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知道這番話已成功震懾住瞭母親,“二妹和阿菀都是通情達理之人,二妹能主動撤瞭訴狀接您回來,就表示過去的事不再追究。您安安分分的過日子,她們是不會為難你的。”
到底是自己的母親,季海也做不到徹底劃清界限,他緩和瞭語氣,“三弟糊塗,竟想拋棄糟糠之妻,這事兒二妹也沒說出去,便是給他留瞭顏面。參加不瞭科考,也有他自己的責任,您不要再遷怒二妹和阿菀瞭。阿雲也不小瞭,以前被三妹嬌慣得過瞭,才會做下這等糊塗事。平日裡有空,您讓她過來學學女紅針線,能賺些銀錢,還能磨一磨性子。”
劉氏微張著嘴,滿肚子質問指責在他平靜卻字字警告的一番話中全都化作骨鯁,梗在喉嚨口,什麼也說不出來。
季海留瞭母親和侄兒侄女在傢吃午飯,一場風波就這麼過去瞭。
半下午的時候,季菀過來瞭,把陸非離的話一字不漏的轉告。季海夫婦驚喜異常,尤其是季海。
傢裡原本有兩個讀書人,但一個英年早逝,一個卻因德行敗壞,傢中不寧最後鬧得失去瞭科考資格。他的兩個兒子不是讀書的料,也沒希望瞭。唯一的指望,便是季珩。
可那至少還要等十來年。
若是季平能參加武舉,又有貴人提拔,將來即便做個芝麻小官,也可光耀門楣。
“大伯,如果你們覺得可行,年後就送大哥去縣城有名的武館習武。”
武舉其實也是要考筆試的,但聽陸非離的意思,應該是可以給季平開後門,直接入軍營,做個低階武官。隻要不在朝中任職,是完全可以的。
“好,年後我就去縣裡問問。”
季海滿臉激動喜色。
“爹…”
季平張瞭張嘴,欲言又止。去武館習武,是要交束脩費的,一年下來少說也要二三兩銀子。母親才說過,年後要去胡傢提親,聘禮和婚宴,都要花錢。雖然這段時間傢裡靠著堂妹賺瞭些錢,但短時間是拿不出束脩費的。
季海猜到兒子的心思,卻未理會。
“阿菀,這次真要謝謝你瞭,要不是你跟北地的將士們有瞭生意往來,這麼好的事怎麼也落不到阿平身上。”
“咱們都是一傢人,大伯這麼客氣做什麼?”
季菀也看出瞭堂兄的顧慮,她是可以幫忙的,但以大伯和大伯娘的脾氣,肯定是不會要她的錢。所以她來的時候就想好瞭。
“大伯,其實我今天過來,還有一件事。”
“你說。”
季海對這個侄女滿心感激和歡喜,不知不覺也沒再把她當孩子看待。
“我想買你們傢的鴨子。”
季海一怔。
“你們傢不是有十隻鴨嗎?”
“不夠。”
季菀目光一轉,笑盈盈道:“我跟你們說實話吧,我研究出新的美食,可以賣大價錢。所以想讓您把傢裡的鴨子都賣給我,唔,三十五文一隻,怎麼樣?”
傢裡飼養的鴨子拿去縣裡賣,也頂多能賣到三十文一隻,季菀給的價格算是很高瞭。
季海當即搖頭,“不行不行,哪能收你那麼高的價格…”
“大伯,您就別推辭瞭。其實我還想麻煩您幫我問問三叔,如果他同意的話,我想把他們傢的鴨子一起買瞭。”
季菀知道劉氏上午跑過來鬧瞭一通,說到底還不是為著錢的事兒。如今季遠不在傢,傢裡還是劉氏做主。反正她正好要買鴨子,在哪兒買都是買,劉氏要是不拿喬,她就當那五十文錢送給劉氏的。劉氏如果不知好歹,那她就換別傢,或者暫時就用這二十隻。
季海沉吟一瞬,點頭道:“好。”
季菀當即付瞭錢。
“大伯,等我們搬傢以後,您再把鴨子幫我們趕過去,成嗎?”
“行。”
季海自然滿口答應。
季菀喜滋滋的回傢瞭,她要做醬板鴨。前幾日她就已經買瞭鐵,送到王大爺那兒去,讓他幫忙打一個大烤箱,就是為瞭做醬板鴨。
她想過瞭,豬畢竟體型太大,臘腸和臘肉成品時間太長。做醬板鴨就好多瞭,雖然工序更為復雜,但一次性可以做好幾十隻,還能賣一個好的價格,利潤可高多瞭。
所以她已經和母親商量過瞭,要在鄰縣的村裡收購鴨子,有多少收多少。
當然,這種事還是得麻煩趙成。
趙成辦事效率高,宋氏很快就帶來瞭好消息。
“好些人傢雞鴨都賣瞭,剩下的不多,但加起來也有個兩三百隻鴨子。鎮裡鴨子也才二十五文,縣裡三十文,你們傢出三十五文,那些還沒把鴨子賣掉的人傢,都高興得不得瞭。”
周氏笑著道謝。
季菀心裡盤算著,兩三百隻鴨子遠遠達不到她的目標,起碼要擴展到十倍才行。但已經是臘月,能有這麼多鴨子已經不錯,等明年吧。到時候,讓村裡人傢傢都養鴨,她負責收購。
其實她可以建一個鴨棚,但需要人手打理,所以想想還是算瞭。
臘月二十二,周氏傢喬遷。
傢裡其實需要搬的東西並不多,因為傢具都是舊的,大多已不需要。重要的便是那一箱黃金,一箱首飾,和那些綾羅綢緞,剩下的便是幾人的衣服被褥等等。
有季海一傢人的幫忙,一個時辰就搬完瞭。
青瓦白墻,院子四合,墻上還插著瓦片,那是防止小偷強盜翻墻的。雖然現在傢裡有狗,但多一重保障總是好的。
搬傢要請客,這次全村的人都要請。
季菀自然要親自掌勺,但她忙不過來,光是蒸饅頭都要好幾傢幫忙,還有切菜燒火等等,桌子也要向其他傢借,一溜的排瞭好遠。
一桌十六個菜,有葷有素有湯,還有飯後點心和瓜子。好些人傢已經許久沒沾過葷腥瞭,看著滿桌子菜,吃得那叫一個狼吞虎咽。
“阿菀的廚藝就是好,做什麼都好吃。”
“是啊,怪不得她們傢做的吃食那麼貴還能賣那麼火。”
“這就是臘腸啊?真好吃,怪不得軍爺都喜歡呢。”
“周氏可真有服氣,有那麼能幹的女兒,會給人看病,還能賺錢。”
“可不是,我這腰上的毛病好些年瞭,阿菀幾針下去就給我治好瞭,我看鎮裡的大夫都比不上阿菀。”
“當然,阿菀是咱們村的小神醫,心地還好,給咱們村人看病從不收錢,真是菩薩心腸。”
眾人一邊吃一邊議論,個個把季菀誇上瞭天。
周氏聽著,深深為女兒自豪。
她就怕當初狀告劉氏那事兒讓女兒被人詬病,好在女兒聰慧,先是給村裡人診病不收錢得瞭人心,又因手套讓不少人傢都賺瞭錢,也有可能大傢都覺得自傢因為和北地將士有生意往來,有瞭靠山,所以想要攀附。
無論如何,女兒的名聲沒有被影響,就是最好。
可有人不高興。
劉氏就是其中一個。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