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158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4389

這之後,朱襄繼續指導水稻種植,在官田中擴大水稻種植規模;李冰繼續開山;嬴小政繼續處理其他雜務;李牧則準備練兵瞭。

李牧雖與朱襄、李冰一同入蜀,但並非隻管蜀郡一郡之地的軍官,而是類似於“西南軍區”的總司令官,巴郡、黔中郡的駐兵他也能調動,不受地方官管轄,隻是本營駐地和軍屯大頭在蜀郡。

畢竟蜀郡有平原,巴郡少有大塊田地。黔中郡如今仍舊十分混亂,雖已經立郡縣,仍舊處於時刻交戰的狀態。軍區主要駐地就在蜀郡。

秦王在用人的時候,給予臣子的權力和信任十分大。

即便李牧還是個青年將領,但以李牧迎擊匈奴的戰績,和白起、朱襄、廉頗的認可,也讓秦王果斷地任用他為鎮守南方的將軍,並給予他可以尋找戰機自行練兵的權力。

李牧離開咸陽前,老秦王召見他,告訴他將來若要攻打楚國,定會任用李牧為將軍,鼓勵李牧早日熟悉南方的氣候和地理。

秦國要攻打楚國,運糧運兵都走水路最優。

秦國攻打楚國的兩條水路,一邊是從秦嶺附近的漢水走,這也是秦國攻打楚國的主要路線;一邊是順著長江而下,這是秦王重視蜀郡的原因。

雖然蜀郡與楚國隔著巴郡和黔中郡,但若順著長江而下,這點距離不算什麼。

蜀郡有平原,有鐵礦,糧食產出和鐵器打造都十分優秀,正好適合為攻打楚國屯兵。

由長江順流而下攻打楚國也有弊端,比如長江險峻,而且成都平原的航運條件就目前而言,並不算好。

但秦王是一個很有冒險精神的人。他認為開辟長江航線,對攻打楚越之地十分重要。

李冰的上書能得到朝臣同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改造成都平原水網灌溉後,長江的支流岷江就能直接與成都城連在一起,從成都城就能直接去長江,順流直下楚越。

之後確實如此。

都江堰修成後,成都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航運中轉站。有唐詩曰“門泊東吳萬裡船”,就形容瞭成都常有長江中下遊的商船來往的盛景。

成都平原的糧食也由長江航道,向秦國統一中原時的南方戰場上不斷輸送,成為秦國統一戰爭後勤最重要的支撐之一。

李牧在朱襄的建議下,不僅練騎兵,還派人研究更強大的戰船,在戰船上安裝床弩,訓練水性好的兵卒駕駛戰船直接從岸上對敵。

這些戰船的裝載能力也更強,運送糧草和兵卒都很有效率。

李牧現在摩拳擦掌,就等著練兵的機會。

恰巧,南蠻不知道發什麼瘋,侵擾蜀郡邊境。李牧就帶著新組建的騎兵去會瞭一會南蠻,火攻破瞭對方藤蔓甲,砍瞭不少人頭回來當軍功,順便征服瞭幾個部落給秦王納貢。

李牧將部落首領和地圖送給秦王後,秦王大喜,給瞭李牧更多支持。

李牧嘗到瞭甜頭,就有點想去楚地晃晃瞭。

於是,他率領船隊去瞭黔中郡,以指導軍屯的名義,在黔中郡派人前往楚國,勘察楚國的情況。

楚國如今有春申君,不算太衰弱。但李牧是被離間計害過的人,一眼就看到瞭楚國有離間計施展的空間。

春申君並非宗室,甚至不是楚國傳統大貴族中的一員。戰國名揚天下的“四公子”,僅有春申君一人並非宗室。

楚國是一個極其“傳統”的國度,上層被大貴族把持,楚王的權力並不大。所以當初吳起才會死得那麼慘,連撲在前任楚王的遺體上,都和楚王的遺體一起被射成瞭刺蝟。

春申君是一個有魄力的人,他雖沒有改革,也為瞭楚國做瞭一些實事。

眾所周知,在一個被大貴族瓜分瞭權力的國傢,想要做實事一定會損害大貴族的利益。所以春申君樹立瞭許多敵人。

雖然楚王信任他,但楚王遲遲沒有子嗣,春申君的未來堪憂。

別說春申君急,愛重春申君的楚王自己也很急,不斷去後宮耕耘。春申君也獻上去許多女子。

終於,春申君獻上去的一位女子懷孕,看似春申君的處境有所好轉。但由楚國大貴族支持的宗室顯然不會這麼容易放棄,現在楚國已經有瞭那女子所懷的孩子並非楚王之子,而是春申君之子的風聲。

