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向是個謹慎到近乎自卑的孩子,畢竟他的額娘門第低、且不得寵,比不得其他皇子的額娘都已經是皇後、皇貴妃這樣的位分瞭……故此他從懂事那一天起,每一日的言行舉止就都是小心翼翼的。
生怕哪一句話、哪一件事觸怒皇阿瑪,或者是落瞭把柄在兄弟、侄兒手裡。他凡事都隻想做到最好,以自己的孝順和進取之心,來爭取在皇阿瑪心目中的分量,彌補額娘地位的不足。
他的努力,在乾隆十三年,嫡次子永琮和孝賢皇後相繼離世之後,終於開出希望的花朵來。
那時候雖然還有純惠皇貴妃、淑嘉皇貴妃所出的幾個兄弟在,但是他明顯能覺察到,皇阿瑪的屬意是在他身上。
那幾年,是他這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他潛心修習,靜靜期待未來那一天的到來……日子對他來說既寧靜又充實。
直到,多年從無所出的皇貴妃,忽然像是肚皮上解開瞭封條似的,開始一個接一個地誕育皇嗣瞭!
若從未曾擔著皇阿瑪的期望,若從不曾知曉皇阿瑪對他的屬意,那也許他的心還能平靜些;可就是因為知道自己曾經是皇阿瑪屬意的人,可是卻要眼睜睜看著皇阿瑪對自己的屬意,不知不覺地、一點一滴地消失殆盡……他才會不甘啊!
況且那個從皇阿瑪心裡搶走他地位的人,根本就不是能與他相比的,因為那畢竟都是剛剛下生的小孩兒!——隻因為是皇貴妃所出的,便要從娘胎裡就要超過他去瞭麼?
這是什麼道理?又是憑什麼!
這些話憋到今天,也有好幾年瞭。他原本一忍再忍,一再地想用自己的努力,將皇阿瑪的心給重新爭奪回來!
可是,上天卻不肯助他。
自打成婚以來,孩子一個一個地有,卻有一個一個地夭折,叫他不能不背上“福薄”的惡名去;更要命的是,他的腿忽然就變成瞭這樣,拖累得他現在已是連炕都下不瞭瞭!
從前笑話老八永璇,說皇阿瑪絕不會叫一個瘸子繼承大位;如今倒好,他還比不上人傢老八呢。人傢老八依舊還能上馬,陪著皇阿瑪去行圍;而他,已是癱在瞭炕上,成瞭一灘爛泥!
他心裡的這些話,這些年的委屈和不甘便都再壓不住。
今天既然皇阿瑪殺他個措手不及,既然皇阿瑪將他最不堪的時候給堵瞭個正著,那麼也好,是時候當面向皇阿瑪問個明白!
.
永琪心下委屈至極、憋悶至極,可是這一刻卻怒極反笑。
“小十四沒瞭,小十五同一年就又來瞭。從小十五一下生,皇阿瑪您就變本加厲,更是大失常態……說什麼他最像您,說什麼他下生為‘天衍之數’;那年的大年初一,您抱著他入《萬國來朝圖》,後來您又繪他的巨大貼落貼在寢宮裡!”
“皇阿瑪啊,那會子您的眼裡是不是隻能看見這個剛下生的小孩兒,將我們其餘的兒子都忘在腦後瞭?便是當年的二哥端慧皇太子、老七悼敏阿哥,您也沒說過是最與您相像的啊……我們兄弟都是您的兒子,誰不像您?您憑什麼說唯有他最像您?”
皇帝靜靜聽著,面上卻反倒越來越是平靜下去。
唯有他不斷敲著扳指兒的指尖兒,才能約略泄露他內心的波瀾。
“說完瞭?”皇帝眸光清淡,“原來你早就對朕起瞭怨氣,怪不得到這幾年,你對朕更是積怨已深。”
皇帝點瞭點頭,“你說得沒錯,朕從前的確屬意於你,可是後來漸漸對你的期望越來越淡。你們都是朕的兒子,朕心下何嘗沒有對你的憐惜?故此朕才給你初封的爵位就是親王!“
“永琪啊,朕雖然對你的屬意已改,可是在諸子之中,依舊是器重於你的。”
永琪的喉頭一陣一陣的發甜,他壓不下自己心緒,就也平抑不下喉嚨裡的波湧。
他死死咬住牙關,拼命抵抗喉嚨裡的不適感。這便從牙縫兒裡向外擠著話說,“皇阿瑪……被您屬意過的皇子,卻終究隻得一個親王的爵位……您說,這究竟是寵,還是辱?”
