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婉握著筆想瞭半天,最後還是沒法下筆。
林玉濱湊上來看瞭一眼,“姑姑,您這是要給謝夫人寫信?”
林清婉放下筆,嘆氣道:“你說該找個什麼理由才能把她哄回江南呢?”
林玉濱想瞭想,搖頭道:“除非您出事,或是姑父的墳墓出事,不然她不會回來的。”
林清婉就轉瞭轉眼珠子道:“那就說我病重?”
這個法子雖老套,卻是最有用的。
“那她回來時見您沒病……”
“不管瞭,先把人哄回來再說,”林清婉提筆就開始斟字酌句,“楊嬤嬤說她近來身體精神都不好,還想讓徐大夫給她看看病。”
寫完信再檢查一遍,她又到外面晃瞭一圈,養好瞭精神,這才提筆抄信,簡直比當年高考還要用心。
但抄完後她就懵瞭,她一臉呆呆的看向林玉濱,“我既病重,還怎麼能寫這麼好的字?”
林玉濱也呆。
林清婉翻瞭個白眼,把信一丟,指著林玉濱道:“你來寫!”
這下換林玉濱糾結瞭。
等姑侄倆折騰出兩封似模似樣的信時天都黑瞭,倆人直接洗手吃飯去瞭。
“就快要夏收瞭,近日我會有些忙碌,傢裡的事你便多幫幫林嬤嬤。”林清婉接過林玉濱遞過來的湯碗,叮囑道:“我知道近日你們玩瘋瞭,隻是現在外來的人多,你們不許去人少的地方,要隨時帶著蔣南知道嗎?”
林玉濱連連點頭。
尚丹菊的及笄禮後,她們十五個姑娘的感情更好瞭,除瞭尚丹蘭要留傢裡備嫁外,剩下的十四個一有空就往外跑,拉都拉不住。
年少時誰不想著玩兒啊,且這個時代女孩們能這樣無憂無慮玩耍的時間並不多,所以林清婉並不攔著林玉濱出去玩兒。
可自元宵節後,林傢對她的保護規格是加大瞭的,除瞭時刻跟在她身邊的蔣南,暗處還有其他護衛跟著。
林清婉的活動范圍有限,多是在林氏的產業周圍打轉,偶爾去盧氏傢學拜訪一下石慧石賢而已,所以身邊留的人並不多。
林傢的主要保護目標還是林玉濱。
把信寄出去,林清婉便開始準備夏收瞭。
今年蘇州一帶有些幹旱,好在這兩年林清婉讓人將流經爵田的那條河擴寬瞭不少,又挖瞭那麼多池塘,春夏之交時儲存瞭不少水,所以最後小麥水稻都沒旱著。
隻是人辛苦瞭些,好在地裡算得上豐收瞭。
地都是越種越肥的,這兩年林清婉又讓人往地裡撒瞭不少的肥料,本來還粗糙的土地被養得土細瞭不少,加上水肥皆足,今年的小麥長得特別好。
如今地裡已是黃橙橙的一片,方大同空著一條手臂走在林清婉的身側,伸手扯瞭一條麥子給林清婉看。
“都是實心的,今年的收成不比去年的差。”方大同高興的抹瞭一把額頭上的汗道:“姑奶奶,找個好日子開鐮吧。”
“回頭我問問天氣,若這幾天太陽都好,我們就開鐮。”林清婉舉目望去,一望無際的小麥和水稻,小麥是黃的,水稻還是綠油油的,往左則是成片的桑園,再往左則是一片果園。
她嘴角忍不住上翹,問道:“到時候讓牧園把牛都趕過來,人也能輕松些。”
方大同眼睛一亮,更加高興瞭。
今年牧園又添瞭不少牛,最關鍵的是,頭一批養的牛犢子長大瞭,已經能拉犁幹活兒瞭。
開春那會兒就幫瞭不少忙,現在夏收,牛倒不辛苦,隻要拉拉車就行,比開春那會兒可悠閑多瞭。
現在方大同為農莊的總管事,可牧園,桑園和果園卻是分開管理的,他要用牛還得問過鐘大管事才行。
這下林清婉直接下令,可比鐘大管事說的話還管用。
“方大叔有空不如到牧園那邊走走,”林清婉道:“鐘大管事現在管的事多,農莊這邊他隻怕有些顧不過來,所以我打算叫你把牧園一塊兒管瞭。”
方大同聰明,除瞭識字少外沒別的毛病,所以林清婉打算慢慢的讓她接手鐘大管事在農莊這邊的工作,到時候總領整個農莊。
而不是隻負責糧食這一塊兒。
隨著林傢產業的擴大,鐘大管事要做的事也多瞭,甚至本來隻負責林府事務的林管傢都被他拉去分擔。
沒辦法,林氏紙坊,織坊和繡坊發展得太快瞭,就算織坊和繡坊沒瞭鋪面,但因為林清婉在農莊裡種瞭不少桑樹,每年養蠶的數量都在增加。
同樣的,產出自然也在增加。
在大傢都沒反應過來時,林傢每年出的錦綾綢緞已經占瞭蘇州很大一個比例,不少外來的佈商都是沖著她傢來的。
