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119、行樂(下,7000字)

作者:miss_蘇 字數:7288

“不得不說,姐穿漢傢衣裳,果然格外娉婷好看。”玉蕤朝婉兮眨眼,“依我瞧著,皇上必定也是喜歡。要不怎麼會在姐跟十五阿哥的貼落上,畫瞭姐穿漢傢衣裳的模樣兒,這會子便又畫瞭一幅去呢!”

婉兮垂眸含笑,輕咬唇角。

她想著皇上在南石槽行宮說過的,喜歡看她穿漢傢衣裳的模樣兒;還說準她在他面前,偶爾穿給他看呢。

玉蕤的目光又滑過瞭另外四位嬪妃去,“慶妃姐姐穿漢傢衣裳的模樣兒,我倒是見慣瞭的;倒是這回將咱們滿洲世傢的舒妃、來自回部容嬪也都穿上瞭漢傢衣裳,這模樣兒叫我看著都覺新鮮。”

婉兮的目光隻滑過山亭上那憑欄而坐的皇帝身上。

呵呵,玉蕤說得對。出自滿洲世傢的舒妃,自是從未穿過漢傢衣裳;容嬪也是。可是這偏偏是這位出自滿人的大清天子,反倒穿這漢傢衣裳的模樣兒,卻不少見;甚而可以說,常常見瞭。宮裡實在存瞭太多幅皇上穿瞭漢傢衣裳的繪畫,從年少到此時,也同樣記錄下皇上面貌隨年月的更改。

玉蕤卻還是有些小小憂心,“隻是……若這幅畫若叫皇後看見瞭,會不會又要借題發揮?她怎麼說姐,咱們倒是都聽膩瞭,也不往心裡去;可是她怕是又得往咱們兩位皇子的身上去轉……”

婉兮點頭,“不怕。這整幅畫上都是漢傢衣裳,皇上、舒妃和容嬪都是,她若挑我,便也等於是在挑皇上。

“況且,皇上早解說得明白。”婉兮指向畫卷右上的詩文,“皇上說瞭‘松年粉本東山趣,摹作宮中行樂圖’。隻是臨摹南宋四傢之一的劉松年所作的《東山絲竹圖》罷瞭,並非照著實景畫的。那畫中原本人物皆著漢傢衣裳,那摹本自然也要如此穿戴。

“況且皇上在後頭的詩句中也明白說瞭,‘詎是衣冠希漢代,丹青寓意寫為圖’,指明這隻是臨摹宋畫的丹青遊戲罷瞭。若有人非要指摘,那便是她自己修為不夠瞭。”

玉蕤雖然是出自旗人翰林之傢,卻終究對這宋代畫傢的瞭解不多,這便有些迷惑,“劉松年,《東山絲竹圖》?”

婉兮含笑點頭,“倒是可惜這會子陸姐姐要陪著圓子,離不開。要不若陸姐姐在此,自能與你解說更多。我便隻與你說個大概吧:晉代是迭出名仕的時代,山林隱居亦是名仕寄名山水的情懷所在。劉松年的原畫《東山絲竹圖》,便畫的是晉代大名仕謝安,曾在出仕之前,隱居在會稽的東山,宴樂山水的情景。”

“那原圖中畫的就是如此山岡回合、美蔭飛泉,謝安同諸佳麗步行橋上。”婉兮指著面前途中的幾位嬪妃,“正與這般情態相和。”

婉兮偏首,調皮一笑,“便是因這個典故,後來才有瞭‘東山再起’一詞。故此這‘謝安東山’可是個再著名不過的典,既有名仕隱居,寄情山水的灑脫;又有一旦出山便可左右天下格局的豪情。圖中之靜,全為後頭的波瀾壯闊作以伏筆;圖中山水,隨後就將成為江山風雲!故此,這圖中的情境和寓意,堪稱天下男兒的夢想所在。”

玉蕤便張大瞭嘴,“……怪不得皇上不選旁的圖來臨摹,卻選瞭劉松年的《東山絲竹圖》。這便隱含皇上便暫得片刻清閑,心中卻也懷天下的豪情呢!”

