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科學傢就不懂人情世故的?誰說科學傢是高智商、低情商的?
陳教授這話,情商指數就拉滿瞭有木有。
事實上,高智商的人情商是不可能低,隻是對於一般人或一般事懶得去浪費表情施展情商,說到底還是分量在人傢心裡夠不夠重的問題。
顯然,蕭宇已經在陳庶定心中有瞭很重的分量,別的不說,畢竟以後這位年輕人就是自己的新東傢、老板瞭。
不過話又說回來,陳庶定此番話音並非全都是情商互捧,他是真的驚訝於蕭宇的一些見解,真的相信如果蕭宇憑借其天賦要是一心專註於單體器官領域的研究,搞不好真可能已經取得不亞於材料界室溫超導突破這種級別的成果。
其實吧,陳教授是萬萬沒想到眼前這個年輕人最核心的是開掛型選手,別人是在未知中探索答案,蕭宇是直接就有瞭參考答案。
藍星世界那邊就堪稱是版本答案的前瞻。
當然,蕭宇本身也確實天賦異稟,別的不說,如果是一般普通人,就算是版本答案放在他面前也看不懂。
單體器官克隆技術在藍星世界那邊甚至已經是克隆技術領域的一個很普通的技術分支,那邊真正的克隆技術絕活,是有機化身體技術這些。
尤其是能讓人真正實現另類意義的“重活一世”的意識移植,等於是真的能做到活完瞭兩百多歲後,換個更有生命活力的有機克隆體又能再活兩百多歲,理論上,隻要意識移植手術能夠一直成功,就能一直不死。
單體器官克隆技術跟這些相比,的確顯得有些過於“落後”瞭,這也是蕭宇能夠在藍星世界輕易獲得單體器官克隆技術的版本“參考答案”的原因。
而真正的技術絕活就難瞭,比如有機化身體這樣的技術,如果不是藍星世界的赤潮組織掌握瞭,如果不是蕭宇能夠提供該組織繼續的東西,想要得到這樣的黑科技,幾乎難於上青天。
至於能夠讓人實現“重活一世”的意識移植轉移到新的克隆機體的技術,蕭宇在藍星世界至今都沒有找到一丁點有價值的信息,可見被壟斷保密的極為嚴格,這才是真正的技術絕活。
末瞭,陳庶定看向蕭宇不由得問道:“蕭先生打算在現代生物工程領域的投入總預期有多大?”
交流瞭這麼長的時間,這話才是最實際的。
聽到這話,蕭宇微笑著道:“這個問題陳教授但可放心,投入肯定是遠超業內想象的,百億預算起步是毫無疑問的,至於總投入預期是多少,我也不知道需要多少,總之直到技術突破之前,我都不會縮減投入,隻會進一步加碼。”
陳庶定聽到蕭宇說的無比堅定,他心中頓時大定,就擔心他是拍腦袋的決定,搞一搞發現短期沒搞頭就不搞瞭。
現在看來,他發現蕭宇已經做好瞭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這就徹底放心瞭,肯定不會導致研究半途而廢。
其實蕭宇壓根就沒有想過要打持久戰,隻是表現出瞭這樣的態度,給前來投奔靈鏡科技的陳庶定等人吃個定心丸而已,因為版本答案就在手裡捏著的,還打個錘子的持久戰。
隻需要把該做的鋪墊都做到位瞭,到時候時機一成熟,就來一個重大突破就成瞭。
而蕭宇心中早就做好瞭清晰的規劃,他的計劃是在一年到兩年後的時間借楚今夢之手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然後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第三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初步的臨床應用。
最多到第五年左右,開始對所有必須要移植器官才能活命的患者進行全面應用。
就算單體器官克隆的安全性和長期穩定性還沒有得到驗證,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瞭,因為這樣的患者不進行器官移植就必定會死亡。
這種局面下,患者自身也會願意賭一把爭取活命的機會,因為別無選擇瞭。
但是距離全面普及則不行,比如對於一般的器官損傷或病變,還不是到瞭非更換不可的程度,這樣的患者就不能放開用,因為這要是放開瞭,整個群體的規模就會迅速呈現幾何級數暴增。
說白話一點,就是五年後還是不能做到隨便一點不大不小的病就能換克隆器官,也不是患者說換就能換的。
因為受眾群體規模暴增瞭,對單體器官克隆的安全性、長期穩定性就必須要考慮在內,否則一旦有問題那就是牽涉到數千萬乃至數以億計的人數規模。
不出問題還好,真要出問題瞭,那後果絕對是不堪設想的。
而要檢驗單體器官克隆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是否足夠可靠,這就不能投機取巧瞭,是必須要用實打實的時間去驗證。
根本就急不來,途徑隻有一個,並且隻需一個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等”,一天又一天等,一年又一年的等,一直等到過瞭幾十年的時間,期間科學傢們跟蹤研究觀察接受單體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的情況,得出最終的結論。
蕭宇的計劃是至少要在三十年後,實現全面普及的目標。
也就是到那個時候,限制就沒有瞭,隻要患者自己想換器官,並且願意花錢換,在產能允許的情況下,隨便一點小病都可以做克隆器官的移植手術。
不用幾十年的時間去驗證,其安全性、與長期穩定性就站不住腳。
而三十年的時間,也差不多瞭,並且也有瞭足夠的樣本量支撐,具備統計學意義,因為三十年的時間,肯定會出現大量的必須要更換器官才能活命的患者,並因此形成海量的樣本數據。
這也算是他們替其他人率先承擔其中的潛在風險,並且為科學傢們提供研究支持,而作為承擔這一風險所帶來的回報,他們獲得瞭延續生命的機會,畢竟如果不接受單體器官克隆的移植,他們可能早就沒命瞭。
足足三十年的時間周期,形成的樣本量肯定是極為豐富的。
隻有這樣,得出瞭可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才能站得住腳。
蕭宇計劃在三十年後實現單器官克隆移植技術的全民普及,算算時間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中葉去瞭,那時候的地球世界,跟今天相比起來,必定是迎來天翻地覆的巨變,說不定火星都有人類的建立起永久性基地科考站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