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有恒心者,事竟成!

作者:甜味沙琪瑪 字數:2185

就像朝廷賑災一樣,官員層層剝削,到瞭老百姓手裡,就隻剩瞭摻石的沉糧。

所以無論朝廷出多少銀子,到頭來終是……不夠。

現在建國學館也是一樣,無論如何預算,到最後施工的銀子還是不夠。

幾人哀聲嘆氣。

卻見宋青苑神秘一笑,笑的的自信,笑的從容。

“我有辦法!”

“什麼辦法?”

大郎,三郎連忙追問。

若是真的能杜絕層層剝削,以公肥私的現象,這樣一來,便可以省一大筆銀兩。

“承包!”

宋青苑輕聲道。

“承包?”

眾人不解,面面相覷。

“阿彌陀佛!”

普惠大師念瞭一句佛號,伸出手,“還請宋農女細細說來。”

“承包,顧名思義,就是把手裡的活計,以一定的價格包給別人。”

宋青苑解釋道,“打個比方。”

“我們在淮安府,承包國學館的建蓋,出價一千兩。”

“誰如果覺得,一千兩能夠幹下來,並且有所剩餘,便可來接這個活計。”

“不管他花費多少錢,我們隻出一千兩。”

宋青苑強調著。

又道,“我們可以先付定銀,當建蓋完成後,由我們派人,進行工程驗收。”

“待驗收合格,再付尾款。”

說著,宋青苑輕輕一笑。

“這樣一來,我們既省事又省銀。”

“也不需要擔心,誰從中中飽私囊。”

在現代蓋樓做工程,都會以承包的方式,把某一個項目,以一定的價格承包給包工頭。

包工頭若是覺得生意能做,便可簽訂合約。

待一切驗收完成後,結算尾款。

而此時宋青苑提出的方法,就是參考瞭這個。

“這個方法好!”

沈碧青腦子一轉,便反應過來。

“隻要給他們畫出圖紙,讓他們按部就班的幹。”

“至於賺多賺少,全看他們自己是否精打細算。”

說著,沈碧青便笑瞭起來。

“若是普通百姓,恐怕想破瞭頭,也要接下這份活計。”

“畢竟,費些心力就能賺個一二百兩,足足是五口之傢二三十年的花銷,何樂而不為!”

“老衲也以為此舉甚妙!”

普惠大師應下,“這事就按宋農女說的辦。”

“嗯!”

宋青苑點頭。

“不過……具體的建蓋方案,施工細節,還要與林祭酒商議。”

“應該的!”

眾人同時應著。

畢竟國學館建蓋完成後,將屬於國子監。

國學館的建蓋規模,分割方式,當與林祭酒商討。

說完瞭這件事,宋青苑把手裡的賬冊翻瞭一頁。

“建蓋之事便這麼定下,接下來是書籍一事。”

“有瞭國學館,自然少不瞭書籍,所以……”

“我打算拿出十萬兩,作為書籍置辦的預算。”

“這個可以交給國子監負責。”

坐在一旁的大郎,聽瞭宋青苑的話建議道,“國子監藏書眾多,還有很多珍貴的典籍。”

“一向是非國子監監生,不得借閱。”

“若是全部抄錄,分至各個國學館,當是天下寒門學子的一大幸事。”

“隻是……”

大郎猶豫不止。

三郎見狀,接道,“隻是二百座國學館,所需書籍高達數百萬冊……”

數!百!萬!

這個數字,想想就讓人覺得心驚。

三郎搖頭,“以國子監之力,恐不能完成。”

“畢竟國子監監生有限,就算全部用來抄書,分到每人頭上……”

三郎苦笑,“也需得抄上萬冊。”新八一中文網首發

眾人點頭,皆露出無奈之色。

若是每人抄上萬冊,那就是終其一生,也很難完成。

“唉!”

大郎低低一嘆。

“別說指國子監的監生,就是號召全京城的書生,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數百萬本書籍的抄錄。”

“前路艱難啊……”

大郎有些泄氣,國學館的建立似乎遙遙無期,希望渺茫。

隨著一聲嘆氣,眾人一臉凝重,低迷的氣氛在彼此間蔓延。

“阿彌陀佛!”

普惠大師一聲佛號,打斷瞭眾人的思緒。

隻聽他道,“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墜,未來可期。”

“眾位施主何妨一試!”

“大師說的對!”

宋青苑點頭,“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正是這個道理。”

“有恒心者,事竟成。”

“即使前路艱難,那自然要迎刃而上,踏過去,便會一帆風順。”

宋青苑目光堅定,人生的路上,誰沒有遇到過困難的時候。網手機端:://

若是畏畏縮縮,瞻前顧後,終是會磨削人的壯志。

隻有迎難而上,踏平千難萬險,才能推開成功的門。

“對!踏過去!”

三郎一聲高喝,激動的站起身。

溫潤的臉上,呈現瞭一片薄紅。

朗聲道,“我國子監能人輩出,眾位監生皆是學識出眾,心思靈巧之輩。”

“集整個國子監之力,不信就想不到破解之法。”

“對!”

大郎點頭,臉上亦是洋溢起燦爛的笑容。

如同春日的陽光,溫暖和煦,充滿朝氣。

“三個臭皮匠,還能頂個諸葛亮,何況是聰慧機智的眾位監生。”

“不過一點小小的困難,當不在話下。”

沈碧青笑著接道。

“沈施主所言極是!”

普惠大師點頭認同,隨後道,“那咱們就把這事先放一放,過後再去與林祭酒商議。”

“宋農女,咱們接著說下一項。”

“好!”

宋青苑應著,把手裡的冊子又翻瞭一頁。

“咱們基金會的第一件事,便是建蓋國學館,那麼第二件事便是扶貧,賑災。”

“南方水患雖已消退,可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尚不能歸傢。”

“我的預計是拿出三十萬兩,用於重災區,幫助百姓重建傢園。”

“此事當行!”

普惠大師點頭。

慈善基金會成立之初的最初目的,便是幫扶百姓。

那幫助流離失所的災民重建傢園,便是必做之事。

“那老衲也提一項……”

普惠大師突然道。

“大師請講!”

宋青苑洗耳恭聽。

“建立孤兒院。”

普惠大師看向宋青苑。

“宋農女建立孤兒院,以及孤兒院運作的方法,老衲深深震撼,心下佩服。”

“大師過獎瞭!”

宋青苑謙虛的接話。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錦繡田園:農傢小地主》,微信關註“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