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185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578

“好。”嬴小政收起嫌棄的表情,道,“我明白舅父的話,我會好好想。”

朱襄見嬴小政真的把他的話聽瞭進去,心頭微暖。

他早就發現自傢政兒的早熟已經不能用過分聰慧來評價。一個孩童再怎麼聰慧,但人生經歷就那麼一點,不會讓他們有超過人生長短的經歷。

朱襄曾經腦洞大開,以為自傢政兒是重生的秦始皇。

不過很快他就丟掉瞭這個想法,因為重生的秦始皇是斷不可能抱著他的脖子,撒嬌多要一塊點心的。

他傢始皇崽真的是一隻可愛的小崽崽,即便有過人的才華和心智,也是符合年齡的真正孩童。

朱襄又猜測,自己有神靈教授知識的事是假的,但政兒說不定真的有神靈教授知識。

不過他就猜一猜,不會去深究,也不會去詢問。

就像是他的親朋好友都覺察到瞭他的怪異,都默契地不提這件事,並默默幫自己隱藏一樣。

政兒在其他人面前也沒有展現出神異,隻在與他朝夕相處的自己面前沒有隱藏。他會默默守護政兒,當做什麼都沒發現。

這是他和政兒之間的默契。

隻是之後朱襄在教導嬴小政的時候換瞭一種方式。他不再像對待普通孩童一樣直接灌輸自己的三觀,而是把嬴小政當作一個已經有瞭完整三觀的成年人,用商議的語氣,以交流的方式告知嬴小政自己的思想。

至於嬴小政接不接受,就看嬴小政自己。

朱襄還帶著嬴小政去見識更多的思想,與自己相似的,與自己迥異的,甚至與自己敵對的。

他相信嬴小政能吸收眾傢之長,得到自己的結論。

哪怕這個結論可能和他希望的不一致,但嬴小政的人生是嬴小政的,朱襄隻能決定自己的人生。

朱襄優哉遊哉地教導著自己的小外甥時,長江邊上的戰火終於打響瞭。

現在戰國四大名將,有兩人都在吳城,一明一暗與楚國人打仗,朱襄對此次戰事一點都不關心。

李牧和王翦合力瞭還能輸?那對面怕不是白公和廉公跑來瞭。

李牧和王翦在前線一明一暗指揮戰鬥,子楚親自負責後勤,蒙武負責支援,秦王在城中喝茶等消息。

而朱襄繼續帶著嬴小政在城外種田。

農人本來想卷包袱逃跑,見朱襄還在田邊晃悠,他們便放下包袱,扛著農具,繼續在田間忙碌。

除草,澆灌,澆灌剛學會的綠肥和農傢肥……農人抹瞭一把臉上的汗珠,看著田間生長起來的稻苗,露出瞭憧憬的笑容。

他們從未如此精細地伺候這一田地的稻苗,但朱襄公說有用,他們就想試試。

朱襄公的名聲,哪怕是埋頭田間,連七國的名字都叫不全的農人們都如雷貫耳。誰不會記得一個擅長種田的大貴族呢?

扁鵲也擼起衣袖和褲腿跟著一同在田間忙碌。

朱襄說,草藥遲早需要自己培育,醫者也需要學會種田。食藥同源,田地間有世間萬物的學問。

朱襄並不是胡扯,他是真心這麼想。

他前世時,農學教授還會研究藥草種植,與醫學教授合作發表論文——然後論文被除草的傻乎乎學生拔掉(不是)。

朱襄淺薄的草藥知識,就是從這些同事的血淚中瞭解。

無論農學還是醫學,科學的實驗流程都差不多。

控制變量,分組研究,實驗記錄……朱襄將現代科學的實驗流程教給扁鵲,特別是人類的朋友小白鼠。

他希望從這時候開始,中醫就從經驗醫學中走出來,即便仍舊有玄學的成分存在,大部分病例也能歸於系統和科學,成為可以復制的病例,而不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奇跡。

扁鵲奉上的醫書朱襄看完瞭,大部分內容都和《黃帝內經》差不多。

《黃帝內經》是一本經過許多代醫學傢編撰增補,最後成書時間在兩漢的醫典。

《黃帝內經》最初隻有薄薄幾張紙,其言論在《周禮》中能找到;春秋戰國時許多醫學傢將自己的經驗添加進《黃帝內經》,其中一半內容應該都是戰國時成書,特別是在成都挖掘的醫學竹簡木瀆問世後,可以看到“扁鵲”一脈的醫學,基本都和《黃帝內經》一致。

再後來,兩漢的醫學傢繼續對《黃帝內經》進行增補,所以現在《黃帝內經》雖然已經存在,但《黃帝內經》確實成書於兩漢。

不過其實兩漢之後,還有後世醫學傢繼續增補《黃帝內經》。隻是那時候人們不再認可對典籍進行增補的事,所以後世人增補的《黃帝內經》不列入《黃帝內經》內,雖然內容沒什麼問題,學醫的人也會繼續學。

這個就是名號的問題瞭。

扁鵲現在寫的醫書,或許其中內容就會加入《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並非純粹的醫學典籍,而是“道醫”,即加入瞭道傢哲學思想。許多現在搞不明白的病例,都引入瞭道傢學說,比如陰氣陽氣正氣邪氣之類的來解釋。

雖然現在用這些話能自圓其說,但醫傢都知道,這隻是權宜之策。

醫傢是最重視實踐的人,他們很希望尋求一個確切的結論,所以在先秦兩漢時,外科十分發達,大部分名醫都做過手術,幹過解剖。

後來儒傢思想盛行,解剖和外科都變成瞭骯臟的事,醫學發展就開始原地踏步,隻深究藥方,醫書成瞭藥書。

朱襄教給扁鵲後世的科學實驗和醫學常識後,若這些知識能傳下去,或許中醫能更快地從傳統醫學向現代醫學蛻變。

至少,別灌人童子尿瞭,始皇尿也不行!

