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糾結(十七)
朱宣第二天一早就知道瞭西昌侯府裡遭瞭賊的事情,他剛起床,看瞭外面天色蒙蒙亮瞭,朱喜就進來回話瞭。
房裡妙姐兒也難得的醒瞭,慵懶地問瞭一聲:"表哥,誰傢遭瞭賊?”朱宣這才回身來走進來,在床前坐瞭下來,低頭笑道:"西昌侯夫人傢裡遭瞭賊,可是說沒丟東西。”
真是難為瞭小蜀王,這麼短的時間裡能在京裡找一個會翻墻跳高的大盜來,西昌侯府也是院墻高深。哼,看來他隻在雞鳴狗盜之人身上做文章瞭。
西昌侯夫人不知道丟瞭什麼,先是報瞭官說有賊,等順天府的朱大人去瞭,又說沒丟東西。朱大人是朱宣知會過瞭的,京裡會出大案子,苦主都說沒丟,當然樂得不問走個過場去。
沈玉妙懶懶的翻瞭個身,枕上瞭朱宣的大腿,頭縮到瞭被子裡,悶聲問瞭一句:"表哥今天不出去嗎?”不跳字。天天盼瞭表哥出去,他最近閑的很。
朱宣把被子往下拉瞭拉,露出瞭妙姐兒小臉來,笑道:"表哥不出去,就看瞭你寫字。”看瞭妙姐兒又嘟瞭嘴,重新用被子蓋住自己的小臉。
朱宣笑一笑,扶瞭她的頭從自己腿上放下來,先出去瞭。他在書房裡吃瞭早飯,又看瞭一回封地上發來的信,正在和剛進來的徐從安說話,才看到玉妙款款進來瞭。
師生兩個人又在王爺的眼皮子底下講瞭書,然後朱宣站起來,攜瞭玉妙的手走到裡間去,朱喜已經研好瞭墨,沈玉妙又苦瞭臉拿起瞭筆,離挨訓又不遠瞭。
今天朱宣沒有訓她,而且滿意:"好,今天就寫得不錯,以後天天這樣寫。”一面拿出來對徐從安道:"我看瞭她,就長進的快。”
徐從安適時的恭維瞭王爺一句:"王爺坐鎮,當然要長進。”徐從安心想,再不長進,師徒兩個看瞭你,都希望你趕快出去吧,隨便哪裡逛逛都是好的。
偏偏王爺最近很閑,妙姐兒是不知道,有時候有一絲希冀看瞭王爺,希望他能出去。王爺權當看不到。
徐從安不相信他看不出來妙姐兒是什麼意思,徐從安有時候也對瞭王爺看一眼,他也不相信王爺看不出來自己的意思。
偏他就不走,就坐著。趕架子上鴨一樣,總算把這鴨子趕得邁動瞭一步,王爺高興的不行瞭。徐從安也開始猜疑瞭,這是為什麼,逼著妙姐兒馬上就長進,和誰在攀比呢?
王爺從來不做無功之事,事事要有理由。就象今年不幫小蜀王一樣,發發兵馬是件小事,給點軍費銀子也是件小事。
徐從安早就很明白瞭,他才是朱宣肚子裡真正的蛔蟲,王爺在吊小蜀王的胃口,我不發兵,你就不行瞭。
朱宣要等小蜀王深刻明白瞭,離瞭我寸步也不行,不然你找別人去。反正我也不稀罕幫不幫你。
所以,那點軍費銀子朱宣一口咬著不放,其實真的不如玉妙脖子上的明珠值錢。
他一高興,大傢都高興瞭。朱喜又進瞭來:"朱大人來瞭。”朱宣正在高興勁兒上,道:"請他進來,我在這裡見他。”一面又進來瞭交待玉妙繼續寫。
沈玉妙稀罕的不得瞭,這是哪位大人,比郡王還要厲害,表哥一聽瞭他來,立刻就見他瞭。
朱大人也是又驚又喜,王爺內宅裡見瞭,朱喜同時告訴瞭他:"王妃也在,書房裡念書呢。”他更是小心的進瞭來。
見瞭王爺行瞭禮,下意識的看瞭一眼裡間的錦簾,朱大人是來說昨天那件事情的:"昨天夜裡一個慣偷姚七夜裡在街上走,問他做什麼也答得不對,就抓瞭。西昌侯府說沒有丟東西,今天早上小蜀王來瞭衙門裡,說姚七是幫瞭蜀王殿下往風流女人傢裡送情信的,怕她zanfl在傢,就用瞭姚七。已經放瞭姚七回去瞭。”
沈玉妙在裡面扛瞭筆聽外面在說話,覺得沒有必要跑到門簾處去偷聽,就這麼坐在錦榻上支瞭耳朵,能聽得見就聽,聽不見就算瞭。
象是表哥要叫他辦什麼事情?順天府的朱大人,諸事不問的沈玉妙一下子想瞭起來。春意在送給張將軍以前,有時與她說閑話,春意說過,去年京中告瞭張琳將軍,順天府的朱大人是個好人,讓自己的女人來勸這個母女兩個,一一分說。
你們證據不足,以民告官,也是要用刑的。小姑娘公堂上受瞭刑,以後怎麼嫁人。就這樣把事情撕開瞭,又怕兩個人回鄉路上不便,正好有一個犯人要押解同路,托瞭押犯人的衙役們帶瞭母女兩人一同上路,一路上照顧頗多。
