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122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370

即便秦國律令嚴苛,不會出現這種事,但其他六國會。

秦王知道瞭朱襄的想法後,什麼都沒說,假裝不知道。

反正朱襄有什麼好東西,第一時間就會通知他,那麼其他貴族享受不到,與他何幹?

韓非面前的盆栽就是一株芝麻。

他看似什麼都沒想,心中一直重復著朱襄的感慨。

“其他國傢如果得知瞭這些能讓食物美味程度大幅度提高的農作物,農人就遭殃瞭。六國雖然名義上已經推行自耕農,但一些貴族仍舊將他們當做農奴。”

“……哪怕搞點封建也不錯啊。”

韓非一直想問,什麼是“封建”,朱襄笑而不語,隻老氣橫秋地拍瞭拍他的肩膀。

他明白瞭,這又是隻屬於朱襄本人,無法傳授給弟子的知識。

荀子一邊看書,一邊用眼角餘暉瞥著韓非。

他想起朱襄說韓非委屈的時候就像是淋瞭雨的小狗狗,然後政兒就學朱襄的話“舅父,疊字惡心”。

朱襄雖然大多時候比喻很奇怪,這次倒是沒說錯。

韓非在書房枯坐的時候,朱襄也在說起韓非。

朱襄雖然隻是農學教授,不是機械專傢,但農村常用的機械他還是略知一二。

雖然他不知道具體構造,但隻要描繪出大概效果和運用原理,以墨傢和農傢集思廣益,也能將農具做出來。

朱襄在趙國就做出瞭曲轅犁和現代風格的寬面鋤頭,可惜沒能推廣。

七國逐鹿中原,即使戰國時冶鐵工藝已經很發達,但除秦國外的六國都更傾向於將鐵用來打造兵器。

後世也曾出土瞭六國的鐵制農具,但以朱襄在趙國的觀察,基本隻有實力強勁的貴族私田上能用上鐵制農具,且還要一個體恤庶人、有遠見的貴族。

這除瞭大部分國君不重視農耕技術迭代之外,六國國君對國傢掌控力不如秦國,大型鐵礦基本在私人手中也是重要的原因。

秦國將大部分國內鐵礦都收為官用,下令研發農具,有能提高農田產量的技術出現能得爵,因此秦國鐵制農具較為普遍。

再加上秦國官府飼養耕牛出租給農人,牛耕在秦國也非常普遍。牛耕和鐵制農具,是六國有識之士懼怕秦國的原因之一。

但有識之士知道,卻很難讓國君推行。六國國君如果把自己手中的鐵礦石都用於打造農具,造福於民,恐怕就會被國內將鐵礦石用於打造兵器的兄弟趕下臺瞭。

六國王位繼承可不和平。

隻有在已經初步完成中央專制集權的秦國,朱襄與墨傢、農傢一同研發的農具才能得以推廣。

今年秦王已經在咸陽周圍推行曲轅犁和寬面鋤頭,明年就會往秦國全境推廣。

墨傢和農傢多人得爵,心中激情澎湃。即便朱襄沒有成為他們的首領,但他們儼然已經奉朱襄為名譽首領。

在這樣的勁頭下,他們沒有見到棉花的實物,就通過朱襄的描述,將用離心力運作的軋棉機做瞭出來。

現在棉花豐收,他們開始調試軋棉機,忐忑地等待結果。

不用軋棉機,也可以手工處理棉桃,將棉絮、雜質和棉籽分離,隻是效率會低許多,一天隻能產出半公斤棉花。

如果用上瞭軋棉機,一天少說可以產出二十公斤。在工業革命到來之前,這就是極限。

朱襄曾經想過,要不要在這個世界推行工業革命。

他當然放棄瞭。

工業革命是技術的積累,他頂多拿出一些科學理論讓後人去一一驗證,強行將蒸汽機內燃機什麼的做出來,就像是埋沒在人類歷史中,仿佛外星文明援助的“奇觀”一樣,不僅曇花一現,還可能為華夏帶來巨大災難。

當世不能理解的技術不能用,就像是不能揠苗助長。他主要折騰的,是軋棉機這類不需要蒸汽機和內燃機的人工機械。

秦王好奇地去玩瞭一會兒,手工分離棉花,又去軋棉機調試那裡瞅瞭瞅,從太子柱手中牽過嬴小政,去找做飯的朱襄和藺贄。

這兩人以自己要幫忙做飯為由,逃過瞭這次應酬。

秦王到廚房的時候,準備將這頓飯敷衍過去的朱襄正在包餃子。

他扭頭對搟面皮的藺贄說:“我還以為韓非會借機拜見君上。”

藺贄笑道:“他想的太多。”

秦王走進廚房問道:“那個韓非很有才華?”

秦王的人才雷達動瞭。

他知道韓非是韓國宗室,心向韓國。但如果韓非真的是朱襄認可的人才,一點小小的離間計就能讓那個韓非留在秦國。

隻要讓韓非無處可去就行。

即便韓非不肯在秦國入仕,在咸陽學宮講學也不錯,反正不能讓韓國重用他。

嬴小政咬瞭一下下嘴皮,憋笑。

現在曾大父不僅還能用范翁,蔡翁在這方面的本事不輸范翁。他真想看到韓非如果入瞭曾大父的眼,能不能逃過這一劫。

“很有天賦,但他還缺少一些歷練。”朱襄道,“韓非要學透瞭荀子教導的知識,再遊歷七國,積淀之後才能變成一個大賢。”

秦王頓時失去瞭興趣:“你不遊歷七國也是大賢。”

朱襄失笑:“君上,那不一樣。韓非雖然不得韓王重用,畢竟是韓國宗室,從小沒吃過苦。我雖然沒有遊歷七國,但經歷的變故很多。”

朱襄對嬴小政招瞭招手,嬴小政毫不留情地松開瞭曾大父的手,貼到瞭朱襄身邊。

“這也是政兒比許多已經及冠的人都聰慧的原因。”朱襄道,“去洗手,幫忙包餃子。”

“好。”嬴小政乖乖去洗手。

秦王背著手走過來:“他還會包餃子?”