皇帝閉瞭閉眼,輕輕搖頭。
“你果然已經病入膏肓!便是朕封瞭你為親王,也不能為你沖喜,當真是救不瞭你瞭!”
皇帝垂眸盯住那已經癱軟在地的探子,冷冷道,“拾掇瞭吧!”
魏珠上前,與高雲從合力,拽著那探子的脖領子就往外拽瞭去。整個殿內都回蕩著那探子哀絕的慘叫,“皇上饒命,皇上饒命……”
皇帝卻頭都沒回,隻盯著永琪,“病入膏肓的人,還能在朕的眼皮底下做出這些勾當來!是你太拿自己的病和性命不當回事,還是你根本就不將朕放在眼裡?!”
皇帝越說心下越冷,負手而立,指尖已是在袖口裡攥緊。
“從你身上,朕果然看見瞭當年允禩的影子去……當年以朕皇祖之聖明,允禩都敢私下結交大臣,圖謀儲君之位——永琪,今日的你,如此病重之時,還不忘瞭與外頭人交接,窺伺朕意,你與當年的允禩又有何分別?你甚至比允禩更為喪心病狂!”
皇帝冷然勾起唇角,“永琪,好好養病,病好瞭就出宮就府去吧。”
皇帝說到此處,轉身就朝外去。
可又在暖閣的門前停瞭停,並未回頭,隻幽幽道,“朕賜給你的王府,是貝勒喀爾楚琿從前的府邸。喀爾楚琿卒於順治八年。”
“喀爾楚琿卒後,承繼這座王府的,是他的兒子克齊、孫子魯賓。這座王府裡,最後的一個貝勒就是魯賓……魯賓的生平和下場,你也該耳聞過。”
貝勒魯賓,初封貝子,雍正元年襲封貝勒。在康熙年間,曾為“八爺黨”成員。
雍正四年,雍正爺下旨:“貝子魯賓,在西寧時,諂媚允禵。允禵曾遣魯賓屢次寄書與允禩往來,同謀奸宄。”
雍正爺指責魯賓在當年的八爺和十四爺之間充當聯絡的信使,促成八爺與十四爺的共謀。
“今在眾人前詢問時,魯賓仍感允禩之恩,朦混具奏,理應即行正法!但魯賓之父克齊隻有魯賓這一個兒子,魯賓自己又無子。若將魯賓正法,必致斷絕其嗣矣。朕不忍絕人之嗣,魯賓、著從寬免死。並伊妻妾,俱著監禁高墻。”
雍正爺在旨意中強調,魯賓該死,隻不過念在身為宗室,且無子嗣,若處死則令這一脈絕嗣,故此才饒魯賓一命。
就在那一年,皇帝下旨將魯賓削去貝勒,並與妻妾等一並圈禁。並且“伊之佐領,諒伊亦不能約朿,俱撤回置之公處”,將魯賓這一脈所世襲的世管佐領也剝奪,變成瞭公中佐領去。
皇帝淡淡垂眸,將拳頭展開,紓瞭口氣。
“永琪,你說,朕是不是給你找瞭個最合適你的王府去?”
皇帝說完,抬步而去,再不回頭!
.
兩日之後,亦即二月初五日,太醫院後來派去的太醫便驚慌來奏,說五阿哥越發不好瞭。從皇上那日看望之後,接連兩天,竟是嘔出血來。
皇帝坐在勤政殿裡,靜靜抬眸。
“是誰將永琪給氣成這樣的?”
