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張羅村塾,這建房子就是關鍵,沒有地頭,哪來的村塾啊。
這房子是必須得建的。
村人們交頭接耳的就開始算起賬來,三十兩銀子,一傢要攤多少?
這個賬目太大,一群目不識丁的村人手指頭掰來掰去的都整不明白,不由得更感嘆還是要讀書識字的好啊!
就算讀書不行,學學算賬也是好的啊。
要不然,就隻能像他們一樣,算個幾十文百十文的勉勉強強,上瞭幾兩的十兩的就完全抓瞎瞭。
最後還是蔣大平見大傢夥算個老半天算不好說瞭出來,“差不多一傢就攤三錢銀。”
三錢銀?
村人們一聽,這就得三錢銀啊,那還有束脩呢,投下來可花不錢咧,怪不得沒幾個人讀得起。
但想著剛才他們掰來掰去的算個賬都算不好,大傢也沒多猶豫,就點頭同意瞭。
人往高處走,他們隻願後人越來越好,總不能一代又一代的,還跟他們一樣吧?
就是依舊種田種地,那識字的莊稼漢跟不識字的莊稼漢,那是兩回事啊!
識瞭字以後往鎮上去縣裡去的,有個啥也不用問別人瞭,自己都能看懂招牌瞭,會算賬,要賣個啥東西也不會聽別人說道個數還擔心吃虧瞭。
見分攤籌銀建村塾的事大傢都同意,村長心裡又欣慰不少,接著就說起請先生的事。
這先生可不好請,要願意到他們這個村裡來待的,還得能做先生的,會好好教娃子們的,不好找啊。
蔣承祖認識的讀書人都是同窗,那都奔著要考科舉的,自然不可能到這村裡來當先生。
就隻有那些年紀大瞭,沒希望再考科舉的,童生秀才啥的。
秀才就不用說瞭,有這個功名的也都在鎮上啊縣裡的學堂做先生去瞭。
像對面白河村的先生,就是個五十來歲的老童生。
村長說瞭個大概,隻說這先生的事他來想辦法,現下先把建村塾的事情弄起來,到時候請到瞭先生,村塾還沒建好,叫人傢先生等可不好。
“周傢村的周老五這支泥瓦匠沒得說的,咱們就請他們來幫忙建,現在,咱們就先將銀子給湊出來,請到人就就立馬動工,地方我都看好瞭,就建在響灘坡那一塊地。”
村裡劃分的宅基地都是村裡公中的,既是建村塾,這宅基地的銀子就不必往外拿瞭。
這響灘坡位置不錯,就是離村中心遠瞭點,但地頭夠大,見五間大房子沒問題,還有空的留著萬一將來擴建呢?
眾村人一聽現下就要拿銀子出來,三錢呢,還是有些肉痛的。
許大茂和許二茂還有許二樹做瞭代表,第一個就先拿瞭出來,
他們分瞭傢,理應就是三戶人,當然得各拿各的。
見他們拿瞭,村裡好些沒分傢幾房人一起的就忍不住高興,他們沒分傢啊,這麼多人,也隻用出一戶的錢,可娃子能送的,也不止一個,他們不虧啊。
這麼一想,大傢也不那麼肉痛瞭,畢竟細算起來,老許頭這一支就出瞭九錢呢!
於是乎,湊銀子湊得十分順利,一下子就湊齊瞭。
會散,村長看著一堆的銅錢碎銀子的,也是忍不住感嘆,“要是換做一年兩年前的,怕是三錢銀子都湊不上來,哪能湊得出這三十兩呢!”
蔣大平便笑道:“這也是多虧瞭三花啊,她建的這個作坊,咱們村裡除瞭那幾傢,傢傢戶戶都有一個兩個的在作坊做工,再加上後來種芥菜蕓苔套種魔芋這些,大傢都攢瞭不少銀子,要不然咋能舍得拿出這三錢銀子呢!”
他們村裡的人從去年套種魔芋開始,就是全村幾乎不少的都毫不猶豫的套種瞭,兩畝三畝地的,誰沒賣得個七八兩十來兩的?
還有芥菜籽這些和自傢的工錢這些呢!
眼看著今年魔芋又要收瞭,馬上進錢瞭,這三錢銀子,拿出來自然就不那麼肉疼瞭。
再說瞭,建村塾是好事,大傢都想著後代好,誰會不願意出?
村長聽著,更是堅定瞭辦好村塾的事,恨不得明兒村塾就能坐滿瞭娃子跟著先生讀書識字。
他們孤山村的後代們的出息,可就寄托在這個村塾上瞭。
這就是村裡的希望,是大事。
建村塾的銀子是有瞭,請瞭周老五來就能立馬動工的,最關鍵的,就是先生瞭。
村長略一尋摸,就背著手往南山腳下來瞭。
許三花正在選料子,好讓紅玉帶著人給團團圓圓做秋衣,這種巴巴想著給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穿得漂漂亮亮的慈母心,別提有多叫人沉迷瞭。
許三花很享受這種給孩子操持的忙碌。
紅玉年上配瞭人,許三花便將她從廚房調瞭出來,讓她做府裡的針線房管事,手底下帶著幾個針線好的丫鬟婦人的,就負責傢裡人的一年四季的衣裳鞋襪。
對比當初一同買回來的八個丫鬟,除瞭陳秀雲,如今就是她的出息最好瞭,紅玉是個沉穩做事的,自從秋菊被發賣出去,她行事就跟穩重。
許三花看在眼裡,曉得她是個靠得住的,要不然這管事的差事,也輪不到她頭上。
有專門負責做衣裳的,許三花隻管挑瞭料子,吩咐紅玉哪件料子是給誰做的就行。
索性都是要做的,針線房就是這麼個差事嘛,許三花便多挑瞭些料子,給對面娘傢,她奶他們也都各做兩身。
至於二叔大哥這些,有他們媳婦操持呢,她就不管瞭,倒是兩個侄兒,做一兩身的,不打緊。
聽下人稟報說村長來找賀璋,許三花想著昨兒傍晚開的村民大會,稍稍一琢磨就曉得村長爺來要做啥瞭。
村長打算建村塾,這事她跟賀璋也討論過瞭,兩個孩子開蒙上學堂這事,就在村塾也不打緊,一來嘛,有孩子一起,比兩個孩子自個坐在書房裡聽賀璋講學要好。
這二來嘛,交朋友的事,他們可不能替孩子阻攔瞭。
所以,村塾這事,非常好啊,本來她是打算直接出瞭銀子建村塾的。
但村長來瞭個湊銀子建,那就湊吧,也好。
村塾湊銀子建瞭,那請先生的事,就交給賀璋吧。
許三花到廳堂的時候,村長正就跟賀璋提起這事呢。
為瞭女兒能坐在村塾裡和夥伴們一起讀書識字,這請先生的事,賀璋沒有任何猶豫就攬在瞭身上。
村長一聽,自是笑呵呵得不行,“村塾的事我負責,這請先生的事那就麻煩你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