沈玉妙這個時候明白瞭,這位朱大人是表哥的親信,春意告狀,是表哥讓朱大人壓瞭她們母女的狀子。
順路送回鄉什麼,沈玉妙又糾結瞭,春意遲遲沒有定下來婚事,托瞭媒婆也沒有人上門提,這隻怕和表哥又有關系。
該不該佩服表哥一下,隻怕從春意開始告狀時,表哥就存瞭給張將軍的心,收買人心這是最好的辦法,而且現成。張將軍隻有感激的,賠上去的是春意的一生。
沈玉妙又輕輕嘆瞭口氣,換個心思去想,也幸虧朱大人壓瞭,以民告官,告不倒是有罪的,春意母女也承擔不起,頭腦一熱,眼前沒有瞭活路就奔到京裡告狀來瞭。唉。。。。。。。表哥去年煩得很。
門簾開瞭,朱喜走出來,躬身道:"王爺讓王妃見見客。”沈玉妙答應瞭,扶瞭丫頭們的手下瞭錦榻,難得有客讓我主動見見,這位大人比小蜀王那個郡王要有料多瞭。
朱大人更是激動,說完瞭話,朱宣說瞭一句:"王妃在,見一見吧。”
朱大人受寵若驚,他是一直想讓自己的女人時時來請安的,隻是不好來得太勤瞭。他隨瞭王爺吩咐朱喜:"請王妃出來見見。”時,朱大人就一直躬身站著瞭。
他心裡倒是想抬頭看一看,人都說長得不錯,王爺愛如珍寶。可是隻能低瞭頭。過瞭一時,低垂的眼簾看到王爺也站瞭起來,他更是恭敬瞭。
看瞭那繡花的衣裙從面前經過瞭,朱大人行瞭個官場上的禮,隻聽瞭王妃說瞭一句:"起來吧。”然後就進去瞭,衣裙邊不止一,二兩個丫頭跟著,就出來這麼一下子。
沈玉妙也沒有看到他長的什麼樣,就低瞭頭,年紀約在三十歲左右,看瞭身材精幹的很。她繼續進來瞭同自己的字較勁。
朱宣不一時也進瞭來,繼續坐瞭旁邊坐著,看瞭妙姐兒過一會兒就撫摸瞭一下胸前的明珠串,也是一笑,:"這件首飾給的值,難得你這麼喜歡。”這兩天就一直戴著。
沈玉妙抬瞭頭笑道:"下午花兒匠要送花來呢,我請瞭表哥賞花去。”朱宣答應瞭道:"好。”妙姐兒近日寫字挨訓,找不到理由再抱怨瞭,就抱怨說菊花象是和我有仇,一次也沒有賞好過。
朱宣帶瞭她去賞菊花,一下子就買瞭三萬兩銀子的菊花,其中魏紫姚黃,花開瞭有碗口大小,還有一株難得的綠牡丹,不知如何培育出來。
這三萬兩銀子的數目,正好是朱宣問小蜀王要的軍費銀子的數目,沈玉妙也心裡明白。
到瞭下午,花兒匠還沒有來,外面先傳來瞭笑語聲,方氏、申氏笑著走瞭進來:"大嫂請瞭我們來賞花,一定有好花看。”
沈玉妙看瞭她們高興的不行,就笑一笑讓瞭座,這兩位更是悶在傢裡,後園裡種花要過一生的人瞭。
看瞭方氏頭上戴瞭一支金步搖,申氏也是斜插瞭一枝如意簪子,兩個人都是好好打扮瞭,難得又有得玩瞭。
等人說花送來瞭,沈玉妙從容的帶瞭方氏,申氏出來瞭。太夫人也出來瞭,抱瞭朱睿正在看花,沈玉妙一看都是女眷們,表哥答應瞭是好,又有瞭客人瞭。
院子裡一時擺滿瞭大大小小幾百盆菊花,朵朵奇妙,千姿百態,有的飄若浮雲,有的淡儀淑容。。。。。。
如音遞過瞭小小的金剪刀給王妃,看瞭她親手剪瞭一朵大紅的菊花,先奉給瞭太夫人。方氏申氏捧瞭鏡子,笑吟吟看瞭太夫人簪瞭花,一起笑瞭:"真是喜慶。”
太夫人笑瞭道:"快剪瞭來,你們也戴瞭。”朱睿呀呀,手指瞭那株綠牡丹,隻開瞭四,五朵,奶媽抱瞭朱睿過去,上手就抓瞭一朵在手裡不松,回頭看瞭太夫人和母親,太夫人當然叫人:"快剪瞭來,給世子玩。世子也愛花。”
沈玉妙又剪瞭三枝下來,和方氏申氏都戴瞭,再下手剪瞭回房裡插時,沈玉妙是猶豫瞭一下,感覺自己在剪的全是兵馬,能幫瞭小蜀王的兵馬。
方氏笑著催她:"大嫂快剪瞭來,我和三弟妹都等著呢。”秋風微起,沈王妃不再猶豫瞭,沒有幾剪子就把三萬兩銀子剪個一個七七八八。
女眷們都一起笑瞭,過來分撿瞭花朵拿回去準備插瓶。
第四百零七章,糾結(十七)
第四百零七章,糾結(十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