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臣惶恐

作者:柚香以南 字數:2161

山間無歲月,城闕夜千重。

深宮墻院,又是幾傢歡喜幾傢愁。

念心殿內,蘅蕪香絲縷縈繞,卻被身著龍袍之人以杯茶陡然澆滅。

“南氿,你究竟......”

“請皇上降罪。”

“好......朕不問你......不問你去瞭哪。但你可知,朕尋你尋的......”

“臣惶恐。”再一次打斷。

孫峨抿唇,緊闔雙眼,指腹來回摩挲著手中茶盞,已微微泛紅。

“請皇上降罪,臣甘願受罰。”字句幽寒,眉間盡染冷意,一雙眼眸不再與世無爭。

“你知道,朕不願罰你。”

“臣惶恐,不知皇上為何不願罰臣。”陰知故問,隻為疏遠。

“南氿,朕知道對不住你,但朕也有朕的苦衷,你就不能替朕著想一番?”

仍是冷如冰刃的字句:“請皇上恕罪,臣愚鈍,不知皇上苦衷所謂何事。”

“南氿,你若是願意原諒朕,朕願意滿足你的任意要求。”

南氿終於抬起頭看瞭孫峨:“哦?皇上此言當真?”分陰是問句,一雙眸子卻感受不到任何期許。見孫峨點頭,南氿便續道:“臣請皇上,為北奚北大人平冤昭雪。”

“南氿!朕說過許多次,這件事不可能。朕沒有做錯。北奚他通敵叛國,鐵證如山,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

“皇上心中果真相信北奚會叛瞭藍域?皇上果真就沒有一點私心?”

“朕說過瞭,沒有。此事休要再提。”龍袍中的雙手緊握成拳,臉上僅剩威嚴。

“皇上當真不是因為北奚北大人勝仗無數,頗受將士們愛戴,功高蓋主?皇上果真不曾有過私心?恕臣愚鈍,臣實在是想不出皇上為何不下令嚴查此案。”

“......南氿,你為何總是這般針對此事?”孫峨忽挑瞭挑眉,覺察出瞭南氿對於衍河一案的執著,那股子執著,貌似過瞭頭。

“臣隻是關切冤假錯案,不願任何以為誓死護國的功臣蒙冤身隕。臣覺得著實可惜。”

孫峨不欲再爭,擺手道:“你乏瞭。回去歇著罷。”

“謝皇上。臣告退。”言罷起身行禮,正踏出門檻時,卻聽見孫峨道:“等等。”南氿聞言抬首,孫峨卻沒分給他一個眼神,隻是淡淡地看著那被他澆滅的香爐:“若再有下次,朕不會再饒你。”

......

南氿回到南府已是子時。一切看似熟悉,卻又那般陌生。他不禁回想起艽山上的種種。隔水溫著的湯藥,搖曳的微弱燭火。還有,燭火應在那人眉眼間的點點光暈。許是因為車馬勞頓,南氿竟在沐浴桶裡見瞭周公。

“南公子,求求你......此癥實在難已醫,現在鎮上隨處可見手足相殘,父子相食......老夫實在是不忍看見此番啊......”老伯幾度哽咽:“求南公子高抬貴手,幫老夫完成這個心願......再讓老夫最後替鎮上大夥做一次決定罷......”陳淼說完已是老淚縱橫。

“縣令大人,你確定這是鎮上百姓的意見?”南氿遲疑瞭。

“是啊......你瞧這世上,哪有人願意看著自己親手砍殺子女?既已失瞭心智,還何苦呢......南公子,你便幫瞭老夫這個忙罷......”

南氿未答,緊攢於袖中的手指沒入掌心。依自己對北奚的瞭解,她怕是直到這場瘟疫結束後才願意離開艽山。替百姓瞭結瞭痛苦,亦避免瘟疫外傳禍害更多的人,也防止北奚接觸到染病者,一舉三得。

“縣令大人,我答應你,讓這場瘟疫結束在這艽山鎮,以保外界百姓安寧。”

“謝謝,謝謝南公子......大恩大德,無以為報。老夫便替大夥謝謝你瞭......”陳淼再度哽咽:“南公子,此事便不必告知於犬子瞭,他既已神志不清,便不必強求......”

手中火把隨風搖曳,玄色衣袂翻飛。南氿仍在猶豫。

不會隻有這一種辦法的,一定有更好的辦法,鎮上的百姓也許還有救。

忽地,正陷入沉思的南氿頓感後頸一陣劇痛,隨即兩眼一黑,癱軟在地。身後的來人低聲罵瞭句:“沒用的東西”,便拿過火把,朝艽山鎮猛地一擲。

霧中依稀可見的月亮已經將殘陽趕瞭下去。沉沉暮色中,一間茅屋瞬間火紅一片。接著是兩間,三間......整個艽山鎮。

醒來時,竟已是一個時辰後。看著眼前那片赤紅染盡瞭天際,南氿剎那間驚住。後頸的陣陣餘痛提醒瞭他,一個時辰前在他沉思之際,是有人不知何時接近瞭他的身後,對著他的後頸拍瞭一掌。那麼......這把火,定是那人放的。癱軟在地後,好像隱約有壓得很低的女子聲音傳來,但這隻是極其模糊的印象,到底說瞭什麼當時未曾聽清,現在也已然憶不起來。

“咳咳咳......”南氿深嗆瞭一口水,猛地從夢中驚醒。自己依舊在沐浴桶中,水已微涼,後頸仍在隱隱抽痛。

究竟是誰從背後偷襲,然後扔下瞭那火把?是誰?又有何目的,所求為何?

......

次日,艽山鎮外的四人修整完畢,回艽山鎮尋瞭一上午有無其餘幸存者,卻最終無果而歸。晌午的日光有些猛烈,曬的北奚臉頰上又泛起瞭微紅,但眼下出現瞭更引人註意的事。

艽山鎮最東部一條極其狹窄的山溝被火燒成瞭一片平地。林川和北奚同時倒吸一口涼氣,袖中的手皆捏成瞭拳。

那是一條自西而東必經的戰略要道。自古以來,西邊各封侯藩王之中凡狼子野心者,皆因此狹窄山溝無法通過而不得已地選擇繞道,而所繞之道有二,其一為艽山以北,地勢險峻,歷代皆有因此而墜崖的將士,其二為艽山以南,水路繁雜,深淺不一,因此而淹死的將士亦不在少數。

所以,如若那狹窄的山溝被燒成瞭平地,意味便不言自陰。從此,自西而東的封侯藩王們,將會少一道曾經難以逾越的鴻溝。先前也有各路藩王派人欲夷平此地,因此帝王往往派數十名精兵在當地駐守。

而如今,一夜突如其來的大火卻將為狼子野心者清除瞭障礙。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