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堂後衙,整理的差不多的卷宗由林明清親自交給知府大人過目。見林明清上奏的言辭婉轉的將他脫開,這算是表態,知府滿心歡喜,他明白這位年輕的林大人深悉官場規則,有拿有放,有寬有緊。如此看來,再上道請罪的折子,有林明清的回護,他的過失並無大礙,主罪全由柳****擔瞭。
“林大人青天再世,下官識人不明險鑄大錯,定會抓緊亡羊補牢。”說著將卷宗還過去,並附瞭個信封。林明清肯放一馬,可不見得單純的給個改過的機會,知府也是四十多的人瞭,混瞭多年官場豈會如此天真。就算這林明清年紀輕官職低肯賣個面子交好,自己不表示一下也太四六不通瞭。
“大人客氣瞭。”林明清抽出信封裡的東西大概一過目,淡定的攏進瞭袖子裡。數目不小,絕不是知府的俸祿可以輕松給出的,但是不論是他搜刮的還是那柳傢給他求情被黑的都無所謂,林明清看著仍熱切望著自己的知府大人,微微一笑,“聽說這犯官本有望高升,如此糊塗倒是可惜瞭。”
“哎,誰說不是,柳****若不是膽大妄為,本可官運順遂。”知府大人露出一臉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的模樣。也許事發之前知府大人會看在柳傢的孝敬和柳****的功名份上真讓他順遂,但事關自己身傢性命,牛長勝方東傢之流份量不夠,柳傢拿再多孝敬也不可能救得瞭人瞭。
從知府口中套瞭話的林明清怎麼想也覺得不可能是馬本齋。他到晉州雖然才幾天,可官員也都有接觸,自認為有識人之明的林明清怎麼琢磨都不認為馬本齋有過人之處。當然,他作為通判之職的競爭者有犯罪動機而且他也確實即將獲得收益,但無論是智商還是演技都是平平之人。難道大智若愚?也不對,一個在府衙混瞭二十多年的人,真有大智早該看到機會往上爬瞭,還要等這麼久?
“大人,”一聲通報喚回林明清的思緒,“府衙捕快王伯森求見。”
“哦?”大概因是自傢忠仆,林明清的神情略顯隨意,“一個捕快想見我,你說是為瞭什麼?”
“也許知道點什麼內情,想來謀個賞賜。”答話的仆從一如他隨侍轎子旁一樣沒什麼聲調起伏,倒是很盡心的想出瞭個理由。是什麼都無所謂,看自傢主子的樣子,頗似有幾分興趣。“讓他進來?”
當王伯森進來的時候,林明清對於自己見他的決定非常滿意。原來就是這個引起自己註意的捕快。這幾天他進進出出,看起來老成持重,其他雜役也聽他指使的樣子。若是馬本齋有個好手下呢?為瞭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林明清越發仔細打量著王伯森。
見過禮的王伯森表明來意,“邀我監督糧米入倉?”本以為他會說各種緣由,真聽到瞭還是小小吃驚瞭一下。愣瞭一下後林明清臉上的笑意越發濃烈起來,“王捕快,如果我沒理解錯,你的意思是,我這個明後日準備離開的人也能趕上你們將永豐倉填滿?”
“大人沐聖恩威澤地方,不僅揪出地方的禍害還令百姓感化,有鄉紳富戶自願幫助籌糧,是以想請大人賞臉,也算全他們一點孝心。因受人所托又知道大人時間緊,還未稟明府尊,逾越之過,還望大人責罰。”王伯森說著跪下請罪,這些話若是知府大人來給林明清說會更自然一些,畢竟也是他份內之事,不論是用官職壓還是許諾好處誘導,都算他亡羊補牢的政績,讓林明清這個審查糧務的巡查親睹,一方面表明瞭地方官員的辦事效率和改過決心,另一方面也是讓他這個類似欽差的身份接見一下交錢納糧的大戶,滿足一下他們的虛榮體面。
這些說不出來的道理林明清自然都懂,但讓一個小小捕快說出來,就讓他太意外瞭。蘇珈睿自然也明白讓王伯森透露給上司馬本齋,再有馬本齋在知府那裡露臉,知府再去和林大人說才是最妥帖自然的順序。然而徐靖和他的賭約本就緊迫,一層層進言還不一定讓這些老官油子想出什麼岔子,貪墨瞭功勞不說,拖到林明清一走,就不一定是什麼時候才能讓徐靖以閃亮形象登場瞭。蘇珈睿如何能允許白給別人做瞭嫁衣裳。
“王捕快起來吧,貴府有你這樣的吏員和心系朝廷的鄉紳真讓人羨慕,你也知道本官身負皇命時間緊迫,但若能這兩日便完成征糧入倉,本官還是樂得成全。”林明清意外的好說話,他肯應便等於他會去知會知府大人,從上到下的動力永遠比小人物從下往上鉆營快得多。不過隨後一個但是又讓王伯森緊瞭緊精神,“但是本官有個條件。”
“鄉親不過是想留個善名,對這幾天給大人造成的損失樂於補償。”王伯森再躬身,奉上一個錦囊,打開裡面的銀票略過目,數目竟不比方才知府大人的少。
“王捕快倒是分外細致,”林明清輕笑,將東西遞瞭回去。“別擔心,本官不收可不等於不答應。”
“隻是一點孝敬的心意。”王伯森實在拿捏不準這個笑嘻嘻的年輕官員在打什麼主意,隻好嘗試著按蘇珈睿囑咐的再說一句。“實不相瞞,這次出事的柳大人傢中仗勢欺人慣瞭,如今東窗事發,少不瞭有大快人心的,所以才會有人願意協助買糧。”
“果然。”林明清點點頭,一副這才說得通的模樣,“王捕快去回話吧,本官明日便看他們如何將糧食弄出來,至於本官的條件,將那被柳傢欺負的苦主一同帶來。”看王伯森要說什麼,林明清幹脆抬手制止,“我對插手地方的案子沒興趣,很單純的一見。”
如實傳瞭話的王伯森不太放心,蘇珈睿沉吟瞭片刻倒是笑瞭,“這位林大人不僅是個聰明人,還有幾分童心,想必知道自己被借瞭勢,總要看看是誰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