魏珠和高雲從伺候在畔,眼珠兒都不敢動,連看對方一眼都不敢。
皇帝自己哼瞭一聲兒,“朕想到瞭!高雲從,傳旨給宮殿監總管王常貴:朕於初三日至兆祥所,看視五阿哥病癥。於無意中問及,現在患病,何能坐起剃頭?據五阿哥奏稱,福園門外,有一民人剃頭甚好,著人喚進來剃的。”
“朕想阿哥剃頭,自有按摩處太監,何用外邊民人?今五阿哥既用民人剃頭,阿哥中用民人剃頭者,諒不止一人,著總管查明具奏。”
“再福園門系園庭禁地,不應令外人出入。今既將剃頭民人領至阿哥住所,若優伶等輩亦可喚入乎?!該總管及五阿哥諳達等,交宮內總管治罪!”
高雲從都暗暗一咧嘴,趕緊跪倒:“嗻!”
好嘛,如今五阿哥這麼病重之時,皇上先將五阿哥身邊兩個太監給治罪瞭;回頭又將五阿哥所裡的總管太監,連同從小伺候在五阿哥身邊兒的諳達都給治罪瞭。
所謂“打狗看主人”,皇上這麼將五阿哥身邊兒的人都給處置瞭,這幾乎已經是向眾人昭示:是五阿哥本人有不可告人之事……
.
皇帝在二月初五日將永琪之事處理完畢,二月初十日,婉兮滿瞭七個月,正式報遇喜。
遇喜處開始為婉兮臨盆而預備各項,婉兮的身邊也正式添瞭守月姥姥和守月大夫。
一切都隻等瓜熟蒂落。
皇帝將這些事都親自過問完,這才當日起鑾謁陵而去。
臨行前,皇帝來看婉兮,攥著婉兮的手,眼中雲淡風輕。
“安心養著身子,等著咱們的孩子臨盆。便是朕這些日子不在京,這宮裡也都會安安靜靜,再沒什麼叫你煩心的瞭。”
為瞭叫婉兮安心養胎,實則皇帝處置永琪的這些事,婉兮都還是並不知曉的。她納悶兒地望著皇帝,心下情知皇上是話裡有話,隻是一時也猜不透。
皇帝就喜歡這樣打啞謎,難得有點兒什麼是她一時猜不透的,叫他心裡頗有些得意。
他伸手過來拍拍婉兮面頰,“別勞神!爺都告訴你沒什麼煩心的瞭,你還自找煩惱去?”
婉兮便笑,垂首點頭,“好,爺說什麼就是什麼,總歸奴才什麼也不想去瞭。”
“倒是爺,這一路平安,早些回來。”
皇帝將婉兮的頭攬過來,在她嘴上小心地親瞭親,“人參你也乖乖噙化著,別斷瞭。到時候臨盆,好有力氣!”
婉兮點頭莞爾,“這幾個月來噙化的這麼些人參,在我肚子裡攢起來,都夠一個人參娃娃瞭!”
皇帝愉快大笑,“好,那這回就給爺生下一個人參娃娃來!”
婉兮卻撅瞭嘴,“……可是人參在民間啊俗稱‘棒槌’。若要當真生下個人參娃娃來,卻愣得像根棒槌可怎麼好?”
皇帝一想,也是忍俊不已,“棒槌就棒槌,朕倒想看看,朕的兒子還能怎麼棒槌去!”
.
皇帝當日起鑾,恭謁東陵而去。
整個圓明園都安靜下來,婉兮倒覺著有些寂寞。
這個京城、這座偌大的禦園啊,若沒有皇上在,就真是一座座空房子瞭。
因為已經正式報瞭遇喜,從此後婉兮的寢宮外便要由宮殿監加值房,又有太醫等的值房,已經不方便內廷主位們再每日早晚來請安瞭。
婉兮便在二月十一日叫瞭最後一次請安,要在這一日將後宮諸事分派給其他主位去,叫大傢各司內職。
婉兮便是不想主動打聽什麼,卻也還是瞧著愉妃和鄂常在是一日甚或一日的不對勁瞭。
六宮散去,唯有語琴留下來陪婉兮說話兒。婉兮輕聲問,“這幾日瞧著愉妃和鄂常在都有些神色不妥……是不是出什麼事兒瞭?”