婉兮便笑瞭,指著那禦制詩最後的幾句,“你說得對,瞧,皇上這不是寫瞭麼:‘林泉寄傲非吾事,保泰思艱懷永圖’……皇上便是說啊,他可沒有謝安寄情山水的文人傲氣,皇上是以眼前的天下太平為珍惜,心中想的都是如何兢兢業業,叫這樣的盛世永遠綿延啊。”

玉蕤輕嘆一聲兒,“也便唯有姐才能在這幅圖中解讀出這樣多的故事來,便叫我瞧著,也隻看見皇上寄情山水去瞭,卻沒能領會到‘東山再起’,隻以眼前暫時安樂卻是為天下大勢做伏筆之壯志去。”

叫婉兮這一指點,玉蕤也不由得將目光從畫中人物上挪開,移到皇上那長長的禦制詩上去。

除瞭婉兮方才說與她的謝安東山的典故,與皇上的居安思危的心情之外,玉蕤倒是格外註意其中一句:“閼氏未備九嬪列,轎勝明妃出塞圖。”

玉蕤垂眸細忖,不由得便笑瞭,“我方才還想說來著,皇上這幅圖裡怎麼沒畫上皇後去呀?好歹皇後也是六宮之主,皇上不畫上她,若叫她看見瞭,還指不定又要鬧出什麼花樣兒來。我這便幅畫兒裡去找,還以為皇後怕是沒在橋上,而是在岸上的哪處山水遮擋裡呢……”

“卻原來,還是我眼拙瞭。皇上早說的明白,根本就是‘閼氏未備’,那就是畫兒裡本來就沒畫皇後啊!”

聽玉蕤如此解讀,婉兮便也忍不住撲哧兒笑瞭。

“閼氏”是匈奴的皇後名號,這裡的確可以指代皇後去。“閼氏未備”,的確可以解讀為皇後沒在啊。

婉兮也朝玉蕤含笑眨眼,“這兩句總要前後連貫起來解釋。後頭說《明妃出塞圖》,明妃便是王昭君。王昭君出塞和親,被封為‘寧胡閼氏’,故此這兩句是說昭君之美。”

婉兮說著,頰邊微微一紅,“皇上是說啊,雖說王昭君和親去瞭,未能位列天子九嬪之位。可是即便如此,也沒什麼好遺憾的,因為這幅圖中的女子,相貌都‘較勝’瞭王昭君去……”

玉蕤聽著便大笑,“皇上是說,他這位天子自己的後宮,相貌個個兒都比王昭君還要美麗去啊!”

婉兮含羞垂眸,“皇上倒是這般自信,這又叫我等如何當得起去?”

玉蕤做個鬼臉兒,“可著圖中,誰才是位在中心呢?皇上說他的後宮,美貌超過昭君去,那便是說誰呢?”

“去!”婉兮便連耳朵都紅透瞭,背轉身兒去,不肯搭理玉蕤瞭。

玉蕤便更是拍著手笑,“那便更說的通瞭!既然皇上是借這幅圖,誇贊誰誰貌美,超過王昭君去;那這樣的畫面裡,的確就不該有皇後出現瞭……咳咳,若有她在,皇上哪兒還好意思誇下這樣的海口去啦?”

婉兮心下自也是悄然地甜。

她想瞭想,便也點頭,“其實皇上這兩句,倒是有些突兀的。既然是臨摹人傢劉松年的《東山絲竹圖》,說謝安格局天下、東山再起,又或者是山水之美,倒也罷瞭。怎地會忽然提到王昭君去呢?”

“朝代、人物、情境全不相關……可是皇上就這麼寫瞭,那最合理的解釋,倒就是你方才的理解。皇上啊,就是明白地說瞭,這幅圖裡就是不畫入皇後呢。”

“閼氏未備九嬪列,便是皇後不在這畫中的嬪妃中間兒啊。如果她以後見瞭非要鬧,那皇上自可以就叫她入瞭‘九嬪’列罷瞭,到時候兒還看她自己是否願意瞭去!”

