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87、心願已成

作者:miss_蘇 字數:2171

十一月,皇帝在冬至祀天大典完成之後,正式下旨命皇太子移居毓慶宮。

毓慶宮是康熙爺專為皇太子胤礽所建的太子東宮,後在發生九龍奪嫡之事後,雍正爺創下秘密立儲的規矩,再不明立皇太子,故此毓慶宮便也失去瞭太子東宮的地位,改為皇子們群居的住所。

就連雍正爺密立瞭乾隆爺,卻也都沒讓乾隆爺在毓慶宮單獨居住,這才出現瞭後來的以重華宮為潛龍邸。

而這一回,皇帝終於正式命皇太子顒琰住回毓慶宮去,重啟毓慶宮為太子東宮的地位。

同一日,皇帝亦下旨:“皇太子生母,已追封孝儀皇後,其傢例宜晉封公爵。但孝儀皇後居孝賢皇後之次,著加恩暫賞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交該旗照例揀選帶領引見。尋予世管佐領花沙佈一等侯爵如例。”

在追封婉兮為皇後,盡快升祔奉先殿,在愛新覺羅傢廟中名正言順之後,老皇帝這便再著手推恩婉兮母傢,令婉兮母傢享受皇後母傢的恩遇。

隻是此時,婉兮的阿瑪、兄長,甚至侄兒都已經不在人間。

魏傢人丁本就不算興旺,編立為世管佐領之時隻夠半分,到此時獲得丹闡榮寵之時,能夠有資格獲得爵位的花沙佈,已經是婉兮的侄孫,婉兮侄兒桂林的兒子瞭。

原本大清皇後母傢,都是賞給“承恩公”的爵位,也就是公爵。且世襲罔替。

但是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皇帝追溯開國幾大功臣所得的爵位,那時候因為是開國之初,爵號所定不高,所以即便是額亦都隻得二等公爵,而費英東的子孫承襲的竟是三等公爵。

與這些開國功臣相比,皇後外戚傢竟然都是一等公爵,“其與佐命功臣,櫛風沐雨,拓土開疆者,實難並論。”

皇帝覺得,給外戚們一等公爵,實在是過高瞭。

況且就連宗室王公的爵位,除瞭八傢世襲罔替的王傢之外,其餘都是降等承襲的,而外戚的一等承恩公卻是世襲罔替的,“外戚轉得以崇封延世,未免過優。”

因此皇帝就在乾隆四十三年下旨:“著將所有承恩公爵,俱改為三等公,世襲罔替。著為令。”

皇帝這是將所有外戚傢的一等承恩公都給降低為三等公爵瞭。便是原來被封瞭一等公爵的孝賢皇後傢,也在乾隆四十三年這一年,將承襲承恩公大宗的奎林,給降為瞭三等公去。

至於那拉氏傢,早就被剝奪瞭皇後丹闡的全部待遇,那拉氏侄兒訥蘇肯的公爵,根本是已經被革除瞭的。

也就是說,從乾隆四十三年這一年起,所有的皇後丹闡一等公爵都不存在瞭,都隻能以三等公爵來承襲。

十二月,“孝儀皇後之父原任內管領清泰,追封為三等公。孝儀皇後之母楊佳氏,封為公妻一品夫人。”

皇帝這便是將婉兮母傢的爵位,將三等公爵追封給瞭婉兮的父親;而花沙佈隻是婉兮的侄孫,輩分已遠,不宜直接封為太高的爵位,故此“暫賞”三等侯爵。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註意眼睛的休息。推薦閱讀: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這是等著小十五繼位之後,由小十五來給晉封的。

這樣的例子,從孝賢皇後母傢推恩也可追溯:當年孝賢皇後正位中宮,人還活著呢,還是當初沒將外戚承恩公改成三等公爵的時候呢,她四哥富文初封也隻是一等侯爵。

是在孝賢皇後崩逝之後,皇帝才給富文進封為瞭一等公爵。當然,在乾隆四十三年,這個一等公爵也同樣降為三等公爵瞭。

而兄長與侄孫之間,親疏遠近太懸殊,故此兄長可以封一等侯爵,侄孫卻已經不宜封一等侯爵,故此從三等侯爵起封。

而且花沙佈在乾隆六十年底起封的三等侯爵,到瞭嘉慶四年,已經是一等侯爵。不過三四年間,以婉兮侄孫的輩分之遠,完全追平瞭孝賢皇後的親哥哥去。

“所謂的居孝賢皇後之次”,是一個不能不遵的禮制罷瞭,事實上跨越起來本是這樣地容易。

更是在嘉慶四年,被正式晉封為瞭三等公爵——那在侯爵的爵位上,從三等到一等,幾乎是一年一晉,故此初封的三等,不過是一個形式罷瞭。

為婉兮母傢推恩之事完成,皇帝又下旨:“長春宮向有孝賢皇後東珠頂冠、東珠朝珠等件,在彼陳設……此等貴重物件,原為端闈服飾,自當為世代皇後之用,又何必虛為供奉,致占宮闈之地?”

“所有長春宮供奉孝賢皇後東珠頂冠、東珠朝珠等物,嗣皇帝即位後,皇後即可服用。從此雲礽繼慶,翬翟增輝,更為無疆盛事。此旨著交內閣、尚書房、內務府、敬事房、各存貯一分,以垂法守。”

至此,那些孝賢那些被供奉在長春宮的私人物件兒,也都沒有留著的必要瞭。全都可以由“包衣出身”的小十五的皇後穿戴、使用。

所有曾經虛飾起來的“念念不忘”,此時已然全部撤下。因為大清即將換上新的主人,而後宮的女主人也已經是小十五的福晉——是九兒的兒媳婦啊。

誰說“包衣”不能為元妻嫡後?“包衣皇後”同樣可以穿用那元妻嫡後的所有珍貴的一切啊!

虛飾的懷念,永遠抵不上真實的眷戀……

至此,乾隆爺心願已成,隻等新的一年來到,將這大位傳給他和婉兮的兒子去。

也是上天加福,在這傳位大典前,福康安與和琳那便也是捷報頻傳,首領吳半生已經擒獲,川楚白蓮教亂大局已定。

白蓮教亂是他在執政晚期的一大心病,他最最不希望在傳位之時鬧起如此大亂來。此番福康安當真不負他所望,也不負——那孩子與九兒當年的情分一場。

那孩子也必定明白他的心情吧,這便出瞭死力,在這樣的寒冬裡,在川楚大山裡,將這一白蓮教亂剿滅,讓他能夠安安心心地將這大清的江山,傳給小十五啊。

他想留給小十五一個安定的、富庶的天下。

可是這天下這樣大,生齒日繁,而他又如此地老瞭——他不確定他能不能做到。

可是,他已經竭盡他的心力。

隻希望,上天明鑒,九兒她,都能看見。

樂文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