李牧聽到這個傳聞,臉色就很古怪。

他想起瞭之前在咸陽的時候,有人傳政兒的謠言,說政兒並非夏同的兒子,而是呂不韋的兒子。呂不韋把懷孕的妻妾送給瞭夏同。

隻是見夏同與嬴小政十分親近,而呂不韋在夏同身邊的影響力被朱襄逐漸取代,怎麼看也不像是嬴小政親父該有的待遇,這個謠言才逐漸平息。

不過李牧懷疑,這謠言平息的背後,秦王恐怕出手瞭。

因為之後又有嬴小政並非夏同之子,而是朱襄用自己的兒子取代瞭公子政的傳聞時,秦王殺瞭不少人,並在殺人的時候說已經給過那些人機會。

對秦王而言,他自己可以去試探朱襄和嬴小政,但關乎未來秦王血脈這種事,絕對不允許別人胡編亂造,降低未來秦王的公信力。

現在楚國這一幕傳言,和當初咸陽差不多。無論哪個國傢,好似謠言就那麼幾樣,但每次都有人上當。

李牧感慨瞭一會兒,派人潛入楚國,加劇瞭楚王宮中懷孕女子腹中胎兒是春申君的謠言,並加入瞭相反的謠言——胎兒確實是楚王的,但楚國宗室想要奪走楚王的位置,故意傳播不實謠言,就等著楚王死後奪走楚王兒子的位置。

李牧派人傳的可是大實話。

隻是這大實話傳到楚王耳中後,楚王明知道有這件事,心情仍舊很不好。

他召見春申君道:“為何他們如此囂張?難道他們是在向寡人示威?!”

春申君也疑惑。

這些言論不是他傳出的。他還抱著自己能夠安享晚年的希望,不願意與支撐楚國的大貴族撕破臉面。

春申君認為,隻要楚王的兒子能夠正常繼位,有自己的輔佐,一定能坐穩楚王之位,那麼自己未來也就無憂瞭。所以他隻需要等待,不需要與楚國反對他的貴族兵戈相見。

他也以為楚國的大貴族在看到他的“誠意”之後也會收斂,將關於自己的謠言壓下去。

沒想到,謠言先平息瞭一會兒,突然越演越烈,且還出現瞭奪位謠言。

能將謠言傳進楚王耳中的,除瞭楚國自身的大貴族,就隻有秦國瞭。

但現在秦國已經把兵鋒轉向瞭中原,將原本駐守在南方的大將召回,派瞭一個剛從趙國前往秦國的年輕小將鎮守,很明顯是沒把楚國當做目標瞭。

秦國國內楚國外戚占據瞭高位。他們也沒對楚王遞送任何消息,說明秦王現在確實沒有攻打楚國的意圖。

不是秦王幹的,那就是自己人幹的。

楚國大貴族把要奪位的消息直接遞送到楚王耳中,這是為什麼?總不可能是自己找死?楚王也沒本事把他們殺瞭。除瞭他們向楚王示威,還能是什麼!

楚王越想心裡越生氣,生氣之餘又驚恐不安:“他們、他們是不是真的想謀反?”

春申君冷靜道:“雖然我們無法鏟除他們,但相應的,他們也沒有能力造反。大王和我同心協力,不用畏懼他們。”

楚王被春申君的冷靜感染,心頭松瞭口氣。

確實,他們如果真的有本事造反,也不會盯著自己的子嗣,而是自己逼宮瞭。

春申君又道:“但他們做此事,確實是在挑釁大王,大王可給他們一個教訓。”

楚王立刻道:“春申君請說!”

春申君道:“大王何不直接宴請他們,在宴會中說明對謠言的憂慮,讓他們幫大王解決此事?”

楚王雖平庸,但不蠢笨。他好歹也是當過質子的人,立刻明白瞭春申君的言下之意。

他召集大貴族,是敲打,也是給他們一個收手的機會。既能表明自己的不滿,也能給他們臺階下。

楚王立刻同意,找瞭個借口宴請各大貴族派人赴宴。

李牧派去的人立刻傳謠言,說楚王憤怒,要將這群赴宴的貴族一網打盡。

大貴族們人心惶惶。

他們在楚王多次表明孩子確實是他自己,立場堅定地支持春申君後,就暫時偃旗息鼓,讓傳謠言的人收手。

接下來他們是否要傳播謠言,就要看楚王什麼時候死,那繼承王位的公子年紀天賦如何,以及春申君什麼時候死瞭。

如果在楚王和春申君死後,新任楚王不能“服眾”,他們就會繼續傳這個謠言,然後弒君逼宮;如果楚王和春申君運氣好,活得夠長,讓新任楚王能站穩腳跟,他們也會繼續當一位忠誠的臣子。

