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次賣煎餅果子,季菀隻做瞭二十個。
“賣煎餅果子咯,雞蛋、火腿腸、自制的薄脆和辣椒醬,好吃又不膩,又香又便宜的煎餅果子…”
賣瞭幾天的蔥油餅,季平和季城早有瞭經驗,吆喝起來特別大聲。
主顧們紛紛圍過來。
“你們傢又賣新鮮早點瞭?”
“火腿腸是什麼?”
“多少錢一個啊?”
蔥油餅口碑極好,如今又見這所謂的煎餅果子還是用爐火溫著的,主顧們更是好奇,一個個的問題接連不斷。
“火腿腸是用肉做的一種食物,香軟好吃還不塞牙,老少皆宜。”
“我們傢的煎餅果子十文錢一個。”
兩兄弟很有耐心的為大傢解答問題。
“什麼,十文?肉才十二文一斤,過年的時候也不會超過十四文,你們傢的煎餅果子就賣到十文,這也太貴瞭。”
說這話的是個長臉婦人,吊梢眼,眉毛高挑下巴尖細,生就一副刻薄相,聲音也十分尖銳,就差直接指著季平兩兄弟脊梁骨唾罵瞭。
季城臉皮薄,被她這麼一說臉色就有些紅。
季平穩重,平靜解釋道:“大嬸兒,煎餅果子的面糊是用白面和玉米面熬制而成的,還要攤一個雞蛋,火腿本來就是肉制作的,再加上自制的麻辣醬,也是全大燕獨一無二的調料。另外還有芝麻,蔥花等配料,因為路程遠擔心涼瞭味道不好,我們還加瞭爐火溫著。您覺得,貴嗎?”
身後的人聽瞭都點點頭。
“雞蛋和肉可都不便宜,還有芝麻,白面,而且一個煎餅果子那麼大,都能當飯吃瞭,不貴。”
鎮裡的人不缺銀錢,再加上這兩兄弟在這賣瞭好幾天的蔥油餅,許多人都吃過,味道是極好的。為瞭保證口味人傢還特意加瞭爐火,可謂用心良苦。大冬天的,走那麼長的路,更是不容易。
“我來兩個。”
一個穿青衣棉襖的男子掏出二十文錢,直接買瞭兩個。
季平臉上一喜,忙用紙給他包上,季城則收錢。
他一出手,其他人也跟著買。
“我也要兩個。”
“我買三個…”
先前那個長臉婦人原本想先聲奪人攛掇大傢一起壓價,沒想到這小夥子嘴巴那麼厲害,三言兩語就頂瞭回來。還未等她想好怎麼繼續挑刺,就有人掏錢買瞭。
她氣得臉色發青。想要拂袖而去,但聞著那煎餅果子的香味,又舍不得。
“哎,你買不買?不買就讓開,別擋路。”
一個老婦人見她一直杵在攤位前,就是不買,便皺起瞭眉頭,“我還等著買瞭煎餅果子給我孫子吃。”
那婦人臉色一沉,原本想著這兩兄弟的煎餅果子賣不完,她再壓價。如今被這老婆子一激,所有人都看瞭過來,譏誚的,不屑的,嘲弄的,不耐煩的。
她臉色又白又紅,不願被拂瞭面子,便梗著脖子道:“誰說我不買?我要三個!”
三個就是三十文,她掏錢的時候,那叫一個不舍,就像誰在割她肉一樣。
“哎你快點行不行?掏個錢還那麼磨嘰,不舍得就別吃瞭,或者買蔥油餅吧,才三文錢兩個。三十文,可以買二十個瞭。”
這婦人住在東街,是出瞭名的吝嗇。偏巧運氣不好,今天出門又遇上瞭鄰居大媽,一見她拽著錢不願松手,立即嘲諷出聲。
長臉婦人瞪她一眼,把錢給瞭季城,拿著三個煎餅果子轉身就走,心裡把鄰居大媽詛咒瞭千萬遍。
新鮮出爐的煎餅果子,受到瞭廣大主顧的熱愛追捧。二十個煎餅果子很快就賣完瞭。因為要買煎餅果子,季菀今天就隻做瞭一百六十個蔥油餅,沒過一會兒,也賣完瞭。
許多人沒買到煎餅果子,都一臉遺憾。
季平和季城收拾好攤位後,又去瞭遠一點的大集市。買瞭九斤瘦豬肉,一斤肥豬肉,一套豬下水。買肉的屠夫見他們買得多,豬下水就沒收錢,直接送給他們瞭,還外加四個豬蹄子和大骨頭。
“小夥子,以後你們再買豬下水,還來我這兒,我便宜賣給你們。”
“好。”
季平和季城又去買瞭三斤鹽,一斤白酒,這才趕著牛車回傢瞭。
“阿菀。”
剛停瞭牛車,就看見季菀背著背簍回來,不用說,肯定又去挖野菜瞭。
“大哥,二弟。”
季菀笑著對兩人打招呼。
季平和季城將車裡的東西搬下來,光是豬下水都有幾十斤,再加上十斤肉,豬蹄子和大骨頭以及酒。季菀連忙推開門,把背簍放下,然後過去幫忙。
“阿平阿城回來瞭?”
周氏聽到聲音,帶著小女兒一並出來幫忙。
休息瞭幾日,季容頭上的傷已經恢復得差不多瞭,隻是後腦勺那塊兒沒瞭頭發,她怕別人笑她,就沒怎麼出門。
知道二嬸傢裡堂姐當傢,季城按照往常的規矩,把今天賺的錢交給季菀。
“二十個煎餅果子賣瞭兩百文,一百六十個蔥油餅,賣瞭二百四十文,一共四百四十文。買肉一百三十文,豬下水和大骨頭是送的。酒十二文,鹽三斤三十三文,總共花瞭一百七十五文,剩下二百六十五文。”
兩個叔叔都上過學堂,季傢的孩子從小就識字會算術。
經過季海和苗氏的囑咐,兩兄弟早就不再收路費錢,幫二嬸子一傢把東西提進屋後,就回去瞭,連口水都沒喝。
“吃豬蹄。”
季珩指著那幾根豬蹄,脆脆的說道。
自從吃過姐姐做的鹵肥腸和鹵豬蹄後,季珩就被勾起瞭饞蟲,這才幾天,都吃瞭兩回瞭。
“就你饞。”
季菀點點他的鼻子,寵溺道:“好,等會兒我就鹵瞭給你吃。”
季珩立即歡呼雀躍起來。
“阿菀,你買這麼多肉,到底想做什麼?”
周氏納罕的看向長女。
“做臘腸。”
季菀眨眨眼,終於為傢人解惑。
“臘腸是什麼?”
季菀正要解釋,忽然聽得外面有人喊‘菀丫頭’,她忙走出去,卻原來是裡正趙成。
“趙伯伯,您有什麼事嗎?”
趙成滿面笑容的將手裡提著的兩條魚遞給她,“我傢小冬夜裡老實啼哭不止,多虧瞭你給的那個方子,昨晚小冬睡得特別好。這是我剛從河裡打撈的,送給你。”
季菀忙推辭道:“我隻是看瞭幾本醫書,知道些小偏方,可不能收這麼重的禮。再說,我們傢蓋房子多虧瞭您幫忙,這魚您拿回去給茵姐他們吃。”
自從那日季菀把季容‘起死回生’後,全村的人都知道季菀通曉醫術,有點什麼小病小災的都來找她開藥方,可省瞭一筆診金。季菀當然樂意為之,一來也是舉手之勞,而來還能和村民們搞好關系。以後自傢若有什麼難處,也有人相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