所以不知不覺間織坊已經擴大到需要加修房子瞭,所招的織娘也已經達到瞭林清婉才回蘇州時的三倍。
鐘大管事本來還沒在意,因為他的主要精力還放在紙坊和書局裡,一心把竹紙和草紙發揚光大。
還是四月那會兒一群小姑娘穿著同樣的衣裳現身尚丹竹的笄禮上,讓蘇州的夫人小姐們註意到瞭林傢的繡娘,然後便有人找瞭關系向林傢下訂單瞭。
繡坊本來都進入淡季瞭,硬是收瞭這麼一批訂單,下單子的人還都是蘇州有頭有臉的人傢。
繡坊的管事不敢怠慢,連忙找上頭的鐘大管事請示。
鐘大管事這才註意到,繡坊好像開瞭一條財路,連忙帶著繡坊的管事鞏固起來,那段時間開門迎客,讓有意下單的夫人小姐可以上門選定服飾的樣式,花樣,甚至連繡娘都能選擇。
當然,作為一名合格的商人,鐘大管事當然要順便推薦一下自傢織坊裡出的佈料瞭。
這一下就不得瞭,織坊的生意也爆瞭一下。
這些夫人小姐都有錢得很,不然也不會到繡坊來訂做衣服瞭,看見那精美的佈料當然也沒忍住買買買。
零賣和批發的價格當然是不一樣的,鐘大管事雖沒按市價要她們的錢,卻也比批發價格高瞭不少。
這麼一批出去賺到的利潤……
總之鐘大管事都心動瞭,猶豫著是不是重新開一傢佈莊,也免得總是便宜瞭那些來批發的商人。
不過想到多便不精,如今林傢人才有限,隻怕店鋪開出來也很難管理好,說不定還會與那些佈莊綢緞莊起沖突。
所以鐘大管事想想就算瞭,可這下他總算是留意到瞭織坊的變化。
織坊的人好似有點多瞭。
再去看庫房裡堆積的蠶絲和坐在院子裡撿絲的女工,他默默地轉身,“不是織坊的人多,而是少瞭啊,蠶絲太多瞭啊啊啊……”
其實這真的不怪織坊和桑園。
誰讓他們種的桑樹有些多呢。
那些不太肥沃的地除瞭種果樹便是種桑樹瞭。
可水果的銷售很成問題啊,所以當初種的時候鐘大管事更喜歡種桑樹。
所以桑園建得有點大,而池塘邊堆的地基,大一些的田埂等都種上瞭桑樹。
這不能怪栽樹的長工短工們啊,他們傢地少,一直都是這樣利用土地的,不然留著那麼寬的田埂地埂長草多可惜啊。
偏桑樹的成活率還挺高,養瞭一年,桑葉越來越多,這到瞭第二年,桑園的管事總不能眼看著桑葉落在地上浪費吧?
所以就大批的進蠶繭瞭,除瞭從莊戶裡選人養蠶,還能從附近的村莊招些女工,也算是幫襯鄉親瞭。
反正打上去的報告隻要有理,姑奶奶都會給他們撥錢的。
所以去年的蠶養得多,生絲自然就多,織坊的織娘們忙不過來便隻能加招織娘,到瞭今年,桑葉更多,蠶更多……
精力一直放在紙坊和書局的鐘大管事都驚呆瞭。
他不可能任由桑園和織坊這樣沒有章法的擴張下去,這眼前看著是好的,但於長久發展來說卻未必好。
所以他就更忙瞭。
這一忙就顧不上其他的地方,所以他便和林清婉提議,將農莊的事交給別人來管,到時候他便不過問瞭。
林清婉頭一個想到的就是方大同,鐘大管事也提議他。
他的理由是,“方大同忠心,聰明有手段,為人卻又仁厚,我冷眼看著,他手底下管的莊戶都對他信服得很,想來管著整個農莊應該也可以。”
所以人選便暫定瞭他,可他需要學習的事情還多著呢。
因為鐘大管事很忙,所以方大同隻能暫時跟著林管傢學習。
林管傢首先帶他去看的是糧庫,不是放在外面的糧庫,而是建在後院,緊鄰著山腳下的那一排糧庫。
石頭房子,從外面看著就是一排排低矮的下人房,跟對面的一排房子沒什麼差別。
但其實對面的房子真是下人房,是府中護衛們的住所,可緊靠著山的這一排卻是糧倉。
林傢真正的糧食儲存地。
每年方大同都要帶著莊戶們把糧食運到這裡來,他當然知道,可他並沒有仔細的看過裡面的佈置。
這一次林管傢把他領瞭進去。
裡頭和對面的房子一樣矮,但卻是打通的,不像對面分瞭一間間。
裡頭還分出瞭好幾條走道,林管傢領他直直走到墻邊,也不知碰到瞭哪裡,墻面向右滑去,露出一塊大石頭。
方大同:……
費瞭半天勁兒就讓他看一塊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