誰知道,他們收手後,謠言不僅未平息,還傳出瞭新的謠言,說中瞭他們的心思。

他們內心十分驚恐不安,以為是春申君改變主意,不再容忍他們,故意傳播謠言,想要害死他們。

當楚王要求他們赴宴的時候,他們正疑神疑鬼,立刻就信瞭楚王要在宴會上將他們一網打盡的話。

於是他們暗自調動自己封地的軍隊,加固城池,並派人向楚王告罪,說自己身體抱恙,不能前去。

楚王愕然地收到瞭婉拒的信件,勃然大怒,不顧春申君勸阻,派人斥責。

楚國□□勢立刻急轉直下。

被楚國人瞧不起的年輕小將軍李牧在黔中郡觀賞著這一幕,對朱襄道:“為何離間計總這麼容易成功?”

朱襄疑惑:“你就問我這個?你難道不該問,為何我要來黔中郡?”

李牧比朱襄更疑惑:“我需要問嗎?你想要做什麼事直接和我說,我幫你就行,為何要問?”

朱襄:“……”他一時間不知道是感動李牧的信任和支持,還是無語李牧的性格。

朱襄先為李牧解答道:“不是離間計總這麼容易成功,而是能使用離間計的地方,本身就有縫隙。沒有縫隙,用什麼離間計?有瞭間隙,不用離間計他們也容易反目。”

李牧再次嘆氣:“好吧,你說得對。”

朱襄見李牧真不問自己為什麼來,憋不住自己說道:“我聽說你把黔中郡的匪患平瞭,心想黔中郡應該補種糧食,便想來黔中郡試驗一下新的種植模式。”

李牧道:“啊?種地啊,你自己隨意。不過你把政兒一個人放在成都,這樣好嗎?”

朱襄道:“李冰因為勞累過度暫時回成都修養,有李冰照顧,政兒肯定沒問題。現在成都也缺不瞭他。再者,他年幼,長江水流湍急,坐船較為危險。”

李牧道:“雖然政兒應該沒問題,但你若想試驗什麼新種子,成都也可以嘗試,為何非要到黔中郡?”

朱襄道:“你上次寫信,不是說黔中郡田地荒廢?而且原本的楚國民眾仍舊習慣火燒水淹的粗放種植方式,恐怕補種時收獲不多?成都平原已經春耕結束,不需要我過多指導,我想你可能需要我。”

說白瞭,就是朱襄在蜀郡突然閑下來,見李牧在信中說黔中郡這裡的地沒人好好種,就按捺不住想找塊新地方種田的心。

其實朱襄還想過去巴郡指導種植。巴郡崇山峻嶺,正好試驗一下梯田。

但巴郡郡守和巴郡豪強都較為“排外”,朱襄和他們打交道很麻煩,便不去自找苦吃。

李牧說黔中郡因為處於和楚國交戰處,楚國想奪回祖地,所以一直對黔中郡有零星騷擾,所以黔中郡是戰時狀態,郡守權力遠遠不如鎮守的將軍,李牧可以在這裡自行做主。朱襄當然就屁顛屁顛乘船跑到黔中郡瞭。

李牧十分無語:“我想在長江上航行,還是較為危險。你不該置自己於險地。”

朱襄道:“不在夜晚和天氣不好的時候趕路,又是船隊一起出行,怎麼會危險?隻要不是船全沉瞭,有船出問題,也可以立刻救援。”

總之,朱襄就是閑不住。

黔中郡地形復雜,西邊崇山峻嶺可以搞梯田,東邊接近雲夢澤平原正好大搞水稻種植和桑基魚塘,不好好利用,簡直是浪費。

李牧雖然想駁斥朱襄,但朱襄人都來瞭,他駁斥瞭也沒有意義,便嘆瞭口氣,讓朱襄隨意。

正好他幫著朱襄在黔中郡種地,也能進一步麻木楚國。

李牧本來想保密朱襄來到黔中郡一事,但朱襄那白發太顯眼,剛來黔中郡就傳遍瞭大街小巷,誰都知道朱襄公來指導種田瞭。

朱襄摸瞭摸自己的頭發,對李牧道:“我下次出行,是不是應該先用墨汁把頭發染黑?”

李牧瞥瞭他一眼:“你現在才在思考這個問題嗎?我還以為你故意炫耀你滿頭白發,不似凡人。”

朱襄認真道:“老實說,我確實在炫耀。我這頭白發真的好看!”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