玉蕤柳眉一挑,便也聽懂瞭,笑得彎瞭腰,“可不是嘛!《禮記·昏儀》言周代後妃制曰:‘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九嬪,隻是天子妾室,位在皇後之下。倘若她自己非要位列九嬪,那就是自己不想要瞭正宮之位,非要當嬪禦去瞭!”

“皇上便用這一句詩啊,便點明瞭這畫兒就是故意不畫她的;而她若要鬧,皇上將懟她的話都預備好瞭,看她到時候兒自己還敢鬧不?若鬧的話,皇上幹脆直接就如瞭她的意,貶瞭她的中空,叫她真當妾室算瞭。”

玉蕤說著都是冷哼一聲兒,“咱們大清,又不是沒出過廢後。皇後被廢,降位為妃,早已有之。”

玉蕤挑眸凝註婉兮,“姐……我怎麼忽然覺著,便從這句詩、這幅畫裡,皇上已經露瞭廢後之意瞭?”

婉兮心下也是忽悠一顫。

“玉蕤……這話總要小心,不該由咱們說。”婉兮握住玉蕤的手,“廢後是大事,無論上天還是百姓,也都有會埋怨皇上的。倘若發生這樣的事,皇上會承受太大的壓力——故此,我倒希望不至於。”

玉蕤便也是點頭,“姐放心,我明白。我這話必定小心守護著,絕不亂說與人去。我隻是……”玉蕤抬眸望住婉兮,“我隻是覺著,皇上便是為瞭咱們十五阿哥,為瞭皇上早已流露出的那份兒心意,便也得廢後去。”

“若不廢後,便有十二阿哥那麼個嫡皇子擋在前頭去,咱們十五阿哥將來反倒艱難。唯有廢瞭皇後,十二阿哥才不再是嫡子身份,那咱們十五阿哥將來承繼大位才能名正言順瞭去!”

婉兮深吸一口氣,抬眸望向窗外夜空,“……這會子我倒不想那麼遠,我啊,隻想著眼前,隻想著今晚。若上天當真有意,便先保著我的圓子平安送聖去吧。”

婉兮話音剛落,忽然見玉蟬玉蟬有些慌手慌腳地跑進來。

婉兮的心便倏地提到瞭嗓子眼兒,忙問,“可是五福堂有事?”

玉蟬都不敢說話,隻是使勁點瞭點頭,“桂總管安排跑腿送信兒的那兩個徒弟,其中一人來瞭,說有話要回主子。”

婉兮忙看向桌上的西洋鐘。

才是酉時。也就是小十五種痘吉時才過瞭一個時辰。

這麼快就忽然有信兒傳來,難道說是小十五的身子對那花苗有不良反應,這便不好瞭?

婉兮腳下便一個踉蹌,抬手緊緊揪住領口。

“他人呢?叫他進來。”

玉蕤心下也早已路謊成一團,這會子卻強撐著攔住婉兮,“姐!先叫我去聽聽他報的是什麼。終究他也是剛從五福堂過來,身上別帶瞭病氣去。”

婉兮覺著冷,身上開始打瞭輕顫,她卻還是堅定抬眸望住玉蕤,搖瞭搖頭。

“不……不管是什麼事兒,我都要親自聽著。”

玉蟬這便有些腳底下打哆嗦地出去瞭,不多時領進來那傳話的小太監。

婉兮隻覺心口憋悶,已是喘不上氣來瞭,卻極力平靜,沉聲問,“桂總管叫你來傳什麼話?你喘勻瞭氣,這便回話吧。”

那小太監跪地下,不敢抬頭,看不見他面上神情,隻能看見他因大口喘氣,兩肩都是一聳一聳的。

那小太監終於喘勻瞭氣,卻是猛然一揚臉,已是滿臉歡喜的笑,“回貴妃主子、瑞貴人主子,酉初二刻,伺候在十五阿哥身邊兒的瞻禮太監趙興邦來報,說十五阿哥打瞭個大阿嚏!”

婉兮卻因緊張,有些回不過神兒來,“打瞭個大阿嚏?那……可是五福堂裡涼,叫圓子著涼瞭,啊?炭夠不夠用,若不夠,將我份例裡的炭,這便叫內務府給調過去用!”

