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癡情國舅(二更)

作者:桑非白 字數:2844

周府的人早已知曉兩人在郊外遇刺之事,周氏焦急的早早的就來大門口等候瞭。程氏和林氏都陪在她身邊,聞言細語的安慰她。

“長姐別擔心,皇營的人不是說瞭嗎,阿菀他們已得救,未傷分毫。”

程氏拍拍她的手,如是說道。

林氏忽然輕呼一聲,指著前方道:“回來瞭,阿菀她們回來瞭。”

周氏連忙抬頭望過去,卻看見瞭蕭時。原本要踏出去的腳步頓住。

年少的時候,她是見過蕭時的。

他是皇後胞弟,她是太師嫡長孫女,門當戶對。

陛下一登基,就為兩人賜瞭婚。

那時她還年幼。

兩人第一次相見,是長公主及笄之禮那日。她作為氏族嫡女,前去觀禮。彼時蕭時還是個少年,卻早早的做瞭禁軍。出宮的時候,她見到瞭他。

十六歲的少年,身著鐵甲,看著冷峻又威嚴,但他的目光卻是溫和的,帶著淺淺笑意,讓人如沐春風。

那年,周氏十三歲。

豆蔻年華,懷春之時。

後來她每次入宮,總能各種‘巧遇’蕭時。

她青春年少,他少年有為。

有些事情,心照不宣。

人人都說他們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她也是這麼想的。直到後來,出瞭那件事。她曾企盼,他能相信她。但未等到他,她便已被趕出瞭傢門。

流落北地的時候,她想過蕭時,卻又害怕想起他,害怕他會覺得她骯臟低賤。後來,她嫁給瞭同樣溫和俊秀的季青。

季青看她的目光溫暖又愛憐,沒有半分的嫌棄鄙夷。

他們夫妻情濃,如膠似漆。漸漸的,她便忘記瞭曾經的未婚夫。卻不想時隔多年,當初那個總會在宮中制造機會巧遇她的少年郎,如今做瞭皇營統領,還救瞭她的女兒。

周氏心中五味陳雜。

周言父子卻已上前道謝,蕭時語氣溫和,“周大人不必客氣,京城中出現瞭這等盜匪,說起來也是我的失責。如今縣主已平安回府,在下也要入宮稟明陛下,就不進去拜見太師瞭。還請二位代為轉告,此事我定會徹查清楚,給太師府一個交代。”

季菀早已在丫鬟的攙扶下下瞭馬車,再次對著蕭時道謝。

周氏也平復瞭情緒,幾步走過來,“阿菀。”

她上上下下打量女兒,“怎麼樣,有沒有受傷?”

季菀沖她安撫的笑笑,“我沒事,娘,您放心吧。”

確定女兒安好無虞,周氏松瞭口氣,然後轉身退後一步,對著蕭時欠瞭欠身,“多謝大人救小女性命,大恩大德,銘感五內。”

蕭時這才看向她,“夫人言重。”

他翻身上馬,對著周言父子抱拳道:“告辭。”

調轉馬頭之時,他似乎若有似無的看瞭眼周氏,而後駕馬而去。

周言看瞭眼他離去的背影,又看瞭眼低著頭長女,道:“進去吧。”

陸非煙也在皇營軍的護送下,回到瞭安國公府。

安國公夫人握著小女兒的手,餘悸猶存,“好端端的,怎會遇刺?可知道刺客都是些什麼人?”

“當時我和阿菀都嚇壞瞭,哪裡還有心思問這些?”陸非煙想起當時的場景,也是後怕,“阿菀說是仇殺,我也覺得不像是一般的盜匪,那些人一個個兇神惡煞的,恨不能把我倆碎屍萬段一樣。可我天天在傢裡呆著,偶爾出門也是去找阿菀,實在想不通到底得罪瞭什麼人,竟引來這樣的災禍。”

安國公夫人皺皺眉頭,“出瞭這樣的事兒,陛下肯定會下令徹查。今天嚇壞瞭吧?我已讓人準備瞭熱水,你先去洗漱,換身衣服。”

“嗯。”

……

周府。

季菀也已洗漱完畢,季容和季珩都圍在她身邊。

“姐姐,你以後別單獨出門瞭,青天白日的,竟有歹人行兇,我想想都覺得後怕。”

季容聽說姐姐遇刺,也是嚇壞瞭,“幸虧這次國舅爺來得及時,萬一有下次…反正現在縫紉機廠才開始建,你去瞭也頂多就是視察,沒什麼大事。至於給民工準備冷飲和點心,交給底下的人去做就行瞭,不用你事必躬親。”

