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鳴被殺一事,告一段落,大郎,三郎正式搬出縣學宿舍。
暫時住到河伯所。
宋傢院內。
孫氏帶著人,準備飯菜,慶祝大郎洗刷冤屈。
“大奎媳婦,把那兩條魚收拾出來……”
“小菊,去把酸豆角搬來一壇,老爺子愛吃酸豆角……”
“蓉兒,幫大伯娘把鹽拿來。”孫氏一一吩咐著,言語間輕松明快。
折騰去的精氣神,又重新回來瞭。
“大嫂,還有啥活,要不要我來幫忙?”葉氏挺著肚子,湊過來問道。
“不用!不用!我們這人手夠瞭……”孫氏連忙搖頭小心翼翼的把葉氏扶瞭出去。
如今葉氏的肚子,是宋傢最寶貴的,出瞭事她可擔待不起。
前些日子,大郎,三郎出事,葉氏跟著著急上瞭一把火,突然見瞭紅。
可把老太太急壞瞭。
若是這一胎出瞭事,三房可真就後繼無人瞭。
好在及時請來李郎中給開瞭藥,算是暫時穩住瞭。
孫氏拍著葉氏的手,“三弟妹,傢裡啥也不用你幹,把這一胎平平安安生下來就是咱老宋傢最大的喜事。”
聞言,葉氏神情吶吶,一張臉紅到瞭脖子根。
自從有瞭身孕,傢裡事事照顧她,啥啥不讓她幹。
連吃的飯菜,都是單獨準備。
裡面的補品,更是不計其數。
這讓她隱隱不安。
她就是個山裡賣來的……
卻被一傢人如此對待,福過瞭……福過瞭……
這麼想著,葉氏開始抹眼淚。
又憶起曾經因為老太太幾句話,就自殺的事,更是內疚。
“我得給娘賠罪去,娘對我這麼好,我還鬧自殺,我不是個好兒媳……”
“我對不起娘,我……我……”說著,葉氏就要往上房走。
被孫氏手疾眼快的攔住。
“三弟妹,別去!”孫氏無奈,又得細心勸著,“娘剛因為大郎,三郎的事嚇瞭一跳,又因為你見紅,上瞭把火。”
“你這個時候在哭哭唧唧的過去……”
“娘豈不是更擔心!”
有些話孫氏沒說,葉氏若這個時候過去,不但自己會挨說,連她都要跟著吃掛落。
“三弟妹,快回去吧!”
葉氏走後,錢婉茹從大房出來,看著葉氏的背影若有所思。
這個三嬸很懦弱,也很自卑。
至於宋傢其他人,她要慢慢接觸,才能瞭解。
這麼想著,帶上門,端上一削好的盤梨,去瞭書房。
當!當!當!
“進來!”大郎溫潤的聲音傳瞭出來,錢婉茹不自然的揚起瞭最角。
這個相公她很喜歡。
隻是,何秀秀……
終究是紮瞭根刺。
收斂情緒,錢婉茹笑這推開門,“相公歇一歇,先來吃塊梨。”
“謝謝你。”大郎抬起頭,溫和的雙眼裡帶著真誠。
這一次的事件裡,他看到瞭一個不一樣的妻子。
堅強!從容!
彌補瞭他,性格上的缺陷。
傢裡選的人果然沒有錯,這個女子適合他。
伸出修長的手,溫柔的拉過錢婉茹,一個用力把人帶到懷裡。
“婉茹,娶到你是我的福分。”
“我們以後都好好的,好好的過日子。”
“過去的一切,無論誰是誰非都過去瞭……”大郎輕聲說著,目光變得深遠。
暗暗下瞭決定,他要和錢婉茹坦白。
他要和過去,一刀兩段。
他不能讓曾經的事情,影響他們夫妻的關系。
“婉茹,對不起,我曾和何秀秀議過親,我、我心悅過何秀秀……”大郎握緊瞭錢婉茹的手。
內心開始緊張。
他害怕,害怕錢婉茹會抗拒。
害怕……
就在這時,錢婉茹握緊瞭他的手,給他一抹鼓勵的笑。
這一刻,大郎的心,終於安定瞭。
繼續道,“後來何傢要一百兩聘禮,那個時候我們傢裡的條件不是很好。”
“根本拿不出這麼多。”
“事情就耽擱下來……”
“直到我落榜,才知道何秀秀嫁人的事……”
大郎一句一句的說著,心裡仍有酸澀,仍有苦意。
嘴角不自覺帶出苦笑。
錢婉茹柔軟的手,握瞭過來,“過去瞭……都過去瞭……”
“我要謝謝何秀秀!”
“她的放棄,成就瞭我們的姻緣……”
“我們會越來越好的……”錢婉茹饒有信心的道。
“嗯!會的!”大郎肯定的點頭。
倆人親親我我的聊瞭一會兒後。
宋青茉來敲門。
飯好瞭。
…………
飯後,宋青苑去瞭嶽霖草堂。
嶽霖先生已經答應教她學琴。
她要認真學起來瞭。
不然,等陸銘軒回來,一首曲子都彈不出來,就丟人瞭。
“大郎、三郎怎麼樣瞭?”嶽霖先生詢問著,對於曾經的學生。
嶽霖先生還是關心的。
“他們已經沒事瞭!從縣學搬瞭出來……”宋青苑回著。
心裡有些遺憾。
到底是大郎,三郎資質有限,不能被嶽霖先生收為弟子。
若是能跟著先生一直學習……
宋青苑偷偷喵瞭眼,隻見嶽霖先生表情淡淡。
想說的話,又收瞭回來。
人和人就是這樣,或許是緣分不夠吧。
“先生,你教我彈一下,這個調子吧……”
…………
何鳴事件的後續不斷傳入宋傢的耳中。
其一,何鳴的消息,傳入何秀秀的耳中,導致何秀秀早產。
生瞭個閨女。
其二,何傢人把寧遠的傢砸瞭,並且打傷瞭寧遠的父母傢人。
寧傢一怒之下,告上瞭衙門。
在寧傢看來,若不是何鳴三番兩次的欺負寧遠,寧遠又怎會失手殺人。
說到底,導致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還是何鳴。
更何況,寧遠已經以命相抵。
他們寧傢失去瞭一名頂梁柱。
失去瞭集全傢之力,培養的秀才。
“哎……”
大郎,三郎聽說後,默默嘆息一聲,翻開書,開始他們新的征程。
秀才不是終點,而是他們的起點。
…………
天氣日日轉涼,宋傢恢復瞭平靜。
宋青苑開春時,建的作坊,也要準備開張。
做的是淀粉和粉條。
對於這一塊,宋青苑算是比較瞭解。
在現代時,她舅舅傢開過小型的粉條加工廠。
後來經濟發展迅速,一切都變成自動化。
工廠也倒閉瞭。
不過,大致的做法,她卻還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