語琴垂首笑笑,“皇上不準任何事擾你養胎去,故此連我都不能隨便進你寢宮去看你……”
婉兮握住語琴的手,“姐姐不必顧慮,便告訴我吧。要不我自己心裡也得犯嘀咕,反倒勞神。”
語琴便眨眨眼,“皇上二月初五那日,忽然又下旨,將永琪兆祥所的總管,還有他身邊的諳達,一並治罪瞭。”
婉兮都是揚眉,“永琪已是病重,連正月裡兩場宗親宴都無法入宴,皇上這麼忽然再度治罪他身邊人,豈不是雪上加霜?”
語琴攤攤手,“要不怎麼說,皇上對永琪的父子情分,怕也是就到進封親王這兒就止瞭呢~皇上能給永琪的,也就是這麼一個親王的爵位瞭。”
婉兮蹙眉,“我倒不擔心旁的,我就是擔心英媛去……姐姐,玉蕤不在瞭,我便得替玉蕤照拂英媛母子去。如今兆祥所裡這樣的情形,那鄂凝又失瞭孩子,我怕英媛母子的處境要困難。”
語琴按住婉兮的手,“你現在身子沉瞭,這些事便不該你擔心去!還有我呢,我自會替你盯著去。你這會子唯一要懸心的,隻是你自己個兒的身子,是這個將要臨盆的孩兒。旁的,你自都放給我去!”
.
語琴回到自己的景仁宮,也是約略躊躇。
她雖已是高居妃位,可終究是江南漢女出身,在這宮裡如果沒有皇上和婉兮,她並無旁的倚仗去。
她這會子要替婉兮擔下照拂英媛母子的事兒,她需要能幫她辦事的人手。
語琴左右想罷,唯一能想到的人,便是英廉瞭。
當年她母傢奉旨入旗,傅恒特地挑選瞭英廉來管理她母傢所在佐領,且英廉頗有孝敬之心,這才有後來語瑟進宮之事。
語琴這些年都刻意遠著英廉,可是這會子為瞭英媛母子,也隻能破例。
語琴吩咐,“晴光,叫語瑟來。”
祿常在過來,聽瞭語琴的話便笑,“原是為瞭這個。可是姐姐緣何放著一個現成兒的德保不用?德保可是英媛格格的叔父,倒比英廉更方便。”
語琴點頭,“是這個話。隻是就因為德保是英媛的叔父,故此凡事才該避嫌一些的好。況且德保是瑞貴人的阿瑪,瑞貴人才走多久,何苦又牽連德保去?”
語瑟想想,便也點頭,“姐姐如今身份貴重,自不便親自去見英廉。此事便交給妹妹我吧。”
英廉這些年始終都有孝敬語琴之心,尤其是在語琴正式撫養小十五之後,英廉更是殷勤。這回好容易接瞭語琴一個差事,自是用心綢繆。
也是恰好,這個二月裡,正是英媛的小阿哥種痘之時。
身為總管內務府大臣,太醫院都在內務府治下,隻需英廉一句話,太醫們便上奏,說這位皇孫小阿哥先天羸弱,種痘之時最好有生母陪伴在左近,否則當真不敢說能不能順利送聖去。
皇子皇孫種痘,太醫們一向要將每日裡的情形報給皇帝、皇太後、皇後三宮知曉。此時皇帝不在京中,皇太後年歲大瞭,而宮中皇後又早已形同虛設,故此所有的奏報都自是送到婉兮的宮裡來。
太醫院的這般奏報,自是婉兮想要的。婉兮自是欣然應允。
英媛順利陪著兒子從兆祥所挪出來,暫時避開瞭重病的永琪和滿心怨恨的鄂凝去。
.
皇帝二月初十從京中起鑾,赴東陵;二十日便從東陵回來,沒有直接去謁泰陵,而是特地進京,回到圓明園來。
哪怕中間隻有一天的時間,他也得回來看看即將臨盆的九兒啊。
皇帝雖說牽掛婉兮,可是也謹守孝心,還得先到暢春園去給皇太後請安。
皇太後看著兒子這風塵仆仆的樣,也是嘆氣,“你在京裡能歇幾天?”
