

風水相術中,有許多破壞風水格局的方法,比如面前這塊地,就能用水銀破之。

一旦將水銀放入墓穴中,周圍就會寸草不生,到時候不要說降福澤給子孫,不禍害他們就不錯瞭。

而眼下,任傢祖墳的選址,雖然極好,但墓穴卻被人動過手腳。

九叔蹲下身子,抓瞭一把洋灰在手上捻瞭捻,而後轉身對任發道:“任老爺,老太爺下葬時,那個看風水的有沒有說過什麼?”

“那個看風水的說過……先人豎著葬,後人一定旺。”任老爺想瞭想說道。

“那靈不靈呢?”九叔接著問道。

“這……”任老爺一臉苦笑,“二十年來,我們任傢的生意是越來越差,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看那個風水先生跟你們任傢有仇啊!”九叔顯然是看出瞭什麼。

“有仇?”任老爺先是疑惑,而後像是想起瞭什麼,臉上露出瞭恍然之色。

九叔看他臉色,就知道自己猜的不錯,於是再問:“老太爺生前是不是跟那風水先生有什麼過節?”

任發苦笑一聲道:“這塊地本來是風水先生的,先父知道是個好穴,就用錢把它買下來瞭。”

九叔明顯有些不信:“隻是利誘,有沒有威逼?”

“哎……嘿嘿~~”

看著任發如此吞吞吐吐的樣子,九叔哪還能不明白,“我看也是威逼,要不然他絕不會害你們,要你們把洋灰蓋在整個蜻蜓點水的墓穴上面。”

要說這任發也是心大,自己老爸搶瞭那風水先生的東西,安葬時居然還讓找他主持。

“那應該怎麼樣呢?”任發有些急。

“應該雪花蓋頂,這才叫蜻蜓點水。棺材頭碰不到水,怎麼叫蜻蜓點水呢?”九叔指著正在挖開的土,“他還算有良心,叫你二十年後重新起棺遷葬,害你半輩子,不害你一輩子。害你一代,不害你十八代!”

聽到瞭九叔的話,任老爺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無比難看,良久沒說話。

好在九叔也沒多說,開始舉行開館儀式。

一眾儀式完畢,眾人拿起工具開挖,挖到瞭棺材,幾個壯漢用繩子緊緊扣住,一起用力,把它抬瞭上來。

“起釘!”

四個壯漢把棺材釘拔瞭出來放在一邊,棺材推開,絲絲黑氣正在向外湧動,一個穿著清朝服飾的男子,正躺在裡面。

20年過去瞭,屍體沒有任何變化,僵而不腐,幾乎跟剛剛死去的時候,一模一樣。

武秋生、九叔一看就知道,這屍體……出問題瞭!

任發並不是修煉之人,不知道這樣的屍體代表著什麼,還在想著遷墳的事,故而問道:“九叔,這墓穴還能用嗎?”

“蜻蜓點水,一點再點,肯定不會再點在同一個地位上。這個穴,已經沒用瞭!”九叔斬釘截鐵說。

“那怎麼辦?”任老爺有些著急,一時半會想要找塊好墓地下葬,還真有難度。

“兩個辦法,一個是就地火化,一個是另找墓穴,任老爺,我勸你最好就地火化,你也看到瞭,你父親的屍體20年瞭一點都沒變。”

“火化?不行!先父生前最怕的就是火!”任老爺一聽立馬拒絕。

生前怕火,死後就不要火化瞭?以現代人的邏輯,這個說法有些不通,但在古人看來,卻是孝的表現。

古代大臣給皇帝上奏折,開頭都會寫聖天子以孝治天下。

所以古代治國,用的是孝,而不是法。

即便官員犯錯,隻要出發點是孝,就能獲得網開一面的機會,因為無論皇帝,還是其他官員們,都不認為一個孝順的人,能壞到哪裡去。

但因為一個人的孝順,就連累鎮上居民,甚至賠上自己的性命,這種行為在武秋生看來,簡直就是愚蠢至極。

九叔顯然也想到瞭這種可能,不過或許是因為對自己道術的自信,九叔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答應瞭任老爺的要求。

武秋生有心想阻止,但想到把屍體抬回義莊,能夠更好的觀察僵屍,還能找機會詢問九叔有關於僵屍的事,便也沒有拒絕。

於是屍體被抬回瞭義莊。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