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裡江山 第449節

作者:木蘭竹 字數:2709

他看著趙偃的慘狀,心頭一橫,拿起短劍大喊道:“君辱臣死!君上,臣郭開先下去瞭!”

他用短劍狠狠刺穿胸口,身體狠狠抽搐瞭幾下,緩緩癱倒。

已經被折磨得半瘋的趙偃在郭開的喊聲中清醒,順著喊聲爬向郭開,喉嚨中發出痛苦的嘶吼聲,眼淚混著血水糊瞭滿臉。

趙臣震驚,然後皆失聲痛哭。

李牧也被震驚瞭。

他當然是知道郭開大秦忠臣的身份。

李牧嘴角抽搐瞭幾下,突然索然無味。

他讓人把趙偃和趙臣重新捆起來,醫治後送往咸陽。

“還是沒消氣。”李牧回到馬車後,輕聲自言自語。

他閉眼小憩瞭一會兒,讓人拿來紙筆,向咸陽送急信。

他要撕毀曾經的承諾,請求秦王同意……

領兵,入趙。

……

“寡人要親往趙國。”秦王政對朝臣道。

朝臣立刻大喊:“君上三思!”

秦王政肅然道:“寡人不是征求眾卿意見,隻是通知眾卿寡人的決定。”

朝臣:“……”來瞭,又來瞭,又是這句話。

他們把視線投向就算當瞭丞相也難得上朝一次的朱襄。

朱襄公,快勸勸秦王!

秦王政道:“寡人離開趙國時,曾向千裡相送的趙國庶民承諾,等寡人長大,定會滅趙救民。現在是時候兌現承諾瞭。”

藺贄、蔡澤和荀子都猛地轉頭,看向朱襄。

朱襄想起來,幼年的政兒確實這樣承諾過。

政兒把小帽子贈予送別的孩童,在邯鄲城郊大喊,“我是秦公子政!等我長大,一定回來滅暴趙,讓你們都吃飽穿暖!等我回來!”,嚇得他一把撈起政兒就跑。

朱襄臉上浮現出懷念的笑容。

他上前一步,躬身作揖道:“臣請隨君上同去。”

秦王政摩挲瞭一下座椅扶手,頷首道:“好。”

蔡澤和藺贄立刻道:“臣也……”

秦王政打斷道:“蔡卿和藺卿留下,坐鎮咸陽。”

蔡澤和藺贄嘆瞭口氣,齊聲道:“是,君上。”

秦王政元年六月,王回趙,長平侯朱襄同行。

同月,信平君廉頗、武成君李牧,率軍入趙。

……

王翦拿著秦王的詔令,第一次對自己的作戰策略心生後悔。

我為什麼要穩紮穩打?

我為什麼要打得這麼慢?

君上和朱襄就罷瞭。廉公和李牧,你二人不是說好瞭趙國滅亡前不入趙嗎?

我就想要個完完整整的滅國功勞,怎麼這麼難!

王翦雙手抱頭,痛苦呻吟。

我這輩子還能封侯嗎?

上有老是喊著“老夫已老”但仍舊精神矍鑠的信平君廉頗,下有比他還年輕的武成君李牧,要湊夠封侯的功績真難!

難道我要在滅六國後,去打匈奴或者南越湊功勞?

王翦還想著等秦國統一後,就回咸陽買美宅良田過二三十年富傢翁生活享受享受呢!

“趁著廉公和李牧來之前,必須把趙王遷俘虜瞭!”王翦咬牙切齒,面露狠色,眼有兇光。

什麼穩紮穩打,給我沖!

王翦一反常態,命令戰車疾馳,騎兵狂奔,步卒跟在後面一路小跑急行軍,如猛虎一般撲向中山郡的郡城顧。

趙王遷就龜縮在顧城中。

當王翦決定強攻顧城的時候,顧城城門被打開,一隊衣著樸素的遊俠求見王翦。

“將軍,趙王遷已被活捉,我們要投秦!”遊俠首領面帶憤怒道。

王翦心頭咯噔一下,我的戰功沒瞭?

他勉強撐住嚴肅的表情:“趙王遷做瞭什麼?”

遊俠首領咬牙切齒,語氣悲憤:“他在城中沉迷酒色,奪人/妻女。”

王翦:“……”

不愧是娼妓和沉迷娼妓的趙王生出的兒子,死到臨頭瞭還聲色犬馬,他居然一點都不驚訝。

“好……”王翦一陣無力。

顧城投降,能算他的戰功嗎?應該……能算吧?