倒是玉蕤也有瞭前幾次皇子皇女種痘的經驗,這便定瞭定神,卻是伸手攥住瞭婉兮的手,輕聲道,“姐先別慌,我倒覺著,怕是好信兒!”

指頭緊緊扣住婉兮,卻是問那小太監的話,“……我隻問你,桂元總管、還有醫士蔡世俊是怎麼說的?”

那小太監眼角都笑得上揚,“我師父與幾位太醫問瞭,蔡太醫說‘看得阿哥脈息、精神俱好,至酉初起苗吉祥,陸續噴嚏十數次……”都說這阿嚏打得好,怕是那花苗已經在十五阿哥的鼻子裡成活瞭!”

婉兮大驚大喜裡,便是一個搖晃,“什麼?這麼快,剛一個時辰,便已種活瞭?”

那小太監也是喜滋滋道,“我師父和太醫們都說,伺候過這麼多位皇子皇孫、宗室阿哥們種痘瞭,這麼順當的,咱們十五阿哥這還是頭一份兒!”

婉兮歡喜得腿又是一軟,險些跌坐在地。還是玉蕤眼疾手快,忙將一個繡墩拉過來,墊在下頭。

婉兮眼圈兒已是紅瞭,說不出話來。玉蕤便忙笑著喊,“賞!翠鬟、翠袖,快將我預備好的荷包都捧出來,賞給這位小公公,連同桂元總管,還有島上的太醫們去!”

翠鬟帶著小太監出去領賞瞭,婉兮終於放心落下淚來。

玉蕤也早已是滿臉的淚,笑著指著桌上那幅畫,“行樂圖,嘉慶……皇上這些詞兒用得可真好,這便叫咱們十五阿哥的事兒,從一開始就見喜瞭呢!姐可放心瞭,這事兒這樣順當,這便是上天在護著咱們十五阿哥呢。”

“那皇上的心意就沒拿錯,咱們十五阿哥自也能扛得起上天、皇上的期冀去!”

婉兮自己便也舉袖擦淚,這便也破涕為笑。

說來真是這樣巧,她剛還說,顧不上皇上廢後之意,隻想著叫小十五順順當當出完瞭痘去呢……結果這麼快就來瞭喜信兒,那是不是說,皇上的立太子、廢後的心意,上天也是贊成,這便叫一切都如此順當瞭去?

可是婉兮卻也不敢大意,還是攥住瞭玉蕤的手去,“……終究才是第一天,便是花苗順利成活瞭,可是其後還有幾天去呢。咱們啊歡喜是應該的,卻也別這會子就以為已然萬事順遂瞭。”

翌日便也點頭,“這會子自是凡事都沒有咱們十五阿哥的安危為重。隻要十五阿哥一切順遂,其餘的什麼,咱們不能暫且放下;總歸十五阿哥還小,等十五阿哥長大成人還有那麼多年去呢,咱們便還有什麼等不起的,自不必急於眼前去。”

桃花寺行宮。

這座行宮位於薊州城東十八裡外的桃花山上。山上有桃花,開放的時間比其它地方要早,故此得名“桃花山”。

山半有滌襟泉,紆曲流繞,碧澄可愛。有剎名桃花寺。東接皇陵五十裡,為鑾輿必經之路。

自乾隆十八年此處建立行宮以來,皇帝每年二月謁陵,都駐蹕此處。

忻嬪自是對沿途行宮瞭然於心,早見瞭“桃花寺”之名便笑,“……便憑這行宮之名,便是助我之力。”

待得一路出京而來,直到二月二十三日祭陵當日,才恰好駐蹕在桃花寺行宮。

忻嬪原本一顆期待的心,因瞭這日子,便反倒有些不好瞭。

“……怎麼這麼巧,魏婉兮那十五阿哥是二月二十四日種痘的吉時,皇上就選在前一天謁陵去!他這豈不是,就是要特地趕在那十五阿哥種痘之前,先去求祖宗保佑?”