皇帝含笑道,“謁陵是大事,兒子哪裡敢多歇呢?兒子隻在京中停留一日,後天就赴泰陵。”
皇太後搖搖頭,“你從前將謁東陵和謁泰陵給分成兩半兒,中間非得折騰回京一趟不可,我倒也沒少見過你那樣。可是那時候你還年輕,折騰就折騰瞭;可是你如今都是五十六歲的人瞭……皇帝啊,你這會子可不能再隨便折騰瞭。”
皇帝倒是淘氣一笑,“可是在皇額娘跟前,兒子才二十六呢!這胳膊腿都年輕著,沒什麼折騰不起的。”
皇太後便揚眉,“這是你說的!既然還這麼年輕,你怎麼這次出巡,身邊一個人都不帶著?”
“我是年紀大瞭,不能跟著你一起折騰瞭。可是你後宮裡那些人,誰跟著你去伺候著,又有何不妥?”
皇太後繞來繞去又繞到這個話題上,倒叫皇帝頗有些皺眉。
“皇額娘不能去,按例兒子是應該由皇貴妃陪伴。可是皇貴妃剛報瞭遇喜……”
皇太後沉沉嘆氣,“皇帝,你不是隻有皇貴妃一個!那麼些年輕的孩子,誰不能陪著你去?”
皇帝隻是笑,卻不答話。
皇太後抬手指瞭指永常在,“瞧瞧,這麼個水靈靈的大姑娘,難道就不好?你就不能多看一眼去?”
皇帝倒是淡淡垂下眼簾,“永常在從進宮以來,一直都在皇額娘跟前伺候,皇額娘自然是一天都離不瞭的。兒子便是缺人伺候,也不缺永常在一個。”
皇太後懊惱地盯瞭皇帝半晌,繼而緩緩道,“那圓明園裡,你不在,該由誰做主啊?該是你那皇貴妃吧?”
皇帝嘴角抿起,抬眸望過來,“皇額娘有話請講。”
“哼!”皇太後瞟瞭永常在一眼,“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你那皇貴妃如今遇喜,自是顧不得外頭的事。可是她顧不得,便自然會交給妃位上的來幫她分擔。那慶妃自然是頭一份兒的!”
皇帝點點頭,“慶妃若能為皇貴妃分擔,倒也是內職的分內之事。”
皇太後冷笑一聲,“可是我怎麼聽說,慶妃那個妹子祿常在,頗有些不安分呢?一個小小的常在,無寵又無子,她能憑什麼?還不是靠著慶妃,又或者說靠著你那皇貴妃啊!”
皇帝一瞇眼,“祿常在?她怎麼瞭?”
皇太後搖搖頭,“具體的,你自己回去問!總歸,內務府裡頭有些大臣,借著與她們陸傢的關系,十分殷勤周到呢!”
皇帝淡淡一笑,起身行禮,“回皇額娘,兒子後天啟程赴泰陵,就帶蘭貴人一同去吧。”
.
十天沒見,看著五十六歲的皇帝如此風塵仆仆而歸,婉兮自是心疼。
婉兮卻也沒有忽略皇帝眉眼之間的一縷不快。
“爺……累瞭吧?”
皇帝捏瞭捏婉兮的手,“誰說的?沒有!隻是這十天來懸心著你和孩子,也許眉頭皺得太多,這便留下褶兒瞭。”
婉兮莞爾,伸手替皇帝去撫平那眉間的印痕去。
“爺不必擔心,我和孩子都好著呢。就憑吃下去的那麼些人參,這個小傢夥也註定是個活蹦亂跳的。瞧他天天在我肚子裡恨不得折跟頭這個勁兒,臨盆的時候必定都不用我費什麼勁,他自己都能忙三火四地跳出來!”
皇帝這才寬心一笑,“嗯,爺瞧著他也不是個穩當客。”
.
暢春園裡,皇帝離去,永常在一腔的希望再度落空,不由得跺著腳回到自己的偏殿去,惱得直撕手絹兒。
“皇上又贏瞭,皇太後果然還是更向著她鈕祜祿傢的人,這便瞪眼又被皇上給唬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