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過,天氣越發寒冷,宗族子弟們擠在一起站在林清婉跟前。
林清婉對她身後的十六個女孩揮瞭揮手,讓她們一起站進去,這才道:“從今日開始你們便去紙坊裡學習草紙的制作方法,工匠們會傾囊相授,但能學到多少就看你們各自的本事瞭。”
林傳高聲問,“姑姑,如何才算學出師呢?”
“你們獨自能做成一套紙,成功率在八成以上的算出師,到時你們就可以走瞭。”
“那,姑奶奶,我們過年怎麼辦?”
“你要能在過年前學會,那就過年前離開。”
子弟們苦瞭臉,離過年隻有十天瞭,他們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學會?
看來隻能在紙坊過年瞭。
林玉濱跟族中姐妹相處久瞭有瞭感情,很是躍躍欲試的問,“姑姑,我也要與他們一起去學嗎?”
林清婉瞥瞭她一眼道:“不,從今天開始我們會賬,你留下幫我。”
林玉濱失望的“哦”瞭一聲,給小夥伴們使瞭個眼色,懨懨的下去瞭。
一群人被拉到莊子的另一頭開始學習,就從浸泡秸稈開始,而工匠們早已準備好瞭材料。
做草紙的主要原料便是秸稈,這東西林傢莊多的是,所以都不用大傢多費心。
其中最貴重的隻怕是石灰瞭,需要五文錢一擔,傢境還算寬裕的子弟聽瞭便一笑,五文錢傢裡還是拿得出來的。
工匠們卻道:“石灰雖便宜,但我們也不能浪費,因為草紙售價低,我們要掙更多的錢就得盡量降低成本,所以在洗紙時最好不要在活水或塘裡清洗,而是要在大木盆或一個水坑裡,這樣洗出來的石灰還可以反復使用。”
工匠們早摸索出一套方法,要是單挖一個小水坑洗紙,那就在底下墊一層油佈,等石灰沉淀後把水掏空就能拿出來。
學生們聽得目瞪口呆,連忙將這些方法記在小本本上。
林氏的子弟,不論貧富,到瞭年紀都是要送學堂的,等把字學全瞭,要是沒那個天賦才出學堂,所以他們都是識字的。
女孩們則跟著父兄學過,但她們學字沒有系統的學過,許多字都不會寫,但她們都聰明得很,知道先用其他的符號代替,等休息瞭再抄堂兄弟們的。
敢不給抄?
那就找侄兒們的筆記抄。
這邊在學制紙,別院那邊也熱鬧起來。
因為地裡的活兒幹完瞭,但流民們勞動的時間還沒到。
林清婉便讓人從莊戶裡選出幾個做豆腐手藝比較好的人來領著他們去做豆腐。
做老師有額外的補貼,每天三十文,所以莊戶們都搶瘋瞭。
餘柱的豆腐便做得很好,他點的豆腐又嫩又香,是莊子裡的頭一份。
所以很自豪的去瞭。
劉大娘和錢瑞傢的也當選瞭,林管傢選出來的流民有六CD是婦人,這些人便由她們選擇。
因為他們活兒還沒幹夠時間,所以這六日他們便還沒開始學習,而是先體驗一下如何做豆腐,點豆腐那個重要環節還是莊戶們來。
做好的豆腐一筐一筐的堆在門口,便有城裡的小販挑瞭擔子來拿貨,以豆換豆腐,或以錢換豆腐,拿出去賣瞭賺些辛苦錢。
而有的飯館酒樓則是成車成車的往回拉,就連盧傢,尚傢這樣的大戶人傢都派瞭人來買。
畢竟外面買的不如林傢別院出的正宗不是?
蘇州內外又開始飄著一股豆香味,臨近過年,大傢也舍得吃,尤其是這隆冬時節,隻有窖存的菘菜和幹菜,菜色不免單調些,這豆腐就顯得好吃瞭。
也不必日日吃,隔個兩天,那銷量就有多少瞭。
被流民們的到來打斷的豆腐生意又開始興盛起來,除瞭林傢別院,其他先前學瞭手藝去的人也開始做豆腐挑去賣。
趙勝想當看不見都不行,隻要看見豆腐他就想起他的饕餮樓,胸中便有一股怒氣。
“派個人去林傢別院問問林清婉,可還記得她答應過我什麼,她可是說過林氏不會再賣豆腐的。”
他不高興,對方也別想高興。
但林清婉很高興,對林管傢道:“你去和他說,就說我說的,我當時說的可是沒有我的允許,莊戶和族人絕對不賣豆腐,然而我現在允許瞭。”
林管傢抽瞭抽嘴角,低聲應下。
林清婉想瞭想又樂道:“他要是再說我不守信,您就說我們傢書局的宣紙早斷貨瞭,問他何時給我們供應上。”
林管傢笑著應下,趙勝估計是氣瘋瞭,不然兩傢都鬧成這樣瞭,何必再來自取其辱?
