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186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3695

嬴小政笑道:“很多人都會羨慕嫉妒我。”

老秦王摸瞭摸嬴小政的腦袋,露出瞭慈祥的笑容,就像是一位真心為曾孫開心的老人。

或許他此刻的確是真心的。

他已經老瞭,越老越恐懼,但也越老越灑脫。

他會防備太子柱,甚至防備已經成年、羽翼漸豐的子楚,但這位小小的曾孫,一直不是老秦王防備的對象。

政兒是他的曾孫,就算成為秦王,那也是第四代的秦王。若要忌憚,也該是子楚去忌憚,而不是曾祖父忌憚。

老秦王對嬴小政使出的手段,一直不是因為嬴小政,隻是因為朱襄。

身為君王,即便他知道朱襄沒有私心,知道朱襄凝聚的力量都會成為秦國的力量,但有一個天下人人人稱贊的聖人臣子,他仍舊會習慣性的忌憚。

這就像是他曾經時不時對白起動殺心。

他難道不知道白起沒有反意,不知道白起即便與他舅父為友也不會改變對自己的忠誠,不知道白起視自己為恩主絕對不會背叛自己和秦國?

他都知道。

但他仍舊會時不時對白起動殺心。並非白起之錯,隻是白起在秦國軍中聲望太過,動搖瞭秦王的威信。

他時不時地敲打一下朱襄,也是這個原因。

“政兒,如果你手下的人功高蓋主,你會如何?”朱襄走到稍遠的地方與農人攀談,秦王才問道。

嬴小政難得在老秦王面前露出瞭一個不怎麼像孩童的清淺微笑。

“曾大父,我的功德不會有任何人能超過,所以我無懼。”

第103章火烤楚軍營

朱襄突然發現,老秦王看向嬴小政的眼神變得很復雜。

有一點欣慰,有一點驕傲,還有一點惱羞成怒的咬牙切齒。

晚上,朱襄戳瞭戳同睡的小胖墩:“政兒,你說什麼刺激你曾大父的話瞭嗎?”

嬴小政得意道:“曾大父問我遇到功高蓋主的人怎麼辦,我回答不會有人的功勞高過我。”

朱襄聽完後,神情比嬴小政更得意:“那是。政兒果然最厲害,看看這境界差距!怪不得他心情這麼復雜!”

舅甥二人躲在被窩裡竊竊私笑,一點都沒把戰國大魔王老秦王放在心上,真可謂膽子比天還大瞭。

嬴小政來到夢境房間中,手撐著下巴,看著同樣動作的“秦始皇”很久,然後感慨道:“舅父真是……無論我做什麼都對嗎?如果換作其他孩童,恐怕已經被舅父寵壞瞭。”

夢境中的自己仍舊沉默,沒有回答。

嬴小政現在來到夢境中之後,不再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他將一半的時間用於回憶和思索自己在現實中的收獲。

一旦進入夢境房間,他的思維和心智就會到達成年人的境地。現實中被身體局限所忽視的問題,在這裡都能撥開迷霧。

比起不斷接受另一個自己的思想,嬴小政逐漸認為,這樣對他自己的幫助更大。

嬴小政想法的改變,是源自朱襄的教導。

朱襄告訴他,可以集思廣益,但不要偏信。

就像是種地一樣,同一個種類的種子種出來的小苗不同,同一株小苗上長出的葉子也不同。哪怕是夢境中自己的思想和學識,也隻能成為孕育他的養分。

是土壤,是陽光,是雨露,是肥料。

然後,這一切將培育出與眾不同的植株,展開枝葉,開花結果。

“我現在見解已經和你不同瞭。”嬴小政看著夢境中的大秦始皇,小聲道,“我好想和你聊聊,爭論我們見解不同的地方。或許真的如舅父說,我缺少一個同齡的朋友。就像是舅父、藺伯父之於阿父那樣。真羨慕阿父。”

嬴小政認為,自己在現實中恐怕不可能有這樣的朋友。

如果夢境中的自己能夠開口說話,或許他才能有自己的朋友吧。

不過,這隻是一具承載瞭知識和記憶的空殼而已。

嬴小政遺憾地離開夢境,卻不知道他一離開夢境,夢境中的他就睜開瞭雙眼,神情復雜。

而後夢境破碎。

嬴小政刺激瞭一番老秦王之後,老秦王別扭瞭好久,直到楚軍敗退時,他才恢復瞭以前淡然的模樣。

秦楚大戰十分枯燥,沒有多少可說的地方。

如後世許多朝代在統一天下後就荒廢瞭軍隊一樣,楚國在攻占吳越,基本將南方統一之後,就荒廢瞭舟師。

因為爭霸中原用不上瞭。

如果不是如此,白起臨時拼湊出的舟師也不會打楚國一個措手不及。

秦國的楚國外戚將秦王微服出巡的消息傳遞給楚國之後,春申君力主攻打江東之地。

楚國大貴族議論紛紛,同意瞭春申君的提議。

雖然他們平時彼此拖後腿,遇到大事時,終於勉強聯合起來。

聽聞太子柱是一個無能軟弱之人,對秦國宗室和外戚十分寬厚。如果老秦王死瞭,太子柱繼位,楚國就能安穩很多年,說不定他們這一代貴族死之前都不會再和秦國發生戰爭。他們就能高枕無憂的享樂瞭。

於是以春申君為主導,各地貴族拼湊起號稱二十萬大軍,駐守長江北岸,想要渡江攻打江東。

王翦指揮舟師在江邊列陣,成為名義上的主帥。

李牧偷偷潛回軍營,是實際的主帥。王翦是他的副將。

蒙武則負責支援,以免楚國聲東擊西。

為瞭隱藏身份,李牧扮作王翦的親兵和貼身護衛,和王翦同吃同住。

王翦壓力極大。

李牧觀察瞭王翦幾日,見王翦這狀態實在是緊張過頭,隻好勸慰道:“王卿,你似乎對我有意見?”