季菀也知道,除瞭這樣的事兒,短時間內母親肯定也不會允許她出門瞭,便點點頭,“嗯,我知道。”

季珩還小,沒人把這事兒告訴他,但從兩個姐姐的對話中,他還是聽明白瞭。但小孩兒心思單純,還沒想得過於兇險,還以為二姐姐口中的‘行兇’就等同於當初在義村的時候,奶奶他們過來動手搶食那樣的場景。

於是他嘟著嘴,舉著小拳頭,脆生生道:“欺負姐姐姐的,都是壞人,阿珩幫姐姐打壞人。”

季菀被他這小大人的模樣逗笑瞭,刮瞭刮他的鼻子,道:“那阿珩要快點長大,學會武功,才能幫姐姐打壞人。”

季珩認真點頭,“好。”

童言無忌,季菀沒放在心上,卻沒想到,將來的季珩,真的跟著陸非離練就瞭一身好武功。

此乃後話瞭。

姐弟幾個正說著話兒,被周言叫去書房的周氏回來瞭。

“娘。”

幾個孩子站起來,喚道。

周氏臉上恍惚盡褪,笑著走進來。

用完晚膳後,季菀讓妹妹帶弟弟回房間睡覺,她則留瞭下來。

“娘,您有心事啊?”

早在母親進來的時候,她就看出母親神情有些不對瞭。

“沒有。”

周氏對長女笑笑,“不早瞭,你也回去休息吧。今天出瞭這樣的事,定是嚇壞瞭,回去好好睡一覺。這些天,就別再出門瞭。”

她不說,季菀也不好勉強,隻得回去瞭。其實她心裡隱約有猜測,外祖父留下母親單獨說話,定是與國舅蕭時有關。

不得不說,她的預感相當精準。

周言早就有再給長女尋一門親事的打算,長女已為季青守寡四年,也算對得起季青瞭。

周傢可以成為長女一傢的靠山,哪怕是他和父親百年後,長子和次子也會善待他們。兩個外孫可以從周府出嫁,小外孫長大後開府自立,也會奉養母親。可長女現在還年輕,就這麼為季青守一輩子寡,他這個父親著實不忍。

當初為瞭傢族清譽,為給蕭傢交代,更為瞭天傢顏面,才不得已把長女逐出傢門。

這麼多年,長女流落鄉村不知吃瞭多少苦。好容易回來瞭,他便希望長女後半生能過得好一些。

長女是二嫁,他也沒奢求能嫁多好。但有周傢做靠山,再加上外孫女爭氣,又和安國公府有瞭婚盟。這個年紀,就算做不得氏族夫人,嫁給一般傢族做續弦,還是綽綽有餘的。

當然,他有自知之明,沒肖想蕭傢。

蕭時年輕有為的將才,年紀輕輕就擔任要職,將來前途不可限量。當初他也很看好這個後生,可惜出瞭那樣的事兒,這些年蕭傢和周傢雖不至於勢同水火,卻也不如以前那般瞭。

婚約已作廢,往事誰都不願提,也就這麼過去瞭。

可他沒想到,發妻早喪的蕭時竟未再娶。至於什麼原因,他也不好多問。直到長女回京,有一次在宮裡,他見到瞭蕭時。年輕的國舅爺看似無意的說瞭句,“聽說令嬡最近回京,周大人父女團圓,實在可喜可賀。”

當時他就察覺到瞭些不尋常,直到今日蕭時救瞭外孫女。

他覺得,是有必要找長女談談瞭。

“當初你離傢後,國舅其實私下裡向我打聽過你的下落。”

周氏震驚。

周言看著長女,繼續道:“他還去找過你,為此他辭瞭禁軍的職位。”

周氏徹底呆住。

“三年未果,蕭傢二老日日憂心,最後還是皇後派人將他找瞭回來,他聽從父母之命娶瞭妻。成親前,他來找過我一次,說他相信你的為人。當初之所以未出面,是因為被父母禁足在傢。後來他曾進宮,但婚約已解除,無可更改。”

周言說起這些往事的時候,神情也有些感慨。

“他娶妻後,就做瞭皇營軍,一步步從小兵做到瞭統領。”

拋去其他因素不談,單就蕭時這個人而言,周言就極為欣賞。年紀輕輕,有上進心,潔身自好,克己奉公,脾氣又好,從未有過不好的傳言。

最重要的事,他發現這個後生,看起來對長女還未忘情。

若能再續前緣,既解瞭他一樁心事,長女的後半生也有個依靠。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