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67、當年心願

作者:miss_蘇 字數:2117

就連承安在乾隆五十二年得來這個伊犁錫伯部落領隊大臣的差事,也跟九爺一傢有關。

乾隆五十二年,前任伊犁的領隊大臣是福寧,因福寧墜馬而死,故此彼時任伊犁將軍的奎林向皇帝上奏,請另外派員接替福寧所留領隊大臣之職。

正是奎林舉薦瞭承安。

奎林又是誰呢,奎林就是孝賢皇後嫡兄富文的孫子,也就是明瑞的兒子,原本承襲瞭三等承恩公的爵位,是富察傢的嫡系大宗。

富察傢的嫡系大宗,舉薦瞭九福晉的內親,這怎麼看都像是一場親戚之間的彼此幫襯。

結果承安到瞭伊犁之後,就“耽酒好玩,不理事務”,至今這才三年,果然就因為這個毛病被保寧給參奏瞭,落得個革職,尤其是抄傢的下場去。

故此承安這一案,也將奎林牽連進來。

偏奎林在乾隆四十七年獲罪,被皇上給革去瞭三等承恩公,將三等承恩公的爵位改給瞭他叔叔傅玉承襲也就是富察傢的嫡系大宗都給更改瞭。奎林乾隆五十二年在伊犁將軍任上效力,也有贖罪之意,結果舉薦個領隊大臣,還出瞭這麼大的紕漏。

最後的奎林跟他的父親明瑞一樣,都是死在出征的路上,才用命又為自己傢這一脈挽回一點顏面來。

故此承安一案,實在是將富察傢牽連得頗深,不僅是九福晉病倒,福康安和睿親王淳穎的福晉懸心;也更令奎林這一脈雪上加霜。

承安一人一案,這便整個兒將富察傢、阿桂與和珅的三方關系給攪到瞭一起,看似與這三人都無直接幹系,卻叫三方的心內都結下瞭極深的芥蒂去。

一道諭旨叫這三方心內暗鬥去,次皇帝卻又仿佛宕開一筆,對此又下一道諭旨

“昨據保寧參奏承安一摺,已降旨著綿恩、阿桂、將伊傢產查抄矣。伊住宅寬敞,改為王府。著金簡、伊齡阿,將伊住宅查看,繪圖進呈。”

“再承安又非明珠嫡派後嗣,種種不肖,辜負朕恩。故查抄伊傢,著賞給住房十餘間,銀二三千兩,以資養贍。綿恩等接奉此旨,斷不可意存瞻顧,致有寄頓遺漏。”

皇帝順瞭和珅的心思,是將承安的傢給抄瞭。可是皇帝卻沒叫和珅有機會伸手去拿那個宅子,皇帝僅隔一就已經打算好瞭將那宅子改建為王府瞭

皇帝更是命金簡這位“僅次於和珅,為第二寵臣”,且在戶部曾為英廉與和珅二人掣肘的外戚前去查看園子,就是根本堵死和珅想再從中分一杯羹的門路瞭。

和珅一腔“心血”,僅僅乎瞭一天,就已經付之東流,擔瞭那麼大的罵名,卻實際上算是白忙活瞭。

而以明珠傢宅的盛名,圓明園中就有一部分是明珠傢的園子改的,以這樣的級別來論,皇帝說要將明珠傢故宅給改成王府,又是要賜給哪位王爺住呢

那必定得是皇子,而不是普通的宗室王公啊。

而在皇帝賜封瞭十一阿哥永瑆為成親王、十五阿哥顒琰為嘉親王、十七阿哥永璘為貝勒之時,旨意裡同時還說“其十一阿哥以下,俱著仍在內廷居住,暫緩分府”。

也就是說此時皇子之中還未分府的,有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顒琰和十七阿哥永璘。

而三位皇子此時都已成婚、生子,都到瞭該分府的時候兒。明珠傢故宅這麼好的宅子,又是要分給那位皇子去的呢

若是分給十七阿哥永璘,倒還罷瞭。終究那是皇上的幼子,最關鍵是不涉及皇位之爭。

可若是要分給十一阿哥、十五阿哥當中的一個,那便有說法瞭分府出宮的那個,便必定不是儲君瞭。

所以說,明珠的故宅雖好,可是跟皇宮大內,跟那個儲君之位比起來,那還是沒法兒比的啊。

在這皇帝八十大壽之年,這剛二月,皇帝自己還在謁陵回鑾的途中呢,這就連下諭旨,宛如一顆一顆的石頭子兒,看似那小石頭平平無奇,可是丟進水裡去,全都是大圈兒著小圈兒的漣漪,綿延不絕。

雖不至於是驚濤駭浪,可誰也不知道這樣小小的漣漪會綿延多遠,最終又會匯合在一起,掀起什麼樣的浪頭去

也在這一個月,還發生瞭一件小事。這件小事看似與承安這件事沒法比,是夾在關於承安的幾道諭旨裡頭的一道,沒怎麼引人註意去。

這就是皇帝下旨令“以葉爾羌參贊大臣福崧、為安徽巡撫”。

福崧出自烏雅氏,與孝恭仁皇後、兆惠和九額駙札蘭泰同出自烏雅氏在正黃旗的這一支。福崧亦一向與和珅不睦。

數年後,福崧以浙江巡撫、署理兩江總督的份,因罪獲死。福崧之死,都傳說乃是為和珅所害,“福”之一字,還成為瞭福長安阿附和珅的證據說官員賄賂,送金給“福公一千兩”,實則是送給福長安的,而不是福崧的。

福崧成為和珅害死督撫級別封疆大吏的最重要的一個代表事件去,為他的罪證簿子上,又添一筆重量的記錄此是後話,自然此時還無人能預見到那個驚濤駭浪的來去。

三月,赴山東。

在登上泰山,皇帝赴碧霞宮行禮,特命諸皇子瞻禮。

此舉,不知就裡之人,會想到孝賢皇後去。

因為孝賢皇後乾隆十三年最後那一趟絕命之旅,就是號稱夢見瞭碧霞元君的召喚,才會在剛剛經歷喪子之痛之時,還要堅持隨皇帝、皇太後一起去山東,登泰山。

她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碧霞元君作為“泰山”、泰山女神,被百姓賦予瞭能送子、主人間生育的神力去。

孝賢皇後在失去七阿哥永琮之後,忍著喪子之痛也非要再登泰山,拜碧霞元君,自是為瞭再為自己求子罷瞭。

隻可惜,天不從人願啊,這一次非但沒能求來又一個皇子,反倒就是在泰山頂上就受瞭風寒,終究在德州船上,大半夜地不明不白地丟瞭命去。

而皇帝下旨正式開啟遣使泰山、致祭元君的制度,卻是在乾隆二十四年。

那一年婉兮剛剛失去瞭一個孩子,而第二年,十五阿哥顒琰便來瞭。章節內容正在努力恢復中,請稍後再訪問。

樂文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