他努力做瞭戰鬥動員,提前賞賜瞭全軍,宰殺瞭許多牲畜鼓舞士氣,全白費瞭?

雖然不費一兵一卒是好事,但王翦心裡還是有些憋屈鬱悶。

他十分懷疑,雖然滅趙瞭,但這個戰功秦國公卿承不承認。

戰功來得太容易,他總覺得秦國公卿不會認啊。

但顧城投都投瞭,王翦總不能再關上城門重新打一次。

他整兵入城,見到瞭腦袋腫得像個豬頭的趙王遷。

他也見到瞭顧城“王宮”中抱著妻女殘破屍身哭泣的趙人。

遍地狼藉,慘絕人寰。

第250章棗樹已成林

一個品行卑劣的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會做出最喪盡天良的事。

趙王遷的處境比原本歷史中還差。

原本歷史中,他好歹是在趙國還不太危險的時候繼位,安安穩穩當瞭幾年趙王,在邯鄲被俘虜,除瞭最後被放逐,基本沒吃過苦。

這一世趙王偃在快滅國的時候才把王位傳給他。繼位的第一天,他就要匆匆逃命。他還未感受到當國君的樂趣,就成瞭亡命之徒驚弓之鳥。

來到顧城之後,知道自己窮途末路的趙王遷用極致的放縱和暴力來發泄自己心中的恐懼,直至引起顧城城民的暴動。

趙王遷做事還是有幾分“分寸”。他凌辱的都是庶人的妻女,沒有動士大夫的傢人。

他以為這樣就能高枕無憂。誰知道,庶人居然膽敢仇恨高高在上的國君?

別說趙王遷,顧城的士大夫都沒有料到這個發展。

顧城的抵擋很頑強。有的士大夫是想與趙國同生死,有的士大夫是想等秦軍來找他們談判。無論哪種考慮,顧城都不應該如此容易,且和他們一點關系都沒有地被秦國得到。

王翦聽到有士大夫在痛罵刁民居然叛國,果然是無知愚民。

周圍城民對那個士大夫怒目而視。但也有士人在嘆氣,有些贊同那個士大夫的憤怒。

雖然從感情出發,這些庶人會憤怒情有可原。但在大義上,庶人終究還是不行啊。

王翦眉頭跳瞭跳,走到那個破口大罵的士大夫面前:“趙遷折磨死的人中有沒有你的妻女?”

士大夫沒反應過來王翦為何問他。

但他還是照實回答沒有,然後繼續扯什麼大義。

王翦淡漠道:“既然沒有,那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大放厥詞?”

說罷,王翦拔劍下砍,那位破口大罵的士大夫腦袋落地,咕嚕咕嚕滾瞭兩下,滾到瞭圍觀的庶人面前。

那個庶人抬起一腳,就把這個高高在上士大夫的腦袋踢飛瞭:“說得好!”

一些士人目瞪口呆。

庶人和部分士人紛紛叫好。

王翦回頭平靜地吩咐身後文吏:“將趙王遷如何凌辱庶人而失城,城內士大夫如何辱罵城內失去妻女的庶人不忠的故事寫成文章。朱襄辦的那個什麼咸陽學報不是說就缺這種新鮮素材嗎?”

文吏道:“是。”

他嫌棄地看著那個被庶人踢飛的士大夫腦袋。

雖然咸陽學宮的學生學得很雜,但他確實是個根正苗紅,從齊國逃到秦國的真正儒生。

而這個時代的儒生,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是國君厭惡的“反賊”。

無論是孔子孟子還是荀子,都是秉承著“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的思想,荀子還把這種士大夫的思想引申到瞭庶人,說出瞭“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

現在趙王遷這艘小船,就是被趙國庶人的大浪打翻,趙國士人卻還在埋怨為何會起浪。

無風不起浪,何不去問問歷代趙王都在刮的陣陣妖風?

都說是天命在秦,看看趙王偃和趙王遷爛成的這模樣,明明是民心在秦。

儒生雖然都是“反賊”,但在筆桿子上,還是有幾分能耐,也很能奪得底層人民的心。

他們在顧城和還沒有打下的其他趙國城池,宣揚瞭一下趙王遷這艘小船被趙民的大浪打翻的事跡後,擾亂城中民心。

王翦趕在廉頗和李牧到來之前,把趙國掃滅瞭個七七八八。

他淺淺地松瞭一口氣。

設置 目錄

設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