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地大災,京裡大亂,人心惶惶。
沈傢、鄭傢、顧傢以及各寺院、道觀、庵堂同一日裡搭起瞭粥棚。
第二日起其餘各傢官員府邸也陸陸續續搭起粥棚,每日三餐或每日一餐的定時佈施。
北燕三大封疆大吏,親自跑瞭趟商會,召集瞭北燕大商關門商議瞭一炷香的功夫,成功“說服”各大富商同意將米價降回十五文一鬥。
並且“很高興的表示”願意開私倉佈衣施粥,與貧困百姓共度難關。
然後,三位大人也很義氣的拍胸脯表示,會為各位大商具折上奏,將其大義上稟天聽。
三日的功夫,整個北燕省陸陸續續搭起瞭幾百處大小粥棚,百姓有瞭口吃的,自然也不會去心慌什麼遠在京都的叛亂瞭。
又過瞭五日,京裡平定叛亂的消息果然傳來瞭北燕。
話說當日皇帝率百官開拔,留內閣四閣老坐鎮,六部官員早朝照舊上奏內閣,一切井井有條。
直到皇帝發出五日後的寅正,守衛皇宮的禁軍右副指揮使戴榮忽然病倒,左副指揮使江眠接管留在京中的禁軍。
五千營大將軍左都督傅潛暴斃,五軍都督府右都督洪文亮接管五千營。
巳時城南兵馬司發生大亂,巡防營被調去平亂,皇城巡查由三千營頂替。
蔣首輔之子蔣暄去查明緣由的,後死於營中,恩,正是老太太的表兄,蔣楠的祖父。
然後禁軍宣佈戒嚴,京都四大門都換上瞭五千營的人。
傢傢戶戶大門禁閉,閑人不準上街,若有不遵者格殺勿論。
皇宮被雲郡王占領,既是皇帝的五哥。
皇後、年幼的皇子公主及後妃們都被關在冷宮之中。
傍晚時分,朝廷重臣之傢都遭到瞭賊人圍攻,其中包括瞭定國公府、魏國公府和蔣傢。
禮親王手握重兵,叛王是不敢輕易動王孫的,是以薑遙和薑敏還算安全。
早在戴榮病倒,敏感者便已經察覺瞭不對勁。
定國公府便早早佈下防衛,大亂起,薑氏兄弟先一步領著府兵去瞭定國公府,兩府的府兵加起來足有千人。
再有弓箭手和陷阱,雖有輕重傷者百餘人,但好在無人因此丟瞭性命,不幸中的萬幸。
隻是可惜瞭定國公府西跨院,因為被燒瞭個精光。
魏國公府、武英候府和蔣傢皆是損失慘重。
叛亂第二日,賊兵並不再圍攻。
顯然他們的目的不是屠殺,僅是為瞭確認各重臣府邸中是否藏有兵力。
叛亂第三日,勤王殺到定州,拿住瞭百官極其傢眷。
叛亂第六日,勤王帶著叛軍殺到瞭京都城門外,五千營的洪文亮大開城門迎勤王入京都。
勤王的五萬大軍駐紮城外,防止援兵闖城。
進瞭城,誰知洪文亮矛頭調轉直指勤王,與五皇子從民戶中突然殺出,斬殺叛軍三千,勤王被生擒。
同一時刻,巡防營平下南城兵馬司叛亂反撲回去,五千營傅潛、右副指揮使戴榮忽然出現,砍下叛將江眠頭顱,重新接管皇城防衛,護著皇帝重回皇宮。
事情一旦反轉,武英候府周傢三位公子、定國公、薑氏兄弟、永安侯府蘇仲垣父子等人,領府兵截殺城中叛軍——三千營及其雲郡王私兵。當然參合其中的還有北遼暗探。
拿下勤王後,傅潛也順利掌控瞭城外的叛軍。
半日功夫,整個京城重歸皇帝手中。
雲郡王眼看大事難成,拿瞭皇後為質。
誰知皇後威武霸氣,情願撞劍自盡也不肯為小人威脅。
索性皇後雖受重傷,卻無性命之憂。
雲郡王、勤王及其內應,一舉成功拿下。
果如灼華猜測,皇帝一直都在五千營中從未出城,從始至終的行動都是他在指揮。
傅潛假裝被洪文亮殺死,洪文亮也從未叛變,戴榮假裝中毒病倒,當然,蔣暄之死也是假的。
不過重臣也不是半點沒有死傷。
雲郡王占領皇宮,六部要員被困大內,不知皇帝計劃又堅決不肯歸順的,都被殘忍殺死。
父子同朝為官,子不能越父,是以灼華祖父定國公早已卸瞭差事,世子、五子無有實差,這才免去一劫。
魏國公府同理。
而蔣閣老乃是知情者,長子“被殺”自是心痛難以自制的當場暈厥,次子、三子“著急”送老父回府,蔣傢順利躲過一劫。
值得一說的是,蘇仲垣長子在叛亂中被賊兵殺死,三子重傷。
皇帝在做瞭最後的清算後,查抄瞭勤王府、雲郡王府以及叛臣府邸,然後賞賜瞭各個功臣,順帶拿瞭查抄的真金白銀又替功臣之傢修繕瞭府邸。
經歷一場大亂,雖傷元氣,但皇帝順利除去心腹大患,順帶拔除瞭身邊的暗探。
沈煊慧感慨:“可惜瞭那些忠臣……”
老太太默念著經文,好半響才悲憫道:“陛下會給予撫恤的。”
“人都死瞭,撫恤有什麼用。”灼華並不覺得可惜,“所以啊,為官不止是要忠,還要銳。”
這些忠臣即便今日逃過一劫,他日在官員派系的紛爭中,依然是死的最早的。無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算計,其實根本不適合入朝為官。
李彧贊同,“阿寧說的極是。”
然後沈煊慧又想到瞭未婚夫婿,心中不免惶惶然。
灼華看瞭李彧一眼,淺淺一笑。
此人啊,果真利害。
此番他來北燕做掩人耳目的功夫,一來可保自己遠離危險,二來也能不受封賞,更能遠離其他皇子的嫉妒。
五皇子勝在軍功,軍功卻是皇帝眼中最危險的存在。
是以,哪怕三皇子無有多少實在的功績,卻還是屹立在爭儲的隊伍中。
因為皇帝需要有棋子去掣肘五皇子。
李彧就是看的明白,所以這麼多年一直隱藏實力,暗中扶植屬於自己的勢力。
他總是離京遊歷,身邊跟著的世傢公子不少,有些是受傢中長輩去監視他,有的原是無心爭鬥同樣喜歡山水。
而他就是有這個本事無形中的拉攏那些年紀相當的公子哥,讓他們欣賞他,城服於他,然後背叛傢族,站到他的身後去。
就如魏國公府的徐惟、禮部尚書傢的藍公子,當然還有更多人。
這些人就成瞭他的暗棋,關鍵時候出其不意的出手,往往都能為他化解很大的危機,或者創造更大的機會。
三皇子雖是唯一的親王,卻是註定瞭會失敗的,一旦五皇子獨大,李彧就算不肯冒頭,皇帝也會逼著他站出來。
這邊是帝王的權衡之術。
而這一天就快瞭。
所以,李彧才會著急拉攏蘇仲垣。
可惜沈焆靈再無可能成為嫡出,到不知李彧還要怎麼替她謀個好出路,來打動蘇仲垣呢?
而徐惟和徐悅之爭,也不知會是個什麼走向。
徐悅到底看出畫中背後之手是誰沒有,她可是畫的很明顯呢?
她希望徐悅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