趙勝的傳話倒是讓林清婉記起瞭一事,“這豆腐的吃法有很多,我們得讓人知道,我們並不是在針對趙傢,而是的確發現瞭很多好吃的東西。”
於是她把廚娘叫來,豆腐除瞭可以是白白嫩嫩的豆腐外,還可以是豆花,豆腐果和豆皮……
廚娘是個很有天賦的人,幾乎是一點就透,她都不用說得太清楚,隻要給她一個靈感她就自己能琢磨出來。
廚娘研究出來後便教給佃戶和莊戶們,莊戶們學會瞭再教給流民。
因為林清婉的大方,他們也覺得這些技藝沒什麼,既然已經教瞭一二,那便連著三一起教瞭吧。
能學到多少就看他們瞭。
於是蘇州百姓又有瞭新吃食,因為二次加工過的豆腐制品存儲時間比較長,所以開始有商人拉著這些東西去其他城市售賣。
大年初一,餘柱和劉大娘等人便把流民們聚在一起,開始教他們最後一個步驟——點豆腐。
做豆腐並不復雜,他們跟著做瞭幾天,就算餘柱他們沒正式教,看也看會瞭。
隻是他們還不會制作點豆腐的東西和點豆腐而已。
這兩步說難不難,說簡單卻也不簡單,
莊戶們輪流讓他們來點,試出來的豆腐好的便拿出去賣,不好的便留著自傢吃瞭。
這是林清婉一早便囑咐瞭的,正好過年,除瞭別院裡的下人,莊戶,佃戶及長工和各作坊都要加餐。
豆腐加肉一起燉,再放些菘菜,不知比往年的豆飯美味多少,這個年大傢過得都很滿足。
初一不出遠門,所以大傢都窩在莊子裡活動,除瞭說話便是交流做豆腐的經驗瞭。
而別院裡林清婉剛剛醒過來。
她靠在枕頭上,看著陽光透過窗戶射進來,難得不著急起身,而是懶洋洋的看著陽光發呆。
白梅和白楓輕手輕腳的進來,見她神色怔忪,不由小心翼翼地問道:“姑奶奶,您要起身瞭嗎?”
林清婉揮瞭揮手,倆人便躬身退下。
林玉濱剛好洗漱完過來,見倆人候在門口便小聲問,“姑姑還沒醒嗎?”
昨天晚上姑侄倆和謝夫人一起守夜,直過瞭子時才睡,但現在都快午時瞭,按說也該醒瞭。
白梅臉上帶著擔憂道:“醒瞭,隻是心情似乎不太好,沒讓我們在跟前。”
林玉濱一怔,自己推門進去。
林清婉正靠坐在床上迎著陽光發呆,也不知祖父怎麼樣瞭。雖然林江說她再回去時是到原來的時間點,可她還是忍不住會擔憂。
如果,如果她回不去瞭,會有人去醫院照顧祖父嗎?
想到她那位父親,林清婉眸底的色彩微深,嘴角微微一抿,任是誰看瞭都知道她心情不好。
林玉濱擔憂的看著她,“姑姑,您怎麼瞭?”
林清婉回神,抬起頭來對她笑笑,“沒事,隻是過年瞭,身上有些懶懶的,所以賴床瞭。”
林玉濱笑,“那姑姑繼續賴床好瞭,府裡的事交給我。”
“好呀,那我今日就享福瞭。”
林玉濱也不急著走,而是爬到床上坐在她身邊,“姑姑,今日我們不回老宅瞭嗎?”
“不回,我們又進不去祠堂,回去幹什麼?”她把這麼多宗族子弟關在紙坊裡學藝,回去肯定會被族人圍住。
更何況,其中還有十六個姑娘,她可是知道的,六叔他們對此意見很大,因她態度強勢,他們才沒找上門來。
可她要是回去,他們是肯定會念叨和勸誡的,反正她們姑侄倆是姑娘,今年也不用回去掃新墳,不如就過段時間再回去。
紙坊不是回話說已經有幾個子弟學會瞭,現在在熟練鞏固?
到時候把他們帶上,讓他們去給她分擔火力。
林玉濱見姑姑說著話面色好瞭許多,臉上的笑容更好,靜靜地靠在她身上。
謝夫人站在窗側,看瞭兩人一會兒便回身,低聲叮囑白梅道:“她們昨晚沒睡好,讓她們姑侄倆再休息休息。”
白梅低聲應“是”,目送謝夫人離開。
楊嬤嬤扶著謝夫人,低聲問,“夫人,少奶奶是不是想少爺瞭?”
謝夫人嘆氣,“再有六個月她就出孝瞭,到時候得回揚州一趟,等出瞭孝,我們就回京吧。”
“夫人?”
謝夫人握緊瞭楊嬤嬤的手道:“他們一下就毀瞭兩個孩子,總要付出些代價才好。”
楊嬤嬤聞言也不知該高興,還是傷心。
夫人想起報仇,這就算活過來瞭吧?
可她現在謝傢無兒無女,孤立無援,將來還不知道是怎樣一番惡鬥,最關鍵的是活在仇恨中就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