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兒,咱們去上房吧,奶和王姥她們都在呢。”
“行!”宋青苑立刻點頭起身,“那咱們一起過去吧!”
她不好意思開口攆人,可既然主人傢走瞭,李春妮和石英兒,自然沒有留在東跨院的道理。
倆人縱然千般不願,也隻能跟在宋青苑,宋青茉身後,一起來到宋傢正院的宋傢上房。
進瞭上房內,剛和眾人聊瞭兩句,就聽大奎媳婦稟報,“十三爺來瞭。”
聽罷,周氏立刻帶人迎瞭出去。
“十三爺回來瞭?”宋傢眾人打著招呼。
“對,剛回來。”蕭十三點頭。
一招手,讓身後兩名屬下,把禮物遞給宋傢人,一邊說道,“聽說老爺子升官的消息,於是略備薄禮,給老爺子道賀。”
“十三爺太客氣瞭,快進來坐。”周氏一邊說著,一邊給宋誠忠使眼色。
宋誠忠,宋誠禮兩兄弟,立刻招呼蕭十三進瞭堂屋,馮孝廉也跟瞭過去。
周氏吩咐大奎媳婦,帶著傢裡新買的下人,準備飯菜。
王氏,李寶財一看宋傢來瞭客人,意欲告辭,被周氏留瞭下來。
“十三爺不是外人,你們呆你們的,不用在意。”
“對呀姥,吃完飯再走。”宋青苑也跟著挽留。
孫氏,宋惠英紛紛出言。
看著宋傢這麼說,王氏,李寶財也歇瞭離開的心思,跟著周氏回瞭上房。
“小木嫂看什麼呢,怎麼不走呢?”宋青茉伸出手,在石英兒面前晃瞭晃。
“啊?”
“啊!”石英兒回神,尷尬的笑笑,臉上帶出一抹薄紅。
試探的問道,“剛才那夥人是誰呀?”
“你說他們啊……”宋青茉伸手一指,“那是十三爺呀!”
“後面那兩個,應該是他的手下。”
“十三爺……”
石英兒想瞭想,“那……是不是錦衣衛呀?”
她記得李木跟她提過,宋青苑認識這麼個人。
“是啊!”宋青茉點頭。
“十三爺是錦衣衛千戶,正五品呢!”
宋青茉加重瞭聲音,伸出五個手指,“正五品官,比我爺的官職都大。”
“何況那還是錦衣衛,就是朝廷那幫大員,都不敢得罪錦衣衛。”
錦衣衛……
錦衣衛的名聲,石英兒也聽說過,無非就是殺人如麻,無人敢惹,可今日一看……
石英兒臉又紅瞭紅。那些錦衣衛看起來高大英俊,拿出手的禮物,看著也不便宜。
跟傳說中的一點都不一樣,石英兒呆呆的望著,挪不動腳。
“小木嫂走瞭。”宋青茉喊著,“大熱天的,別在外面站著瞭。”
宋青茉看瞭看石英兒的肚子,“小木嫂快生瞭吧?”
“要是不小心中瞭暑,對肚子裡的孩子也不好。”
“是快瞭!”
石英兒回神,摸瞭摸自己已經尖尖的肚子道,“咱們老百姓傢,都是在地裡刨食的人,哪有那麼金貴。”
話雖這麼說,石英兒還是快走兩步,回瞭宋傢上房。
宋青茉卻慢瞭下來,向後退瞭兩步。
靠近宋青苑,咬耳朵的道,“小木哥這媳婦娶的不好,這個石英兒,看著就不像正經人。”
“你沒看她剛才,看著十三爺他們的眼神,恨不得陷進去,腿都邁不動瞭……”
宋青苑撇嘴,“肚子裡還懷著一個呢,心思就這麼不正。”
“我看那早晚有一天得給,小木哥戴綠帽子。”宋青茉鄙視連連。
一回頭,卻發現宋青苑正怪異的看著她。
“怎麼瞭,苑兒?”宋青茉不解。
宋青苑無奈的搖頭,“你懂得太多瞭,以後少看話本。”
“嘿嘿嘿!”宋青茉幹笑,她最近迷上瞭兩樣,一是習武,二是看話本。
“不過石英兒是不招人得意,李春妮也不招人得意,可她有一句話說對瞭,石英兒確實挺虛偽!”
宋青茉聲音又壓低瞭兩分,“我猜她跟大嫂學的花樣,肯定是為瞭給小娃做衣裳。”
“結果去瞭你屋裡,就說給你做衣裳,搞得她好像,特意為你去學的一樣。”
“結果說著說著,又從衣裳變成襪子,我看她一開始就沒打算做衣裳。”宋青茉翻瞭翻白眼。
“既然沒打算,就別這麼說,光會拿嘴玩人,看著就讓人不喜,虛偽!”
“好瞭,別說瞭。”宋青苑揉瞭揉宋青茉的腦袋。
她知道,這個小刺蝟是在為她憤憤不平的,不過……
“我也沒想要她的東西,無論是衣裳還是襪子。”
宋青茉年紀雖小,可心眼兒也不少,石英兒確實是吃定瞭她不會收,所以才說做衣裳。
她的衣裳不便宜,做一套下來少說幾兩銀子。
她安排石傢父子三人進入作坊幹活,一個月才能賺多少,多久才能賺回一套衣裳錢。
石英兒精打細算,不可能做賠本的買賣,做衣裳,說得好聽罷瞭。
“就你脾氣好!”宋青茉努瞭努嘴。
“就怕人傢以為你好說話,指不定哪天,又來你這要點好處。”
宋青苑淡淡一笑,“眼光放遠點,眼中隻有蠅頭小利,註定是成不瞭大事之人,何必跟她計較。”
站的位置高瞭,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
石英兒的那點小心思,她根本不放在心上,甚至連生氣,她都不會。
對於宋青苑的話,宋青茉似懂非懂,可是從宋青苑的眼神裡,她看到的是高貴。
就像大戶人傢的小姐一樣,眼裡散發的是自信的光芒。
這一刻,她突然明白瞭一個道理,她會抱怨,會計較,會在乎,是因為她把自己和石英兒,放在瞭同樣的位置。
她把自己放低瞭,眼界也跟著低瞭。
時至今日,她還在底層掙紮,宋青苑卻一步一步走瞭上去,讓她隻能仰望。
一瞬間,宋青茉領會瞭宋青苑的心態,那些計較,在乎,通通變得毫無意義。
因為她也要一步一步走上去,宋青茉暗暗下著決心。
…………
吃過飯後,蕭十三帶著手下告辭離開。
帽兒山事已瞭,他自然不會在留在宋傢住。
馮孝廉趁機跟宋誠忠說瞭進京趕考一事,得到宋誠忠的支持。
轉天,大郎,三郎托人從京城捎回來的東西,就運到瞭宋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