朱襄想到這一點,都滿臉膈應。

朱襄沒有拉著扁鵲一直種田,當扁鵲瞭解瞭一些種田常識後,他就給扁鵲開辟瞭一個藥園,把自己能收集到的有抗菌和抗蟲效果的藥草移植到藥園中,讓扁鵲和其弟子管理。

南瓜有抗絳蟲和抑制血吸蟲產卵的效果,也被移植到瞭藥園中。

南瓜很快就發芽,秦王在藥園裡逛瞭一圈,把南瓜尖尖采瞭要朱襄做菜吃。

管理藥園的醫者們看著秦王囂張的氣焰,都憤怒地向朱襄告狀。

南瓜尖尖都被采瞭,以後要是不能開花結果怎麼辦?這人怎麼這麼過分,采一點夠吃就行,他全采瞭!

朱襄聽到告狀消息後十分無語。

他也忍不住問老秦王:“稷翁,你要吃多少就采多少,為什麼全采瞭?”

雖然前線在打仗,但很無聊的秦王道:“我本來隻想采一點,但看他們在瞪我,我就讓人全采瞭,哼。”

老秦王露出瞭霸氣十足的冷笑。

朱襄:“……”好瞭,他明白瞭,他的君上現在是一個老頑童。

朱襄悄悄告訴扁鵲秦王是他長輩,請不要與秦王計較,然後認命地給秦王做瞭一桌清炒熗炒蒜蓉南瓜尖。

秦王非常慷慨地把幾盤南瓜尖賜給瞭藥園。

然後藥園的弟子們更生氣瞭。

這什麼人啊!挑釁是不是?!

朱襄哭笑不得。他也不知道老秦王是良心發現,還是故意挑釁瞭。

“稷翁,真的很無聊嗎?那稷翁要不要去管理後勤?把夏同換下來?”朱襄提議。

秦王道:“這是給他的磨礪。”

朱襄絞盡腦汁:“那稷翁和我一起去巡視田地?”

秦王想瞭想,實在是無聊,便同意瞭。

朱襄找瞭一匹小矮馬讓秦王抱著政兒坐著,自己牽著馬去田地巡視。

秦王不喜歡和陌生人有過多交流,大多時候都板著臉等著朱襄和人嘮嗑,觀察朱襄私底下的言行舉止。

秦王對嬴小政道:“你舅父現在和在長平的時候沒區別。”

嬴小政回答道:“舅父現在和在邯鄲的時候也沒有區別。”

秦王道:“他已經是長平君,應該有區別。”

嬴小政道:“但舅父就是舅父,沒辦法,已經定性瞭。”

說完,他老氣橫秋地嘆瞭口氣:“舅父說,這叫土豬吃不瞭細糠。”

秦王嘴角狠狠抽搐:“真是你舅父自己說的?”

嬴小政皺著小臉反問:“稷翁,除瞭舅父,還會有誰說這種話?”

秦王一想,好像除瞭朱襄真的沒誰瞭。

他安靜下來,又陪著朱襄逛瞭幾日。

“政兒,朱襄一直這麼有耐心嗎?”秦王問道,“他現在和那庶人說的話,昨日剛說過。”

嬴小政道:“舅父一直這麼有耐心。才兩遍算什麼?我見過舅父在蜀郡的時候教一個農人種水稻,一個簡單的施肥流程,舅父說瞭五十七次,我數瞭。”

秦王得到瞭一點小小的震撼。

他不知道自己該是震撼朱襄居然這麼有耐心,還是震撼嬴小政居然無聊地數這個。或許都很震撼。

秦王問道:“你舅父難道就是天生聖人嗎?”

嬴小政道:“我很想說是,但舅父自己說他這樣的人,世上多的是。他隻是運氣好有我這個外甥,遇到瞭曾大父那樣好的國君,能發揮出自己所長,踐行自己的理想,所以才成為別人口中的聖人。但他其實離聖人差得遠,他就是一個種田的。”

秦王摸瞭摸嬴小政的腦袋:“真是奇怪瞭,我怎麼沒見到他說的‘世上多的是’的和朱襄差不多的人?”

嬴小政道:“我也是這麼想。但舅父說得很肯定。”

嬴小政沉默瞭一會兒,道:“或許真的有,隻是我們沒看到,而這個世道也不需要。”

聖人有朱襄一個人就夠瞭,如果還有更多的聖人,不為自己所用,就不應該存在。

聖人的號召力太強瞭。

跟著舅父出遊這段時間,嬴小政看到瞭天下庶民歸心,看到瞭天下英才投奔。

這是他的舅父,舅父收攏的民心就是他的民心,舅父麾下的英才就是他的英才,所以他不會忌憚,隻會高興。

但這個聖人是別人,嬴小政隻會起殺心。

哪怕這個人是他的兒子,是他的臣子,他也會起殺心。

親人和臣子都會有私心,但他的舅父後代隻有他一人,所以他不懼怕舅父有強大的力量。

但對老秦王而言,也是這樣嗎?

嬴小政抬起頭,仔細看著他的曾大父。

夢境中的自己從未有機會看到這位充滿瞭傳說,毀譽參半的老秦王。

他見到瞭,感受到瞭這位老秦王的威壓、英明和多疑。

年老的帝王就是這樣嗎?自己將來是不是也這樣?

夢境中的自己是不是已經這樣?

“政兒,我很羨慕你有這樣的舅父。”老秦王道。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