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曦給晴兒銀票的時候,一再叮囑她不要往外說,晴兒不敢說實話,隻得道,“大姐和姐夫說瞭,看好瞭房子就給他們消息,他們直接去付銀子,您這銀票還是留著吧。”
“你姐夫也知道?”
晴兒點頭,“嗯。”
“那好吧。”
尤氏幹脆的把銀票裝瞭回去,她本是擔心夏曦拿瞭很多銀票出來,風澈會有意見,既然他也知道,那自己就不用擔心瞭。“
兩日後,房子定下,晴兒和張爺去付銀子,張大娘也想通瞭,跟著去看瞭一番,很是滿意,讓晴兒和張爺各自去忙自己的,她守著夏傢的下人打掃房子。
轉眼到瞭八月十六,頭一天晚上,張大娘已經把聘禮點瞭好幾遍,確認無誤後才睡下,睡瞭兩個時辰便又爬瞭起來,喊張爺起來梳洗打扮。
張爺看著外面發黑的天色有些哭笑不得,“娘,是去下聘,不是去迎親,這也太早瞭。”
張大娘一把掀開他身上的被子,“早什麼早?起來把聘禮清點好瞭,天也就大亮瞭。”
張爺隻得坐起身,半開著玩笑,“不用清點瞭,我給您背一遍,有……”
“少給我貧,快點的,娘一會兒還有話對你說。”
張爺起來,梳洗打扮好,拿出新做的衣服穿上,去瞭張大娘屋中。
張大娘坐在炕上,身旁擺著兩個小盒子,等他進屋後,推到他面前,“這是娘壓箱底的兩件首飾,你今日拿去給瞭晴兒,不必寫在聘禮單子上。”
“是什麼?”
張爺好奇,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娘還有壓箱底的寶貝。
“玉佩和鐲子,是當初我成親的時候,我娘給我的嫁妝。”
張爺拿起一個盒子,打開,一隻羊脂玉的手鐲躺在裡面,質地致密細膩,顏色晶瑩剔透,溫潤淡雅,鐲身光可鑒人,一看便知價值不凡。
“娘。”
張爺驚,他從小便被告知自己爹早亡,他是遺腹子,小時候,他娘幾乎賣盡瞭所有的傢產供他學武,後來來瞭平陽縣投奔親戚,不料親戚一傢早就搬走瞭。不得已,他們隻能在這裡安下身來,至於自己的外祖傢,他娘從來沒有提過。
“還有呢。”張大娘對著另一個盒子抬瞭抬下巴。
張爺把這個盒子放下,拿起另一個,小心的打開,是一塊通身翠綠的玉佩。
不待張爺問,張大娘緩緩開瞭口,“娘本想著,等晴兒過瞭門以後再給她,既然她傢掏銀子買房子,我們也不能太寒磣瞭,提前給她,尤其是那塊玉佩,你讓她戴上以後別讓別人看,免得有人起瞭歹意,給她搶瞭去。”
“這……”
“小心的拿好,仔細別摔瞭,我們傢也隻有這兩件首飾拿的出手瞭。”
張爺默默的把盒子蓋上,“娘,我外祖傢……”
“都死絕瞭,隻剩下我自己。”
張爺抓緊瞭手中的盒子。
……
辰時中,十六抬聘禮從張爺傢抬出,前後各有喜樂隊,一路敲敲打打往夏傢走去。
一路上,吸引瞭不少人看,羨慕的不行。
尋常人傢有個兩抬就不錯瞭,張傢這一出手便是十六抬。不過想到夏傢,眾人又覺得十六抬不算什麼,畢竟夏傢傢大業大,張傢給的聘禮少瞭,沒法迎娶人傢的姑娘。
管傢領著府中的小廝,丫鬟站在門口,等人一到,立刻熱情的把人迎瞭進去。
這次風澈沒有刁難他,張爺徑直去瞭晴兒屋中。
晴兒今日穿瞭一件紅色的襖子,下面配瞭同色的裙子,臉色被襯的越發白皙嬌嫩。張爺看的移不開眼,兩個丫鬟屈瞭屈膝,喊瞭“二姑爺“後,捂著嘴笑著退瞭下去。
張爺走近晴兒,盯著她嫣紅的嘴唇,聲音暗啞,“晴兒,你今日好漂亮。”
晴兒低垂著頭,雪白的脖頸泛起瞭紅色,張爺低頭,欲要親下去,懷中鼓瞭起來,這才想起自己帶來的兩件首飾,忙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這是我娘給你的,你看看喜歡嗎?”
盒子打開,晴兒一眼便看出這兩件首飾價值不菲,驚呼出聲,“這太貴重瞭。”
“這是我娘的壓箱底的,讓我拿來給你,沒寫在聘禮單子上。”
說著,拿起玉佩,把上面配好的繩子打開,“來,我給你帶上。”
“不行。”
晴兒搖頭,“這太貴重瞭,我不能帶。”
“不戴可不行,我來時我娘囑咐過瞭,讓你一定要戴上,還說不要讓別人看到,免得起瞭歹意,你呀,還是聽她的話,要不然我回去後,她肯定會不給我好臉色。”
“可是……”
“沒什麼可是,聽話,戴上。”
張爺把玉佩給她戴上,又回身拿起羊脂玉鐲,拉起她的手,給她戴好,抓住她的手一帶,把人擁進瞭懷裡,頭低瞭下去。
……
夏曦屋內,風澈在看書,夏曦站在桌邊,拿著筆在紙上畫暖棚的結構圖,她在京中的時候,特意去城外的莊子上看過,牢牢記在心裡,“下個月,紅薯就要熟瞭,我打算把魏傢村的那十幾畝荒地建成暖棚,等到瞭冬日把三樓的火鍋開起來。”
風澈的眼睛亮瞭亮,“說起來,我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吃火鍋瞭。”
“想吃瞭?”
“嗯。”
“等著,下午我讓人準備,咱們晚上吃。”
“嗯。”
風澈嘴角有瞭一抹笑,低下頭去看書。
夏曦悄悄抬頭看他,見到他嘴邊的那一抹笑意,暗暗松瞭一口氣。自從知道張爺今日來下聘,他情緒一直不高,甚至於那兩日還回去瞭山莊,她知道後也跟瞭過去,直到今日一早才回來。
第二日,夏曦回瞭魏傢村,給尹大娘紮完針以後,去瞭村長傢,讓村長喊瞭魏錢和魏財過來,把畫好的圖紙鋪在桌子上,“我打算等紅薯收瞭以後,把那些荒地蓋成暖棚,你們看看,有什麼不妥的地方沒有。”
“暖棚?”
三人異口同聲的問,鄉下偏僻,他們沒有聽說過,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冬日種菜用的,我上次去京城,看到那些達官貴人莊子上都有,我想著咱們也蓋幾個,等冬日就不發愁酒樓裡沒有菜賣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