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小小被顧瑾瑜連珠炮似的話逗得直樂,“你一口氣說瞭這麼多,你讓我先回答你哪句好呢?”
“先給我口吃的。”
這下連少離也被逗得抿嘴直笑,邊小小一邊笑,一邊將帶來的食物分瞭一部分給顧瑾瑜,顧瑾瑜接過去便狼吞虎咽地吃瞭起來。
邊小小又給那個叫小楓的冷面公子遞瞭一些食物過去,冷面公子猶豫瞭片刻,還是伸手接瞭過去,慢條斯理地吃瞭起來。
邊小小在心裡撇嘴:真是矯情。
有瞭吃食下肚,顧瑾瑜覺得自己總算是又活過來瞭,話就更多瞭,纏著邊小小問她的名字,住在哪裡,采藥草做什麼……總之,典型的話嘮一個。
與顧瑾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同伴卻是惜字如金,從他們來,就沒有說過一個字。
如果不是邊小小曾聽過他說話,肯定還以為他是個啞吧呢。
從顧瑾瑜的嘮叨裡,邊小小瞭解到,這兩人原本是進山打獵的,結果沒多久便在山裡迷瞭路,跟隨從也走散瞭,一路兜兜轉轉的,不知道怎麼就走到這裡來瞭。
少離聽說他們兩人是從青石鎮過來的,便給他們指明瞭去青石鎮的路。哪知顧瑾瑜並不急著走,而是跟在邊小小後面,嘮叨個沒完沒瞭。
看邊小小采藥草,也跟著一起采藥草,一會兒功夫,就給邊小小抱來一大堆的野草,放邊小步跟前一放,還特自豪。
邊小小還真是哭笑不得。
不過有瞭顧瑾瑜在這裡,氣氛倒是活躍瞭不少。
要不然,這樣悶頭采上一天的藥草,邊小小還真是覺得有些憋的慌。
眼看天色已不早瞭,邊小小和少離要回靠山村瞭,要不是被同伴拉著,顧瑾瑜就要跟著邊小小回靠山村瞭。
“小小,回頭我去找你玩啊,你記著給我做些好吃的,就今天那種餅就行。”顧瑾瑜被拉著走出去老遠瞭,還回頭對著邊小小大喊道。
邊小小滿頭黑線:還真是一個自來熟啊。
因為背瞭不少的藥草,回去的時候,兩人的走的慢瞭不少,不過邊小小反而比來時還要高興,因為背後那一簍沉甸甸的藥草讓她非常有成就感。
天黑的時候,邊小小和少離回到瞭村子裡,少離先把邊小小送回瞭她傢裡,邊柔兒看到邊小小平安歸來,一下就把邊小小摟進瞭懷裡,就好象邊小小是一個失而復得的寶貝一樣。
少離叮囑邊小小先把這些藥草攤開晾一下,如果明天天氣晴好的話,就攤到院子裡曬一下,曬時要勤翻動,讓藥草曬的均勻一些。
如果明天天氣不好,就把藥草攤到屋子裡,攤的稀薄一些,讓藥草自然陰幹。藥草幹後要仔細收起,以免返潮。等到他下次去青石鎮的時候,會把這些藥草帶到濟世堂去。
邊小小和邊柔兒感激地將少離送出瞭傢門,母女二人吃過晚飯後,找瞭一張幹凈的席子,將采來的那些藥草仔細的攤開,頓時,滿室都是那種濃濃的藥草清香。
第二天,天氣晴朗,邊小小和邊柔兒一起,又將那些藥草移到瞭院子裡晾曬。
因為少離采藥都是自己用,需求量不是特別大,所以少離不會每天都去采藥,隔三差五的才會上山一趟。
少離不去,邊小小也不能去。
按邊小小的意思,她完全可以跟著村裡其他人一起去的,可邊柔兒隻相信少離,跟著少離去可以,跟著其他人,堅決不同意,前所未有的堅決,邊小小隻好放棄瞭跟別人一起上山采藥的念頭。
不過她現在采藥也不完全是為瞭糊口,所以也沒有必要每天都去,
而且地裡的玉米和豆子都已經出瞭小苗,小苗出來的同時,那些雜草也跟著一起露出瞭頭。
翻地的時候,明明已經把地裡的草根撿拾幹凈,可是幾乎是一轉眼的功夫,那些雜草就又冒瞭出來,長勢比那些莊稼苗都快,邊小小真是不明白,那些雜草都是從哪裡來的。
地裡有瞭草,就要及時薅掉,要不然,就會跟莊稼苗搶營養。
而且這幾天一直晴朗無雨,莊稼苗已經有些幹渴瞭,得挑水給它們水喝。
院子裡的那一小塊地,昨兒個邊柔兒已經翻瞭土,準備在村子裡找些菜種撒上去。
邊小小還想問一下村子裡誰傢的母雞抱瞭小雞崽,她要買幾隻養起來,等到小雞崽長大瞭,她和娘就有雞蛋吃瞭。
還有籬笆下面也要種些花,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萬物都在蓬勃生長,正是種花養草的大好時候,自己以後就要在這裡生活瞭,一定要多花些心思,把自己的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生活再清貧,也不能忘瞭要好好享受生活。
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瞭,這些事情,她不能都依賴著別人尤其是劉栓柱幫她做,必竟這是她自己的傢,她要用自己的雙手讓這個傢正常運轉起來。
而且要越轉越好。
所以第二天,邊小小雖然沒有上山采藥,可她卻是結結實實的忙碌瞭一天。
上午將藥草晾曬出來後,又和邊柔兒一起去地裡拔瞭半天的草。
下午,和邊柔兒拿著木桶去河邊打水澆莊稼苗。
靠山村是個山溝溝,可耕種的地塊並不多,莊稼地要澆水,除瞭仰仗老天爺的雨,就隻能靠著人力一桶一桶的從河裡拎水。
拎水澆地可是一件力氣活,傢裡有青壯勞力的尚且是一項大工程,更何況是邊小小和邊柔兒這樣沒有青壯勞力的傢庭。
邊柔兒生的纖細單薄,邊小小呢,現在還是個孩子的身份,而且打小也沒有做過這種力氣活。
所以這兩個人,澆地時可是費瞭不小的力氣,一人拎水拎不動,那就兩個人抬,在田間和河邊來來回回一趟一趟地跑。
好在她們現在住的地方離小河不算太遠,兩人費瞭兩天的功夫,總算是把莊稼澆好瞭。
累是肯定的,不過看著陽光下茁壯成長的小苗苗,邊小小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河邊打水澆地的時候,邊小小就向在河邊洗衣服的村民打聽,有沒有聽說村裡邊誰傢的母雞抱瞭窩。
一個熱心的大嫂告訴她,說是劉栓旺傢的母雞剛抱瞭一窩小雞崽。
劉栓旺傢因為已經有瞭五隻老母雞,這一窩小雞崽,他傢是不準備養的,也正在打聽誰傢要小雞崽。
劉栓旺是劉栓柱的二哥,劉栓旺的媳婦劉楊氏是楊傢屯的閨女。
劉栓旺以前上山打獵時,曾失足從山崖上摔瞭下來,雖然僥幸撿回瞭一條命,可是兩條腿卻是廢瞭,一直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傢裡全靠劉楊氏從鎮子上接些刺繡的活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