終究從桃花寺行宮,到皇陵,還有五十裡之遠呢,可是皇上卻不顧路途遙遠,非要趕在這天就去謁陵瞭,這如何能說不是皇上的故意!

樂容便小心勸,“主子如此不快,想來那皇後主子,心下必定更加倍地不好受……”

忻嬪眉毛一揚,望住樂容,便幽幽笑瞭。

“對啊,你說得對。我今兒都有些氣著瞭,那皇後今日必定方寸大亂那豈不更是上天助我?”

忻嬪越想越是歡喜,這便心下也平靜下來,這便瞟一眼樂容,“……去吧。”

這一日因皇帝即將去謁陵,那拉氏便率領隨駕的嬪妃,一同伺候皇帝用早膳。

嬪妃們聚坐,陪皇帝一同用早膳。

幾位嬪位都紛紛起身,親自為皇帝和皇後侍膳。有的盛粥,有的佈菜,有的倒奶茶。

忻嬪便是那個倒奶茶的。

想著待會兒謁陵,禮儀嚴謹,規矩極多,那拉氏便有些吃不下飯。可是接下來還有五十裡路,且又要有那些儀軌,肚子裡沒食兒,便也是不行的。

那拉氏便雖說沒吃幾口飯,卻還是將奶茶多喝瞭兩碗。

忻嬪滿意退下,整頓飯便再未曾抬頭,隻悄沒聲兒地吃完瞭自己的飯罷瞭。

這一日,皇帝率領後宮謁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

未至碑亭,即下轎慟哭。

步入隆恩門,詣寶城前行禮,躬奠哀慟。

後宮以及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員,隨行禮。

在眾人的悲聲中,整個天地都籠罩在一片肅穆哀慟的氣氛裡。唯有那拉氏忽然有些呼吸急促,身子莫名地發熱瞭起來。

他就立在皇帝身後半步,正是在行禮之時。此時決不能有半點造次。

這樣莊嚴的氣氛,倒也幫那拉氏暫且壓住瞭身子裡那股子毛毛躁躁的灼熱來,勉強維持著行完瞭禮。

接下來待得到孝賢皇後、慧賢皇貴妃等幾位已經先入帝陵的內廷主位前奠酒,那拉氏便有些按捺不住瞭。

幸好帝陵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踏足而入的,皇帝們的身後世界,對於前朝大臣和普通的內廷主位們來說,也是這天下絕頂機密之一。故此這回奠酒,皇帝隻帶瞭那拉氏一個人入內,其餘嬪妃都隻能候在外頭。

皇帝奠酒罷,那拉氏按例雖說用不著給幾位皇貴妃行禮,可是好歹孝賢皇後是元妻嫡後,她是繼後,還是身份有別,應當有禮的。

她這便也端起酒盞來,卻是沒朝向金棺奠禮,卻是忽然回眸,嫣然而笑,“皇上……皇上怎不飲瞭這酒?這酒滋味甘冽,皇上便飲一口吧。”

終是地宮,周遭陰森森的,那拉氏冷不丁露出這樣纏棉的笑,說出這樣的話來,將皇帝都驚瞭一跳,愣愣望著她。

“皇後!你這是……怎瞭?”

那拉氏卻不覺著自己怎麼瞭,反倒端著酒盞,幹脆轉身離瞭供桌,款步朝皇帝坐過來。

她的兩頰,漾起桃花輕紅來;一雙細目裡,也是水光盈盈。

“爺……這是合巹的酒。爺喝瞭,我才能喝。”

那拉氏說著已經走到瞭皇帝面前,將酒盞送到皇帝嘴邊兒。

“爺快喝啊!爺喝完瞭,我喝;我喝完瞭……便是咱們的,洞房花燭夜瞭。”

皇帝又是驚瞭一跳,猛然後退,抬手一揮,將酒盞揮落在地。

那酒盞幸虧沒碎,卻是將那盞中的酒灑瞭一地,然後無辜地骨碌碌滾到瞭一旁,委頓墻角去。

“皇後!你今日,這是發的什麼瘋?”