王翦嚇得手中毛筆都掉瞭。

什麼叫做“對我有意見”啊!李將軍別亂說。

“沒有!”王翦立刻否認。

李牧道:“王卿是否因為朱襄所說之事,擔心我嫉妒你?”

王翦:“……怎麼可能!李將軍怎麼可能嫉妒我!”

李牧看著王翦慌亂的模樣,心想怪不得朱襄和藺贄都喜歡打趣他。真是有趣。

不過李牧是個好人,所以他隻試探瞭一下,便不再逗弄王翦。

“既然朱襄說你是友人,那麼我們二人也直呼對方名字吧。”李牧收起嚴肅的表情,恢復平常隨和的模樣,“朱襄誇你,對你我二人都有好處,我不會心生不滿。”

見王翦沒反應過來,李牧進一步解釋道:“秦國最好不止一位‘武安君’。你若成為秦國另一位‘武安君’,我才更安全。同樣,等你成為秦國的‘武安君’之後,有我與你競爭,你也更安全。”

李牧想起在養老的白公,臉上浮現譏諷的微笑:“朱襄曾經說,‘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王翦驚恐地看著李牧。他沒想過李牧會對他這個陌生人推心置腹,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

李牧半開玩笑道:“明白這一點,就放寬心建功立業,我會助你,武成君。”

王翦咬緊瞭牙關,起身走到李牧面前,抱拳道:“為何你會如此信任我?你不怕我將此事泄露出去?”

李牧道:“你是朱襄友人,所以我信你。”

王翦道:“隻是這樣?”

李牧道:“隻是這樣。你若與朱襄再熟悉些,就明白朱襄的識人之能。”

王翦面色古怪:“聽李將軍如此說,似乎隻要朱襄新交瞭朋友,朱襄所有的友人都新交瞭一個朋友?”

李牧失笑:“你這麼說也對。”

王翦還是不理解:“但朱襄認識我不久,你們怎麼能如此信任我?朱襄又怎麼能如此信任我?”

李牧見終於露出“真面目”的王翦,笑著嘆瞭口氣:“朱襄能相人。雖然他自己不承認,但他一聽到一個人的名字,看到一個人的面相,就能把對方品行和成就猜得差不多。而且你是初次接觸朱襄,朱襄卻不一定是剛認識你。他早就關註你瞭。你不是知道他舉薦瞭你嗎?”

李牧透露瞭一個老秦王沒說過的消息:“朱襄收集瞭你與他人論兵的言論,以及你在戰場上的表現,還與白公范公等人討論過你。他不是毫無根據地信任你。”

朱襄若在這裡,能解釋得更明白一些。

雖然他信任王翦是因為王翦是歷史名人,但誰知道平行世界的歷史名人是不是都有才華,他不會因為史書中的言論,就偏信一個人。

何況史書隻會描寫人的一個側面,說不定在史書之下,這個人與後世記載正好相反。

所以朱襄嘴裡嘀咕著集郵,其實沒有主動去接觸過誰。即便歷史名人和他相遇,他也是先瞭解瞭對方之後,才決定如何與對方相處。

比如李冰入蜀後才成為朱襄的友人,呂不韋現在都沒有成為朱襄的友人。

朱襄視王翦為友,是因為王翦得知是自己舉薦瞭他之後,雖然表面上沒有過多動作,但與他的好感度立刻飆升瞭兩心半。

王翦這樣表面上很矜持,心中卻牢記恩情的表現,才讓朱襄認為這人可交。

朱襄原本隻是好奇王翦,搜集瞭王翦一些生平,確定王翦確實有才華,將其舉薦給秦王。私交是從現在才開始。

他不會告訴友人自己的評判標準,但友人都很信任他的識人之能。

李牧在心裡補充,再者,他們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就算朱襄偶爾看走瞭眼,新交的友人背叛瞭朱襄,他們也能立刻將那人揪出來碎屍萬段,不會影響到朱襄。

“這可真是……”王翦直起身體,深呼吸道,“我這才明白,朱襄公的友誼,可真貴重啊。”

李牧道:“確實如此。”

王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捋瞭捋自己鬢邊的發絲冷靜瞭一下。

“李牧,你們圍繞朱襄公集結成這麼穩固的團體,可曾想過秦王會忌憚朱襄公?”王翦冷靜道,“王不會允許這樣的團體存在。”

李牧道:“我知道。即便王知道朱襄沒有野心,也不一定能容忍這件事。但政兒是朱襄唯一的血緣後代,隻要政兒能一直如此優秀,就沒有什麼可懼怕的地方。”

王翦反駁:“或許現在的王不會忌憚自己的曾孫,但太子柱呢?公子子楚呢?”

李牧笑道:“太子柱敦厚,公子子楚……你與夏同接觸久瞭,就知道夏同絕不可能忌憚朱襄。夏同或許不是我們的友人,但他一定是朱襄的友人。”

王翦沉默瞭許久,道:“我忠於秦國,忠於秦王。我或許會做出和你們不同的選擇。”

李牧道:“隻要秦王志在天下一統,你與朱襄的選擇就不會不同,與我等朱襄友人的選擇也不會不同。平定這個亂世,需要朱襄。”

王翦又沉默瞭許久,然後無奈地嘆瞭口氣,苦笑著道:“的確如此。”

“你不需要立刻做出決定,就像是我現在也並未視你為友一樣。”李牧道,“之後相處的時間還很長。”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