朱襄得意道:“政兒隻要想學,無所不能。”

秦王促狹道:“那你傢政兒和韓非比,誰更厲害?”

嬴小政的耳朵豎瞭起來。

朱襄無語:“拿韓非和一個五六歲的孩童比,是不是太小看韓非瞭?”

秦王轉頭對嬴小政道:“政兒,你舅父說你不如韓非。”

嬴小政:“哼!”

藺贄笑得手一抖,一塊餃子皮搟破瞭。

嬴小政氣鼓鼓地站在小凳子上,使勁捏餃子皮泄憤。

雖然嬴小政的肉乎乎小胖手手指很短,但捏出的餃子居然異常規整。

朱襄將餃子皮捏一下就丟進簍子裡,嬴小政非要一個褶皺一個褶皺地捏完一整個封口。

秦王看著有趣,也洗手挽袖子包餃子。

朱襄連忙道:“君上,我拿個小碗給你裝餃子,專門煮給你吃。”

誰敢吃秦王包的餃子啊!

藺贄出餿主意:“你不是說可以把餃子裡包一些奇怪的東西,誰吃到瞭就叫得瞭彩頭,運氣會變好嗎?還有比君上包的餃子更符合彩頭?”

秦王雖然老說藺贄不像藺相如,但他的性格意外和藺贄很合得來。藺贄餿主意一出,他就不顧朱襄的勸阻,非要捏彩頭餃子。

為此,他還特意浪費瞭很多張餃子皮,模仿朱襄包的餃子。

大概是聰明的人學什麼都快,秦王浪費瞭十幾張餃子皮後,就能包得像模像樣瞭。

秦王本來想在餃子中包金子,朱襄差點被嚇得把餃子捏爆瞭。

他知道秦國卿大夫大多上過戰場,吃飯都很狂放。如果哪個人一口吞下一個秦王包的彩頭餃子,這不就吞金自殺瞭?!

朱襄抱來酸梅子罐子,挑選瞭幾顆較小的酸梅,讓秦王包進瞭餃子裡。

秦王一臉遺憾。他還是認為包金子更好。

嬴小政摸瞭摸不知道何時沾滿面粉的臉,忍笑。

曾大父真是越來越放飛自我瞭。舅父在秦國越來越安全瞭。

朱襄說韓非還需要沉淀一段時間,秦王對韓非不再感興趣,免去瞭韓非被韓國驅逐的可悲下場。

當餃子下鍋的時候,此次前來觀看棉花豐收的卿大夫終於累瞭,跟在深一腳淺一腳的太子柱身後去蹭飯。

太子柱很想扶著老腰拄著拐杖走路。他比較胖,長時間站立實在是太累瞭。

“不知道朱襄會做什麼好吃的。”蒙武自言自語。

太子柱小聲道:“朱襄說,今天吃餃子。”

蒙武小聲道:“啊?這麼敷衍?”

太子柱小聲道:“對我們敷衍,對他們不敷衍。”

蒙武小聲道:“也是。”

在一旁偷聽的蒙驁:“……”

太子柱就罷瞭,自己兒子是不是欠揍瞭?怎麼感覺兒子越活越回去瞭?

蒙驁十分好奇,敷衍又不敷衍的膳食究竟是什麼。

是餃子多吃。

朱襄端來湯餃蒸餃煎餃幹拌餃子,有藕肉的韭菜肉的香菇肉的混合魚肉的,他調瞭一部分味道,賓客們也可以自己調味道。

朱襄介紹:“這是餃子,又叫扁食。外面的皮由小麥粉制作。”

“麥粉?”蒙驁疑惑,“麥粉這麼白?”

朱襄道:“是我從趙國帶來的小麥,口感更好。”

雖然冬小麥可以越冬,但不越冬也可以種植。朱襄到瞭咸陽之後,就將手中不多的小麥種子種下。

今年棉花豐收的時候,小麥也豐收瞭。朱襄留瞭一半做種子,另一半磨成面粉招待客人。

隻有當貴族接受新面粉的口感,才會自發推行新小麥良種,節省秦國推行良種的行政成本。

因為留種不多,明年也隻有王莊上會種植新的小麥良種,貴族饞瞭新面粉也難以吃到。這樣“饑餓營銷”,想必後年良種推行時不需要秦王下令,貴族和豪商就會瘋搶瞭。

朱襄給秦王獻策之後,秦王立刻提前一年準備好詔令。

除瞭賜予功臣之外,秦王準備收“捐贈”來賜予小麥良種,好好讓貴族和豪商出一筆錢,以在關東平原興修更多的水渠、水車、石磨,打造更多的鐵制農具,飼養更多的耕牛。

如果這種政策拿到其他國傢,就和賣官賣爵差不多的惡劣行為,昏君預備。秦王出瞭名的逐利,他拿出這個政策,六國人都懶得抨擊他。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