皇帝強撐著,這才沒將那拉氏一並揮到一旁。

皇帝抬手指著那沉睡著的幾具金棺,“你也不看看,這裡是什麼地方!好歹孝賢、慧賢、哲憫、淑嘉都長眠於此!當著她們的面兒,你與朕這樣情態,說這樣的話,你可好意思!”

那拉氏卻眼神迷離,咯咯地笑瞭,“皇上是說,她們在看?好啊好啊,就讓她們看!跟她們幾個相比,我雖然進宮最晚,可我卻比她們都年輕!皇上有瞭我,便不會喜歡她們瞭。”

那拉氏上前,軟軟地撲向皇帝,想要投入皇帝懷裡,“……皇上隻會喜歡我一個人。”

在那拉氏的腦海裡,她是又回到瞭當年嫁入宮裡的時候兒瞭。那時候兒的她,還隻是個十五歲的小女孩兒;那時候的她,是被先帝指給皇四子的側福晉——是側福晉,是行婚禮,正正經經迎娶進宮來的側福晉!

不是那些死後被追封瞭皇貴妃的蹄子們能比的,她們個個兒都隻是“皇子使女”,是奴才;而她才是先帝爺指給的側福晉,是娶進宮來的,是主子!

便是慧賢後來也被超拔為瞭皇子側福晉,可那也是“超拔”!是原本的皇子使女,便是後頭也給補瞭婚禮,可人卻已經早在宮裡,不像她一般是正正經經娶進宮來的!

就算隻是暫且比不上一個孝賢,那又怎麼瞭?她年輕啊,她比孝賢年輕瞭六歲去呢!

皇上不是喜歡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兒麼?那令貴妃進宮的時候兒,不就是十四、五歲麼……那她也是啊,她嫁進宮來為皇四子側福晉的時候兒,也才那麼大啊!

皇上必定是喜歡她的,必定是的。

她笑瞭,如夢似幻,柔聲召喚,“皇上……快來啊。皇上看,紅帳已經垂下,紅燭已將燃盡……皇上,我已經等瞭好久啊,皇上別再叫我等瞭。”

她咯咯地笑,天真爛漫地笑,終於一把抱住瞭皇帝的手臂,便要將皇帝壓住瞭去。

皇帝大駭,猛地兩臂用力,將她霍地推到一旁。

“皇後!你瘋瞭不成?”皇帝的怒吼聲在這地宮裡轟然回蕩,像是憤怒的虎嘯龍吟。

那拉氏被驚住,卻不想放棄,這便又想上前撲住皇帝的腳踝……

皇帝忙大步奔開,便走便叫,“快傳太醫來。皇後被痰迷住瞭心竅,叫太醫來伺候!”

等在帝陵外的忻嬪,一見皇帝出來時的面色,心下便已經有瞭數兒。

她垂首,看瞭看自己早已經洗得幹幹凈凈瞭的指甲。

今早,就在那指甲縫兒裡,曾經存瞭些瓷白的粉末。

那是杜鵑鳥的腦骨。

南巡時在蘇州,是姐夫安寧給瞭她。說是江南花樓,那些女子們便是用這手段魅惑住恩客的。

杜鵑鳥又分多種,悲傷的有啼血的子規,每當春日卻聲聲悲啼“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卻還有另外一種白杜鵑,叫聲宛如鷓鴣,啼聲也是“行不得也,哥哥”……

便是這白杜鵑的啼聲,正應瞭花樓裡的姑娘們苦留恩客的心聲。仿佛上天回應,這便叫那杜鵑的腦骨磨成瞭粉末,竟有瞭魅惑人心的本事去。叫姑娘們一聲聲嬌啼著“行不得也,哥哥”,便用那手段,將恩客們成功地留下瞭。

這好東西她剛得瞭,卻還沒來得及使,皇上在回鑾的路上便與她分道揚鑣,單獨陪著那令貴妃走瞭陸路去瞭。待得回京,至今,皇上便也沒有去看過她,更沒有過單獨相對的機會去。

再後來,姐夫死瞭。這東西究竟管不管用,她便也無處問去瞭。

既然如此,便用皇後來試試藥。

一石二鳥,教訓瞭皇後,又叫她瞭解這藥的效用去。

樂文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