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椒忙道:“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聽說要學《女誡》哩。這是專門給我們女娃兒讀的書。”
她並不知《女誡》內容,隻聽說是專門教導女子的書,便倍感榮幸,一副憧憬的小模樣。
說著話,紅椒忽地又想起啥,轉頭對黃豆道:“初雨會不會來上學哩?黃豆哥哥,你跟初雨說,叫她也來學堂讀書吧。我們就能常常在一塊說話瞭。”
黃豆想瞭想,覺得不大容易,因為黃傢可不比他們這些莊戶人傢,規矩大多瞭。但禁不住紅椒懇求,兩人便走到一旁嘀咕起來,想個啥法子讓黃夫子松口,好讓黃初雨也來學堂上學。
當下,娃兒們各找各伴,葫蘆板栗幾人一夥,青蓮跟山芋香荽一夥,紅椒黃豆紫茄一夥,各自都有話題和活動;而長輩們也聚在廳堂說話。
劉氏笑著對小蔥招手道:“小蔥,來給舅母幫忙。”
鄭氏急忙道:“去吧!跟你大舅母多學學。”
她雖然盡力讓小蔥學習管理傢務和人情往來等事,無奈閨女平日要跟雲大夫學醫,沒那麼多空閑,隻好抓住一切可用之機行事。嫂子這也是成全外甥女。
於是,劉氏牽著小蔥往大廚房去,小草跟在後邊。
大廚房設在東頭的耳房。一路上,劉氏又說瞭今日的安排,小蔥心裡大概有瞭個數。
到瞭廚房,馬婆子正在指揮下人將各樣粽子裝進禮盒,看樣子是要拿去送人的。
見她們進來,馬婆子忙迎上來道:“太太,這一個盒子裝不瞭兩斤粽子。盒子不夠哩。”
劉氏便看向小蔥,示意她想主意。
小蔥道:“別用盒子裝瞭,悶著還不好。我那天跟錦鯉說瞭,要定制一批精致的籃子用,讓她傢去跟她二伯說。如今怕是做好瞭。叫個人跟小草去拿回來,用來裝這粽子,輕便還好看。”
馬婆子聽瞭便看向劉氏。
劉氏笑道:“瞧我幹啥?按姑娘說的辦,又不是頭一回瞭。馬嬸,你叫個人跟小草一塊去劉傢作坊提貨。”
馬婆子忙笑著去安排,小草也跟著去瞭。
這裡,小蔥看著那大案板排著好幾隻大木桶,裡面全是小巧精致的粽子,一個兩口就能吃完,笑問道:“這些都是用來送人的?”
劉氏點頭:“節禮昨兒就送去瞭。這粽子是昨晚才包好的。一般端午節人才吃這個,中秋節包粽子的少,所以我就想著給周夫子、黃夫子他們都送一些,也是個心意。月餅我就沒送瞭,他們傢的月餅肯定比咱們這樣人傢做的好。”
又一一指給她看,都有什麼餡兒的。
小蔥解開一個咸肉粽子,咬瞭一口吃瞭,贊道:“大舅母傢的粽子好吃一些,比我傢的好。”
劉氏聽瞭好笑,道:“這都是隔鍋飯香。青蓮整天說姑姑傢的飯好吃,青山也說,在姐姐傢他吃的多一些。”
下人們聽瞭都笑起來。
一時小草她們取瞭籃子回來,劉氏見瞭眼睛一亮,禁不住給瞭小蔥一個贊賞的目光。
那些籃子形狀各異,顏色青綠,深淺不一,都由光亮的篾片編成。或是一尺來高的圓形,有凸肚的,有細腰的;或是半尺來高的長形,也是凸肚細腰的;還有的四方四正,上面帶蓋子,跟個小箱子似的,不過多瞭提梁。
小蔥便讓她們分裝粽子,每戶人傢都用三個不同形狀的籃子,分裝各種餡兒的粽子。
這粽子特意用小小的粽葉包出來,一小嘟嚕接著一小嘟嚕,串成一長串,拎起來像掛綠色風鈴,看著就喜人。就是老人和小娃兒也不容易吃撐,用來送禮再合適不過瞭。
“這樣就好多瞭,一籃子大概能裝三斤多。吃完瞭,這籃子還能用來裝別的東西,還清雅。”
劉氏笑道:“我就沒想到用這個裝,又好看又方便。到底你念過書,跟你娘一樣,心思靈巧。說是跟大舅母學,你倒教瞭大舅母不少好法子。”
小蔥微笑道:“大舅母不是教瞭我許多東西麼。我不過是有閑心,就瞎想些新鮮玩意兒。真過起日子來,誰有空折騰這個。”
看看裝好瞭,吩咐人叫瞭哥哥他們來。
等葫蘆板栗等人過來,小蔥指著分派好的禮籃對他們道:“這些是送書院五位夫子的,每傢三籃子;這邊是送咱傢私塾夫子們的,他們單身一人,就一籃子。這凸肚花籃裡裝的是板栗咸肉粽子;這細腰圓花籃裝的是紅棗紅豆粽子,是甜的;這個長花籃裡是板栗紅豆粽子,是淡的。去瞭就說:咱們傢的月餅平常,也不好意思送;中秋節一般人不包粽子的,送些讓夫子吃個新鮮。”
黃豆見三籃子都是小粽子,又見案板上有一大盆大個頭的粽子,便指著道:“把這大粽子另外裝些,我好送去給我師傅。我師傅可能吃瞭。這粽子太小,吃瞭不殺饞。”
眾人聽瞭好笑不已。
板栗道:“黃夫子聽瞭未必感謝你,準說你壞他名聲。”
小蔥抿嘴一笑,道:“那就用這方籃子再裝些大粽子吧。一樣裝五份,總不好單給黃夫子送。回頭對出來,還以為咱們忒不會做人哩。”
馬婆子聽瞭忙讓人裝。
小蔥又道:“你們送去瞭就趕緊傢來。大過節的,別沒眼色賴在人傢那。”
板栗聽瞭叫道:“妹妹,我們連這個也不曉得,也要你跟我們說?你咋一管事就跟娘一樣,真當自己是大人瞭?”
青山也道:“小蔥這樣就跟那些大管事似的。”
小蔥禁不住脆聲笑起來,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說笑間,幾兄弟就提瞭那些籃子,往老村子那邊去。紅椒也說要去,她想見初雨妹妹,板栗便帶她一起去瞭。
這裡,小蔥又安排瞭人往二舅爺傢和自己師傅傢送粽子,又處置瞭些雜事。因劉氏早有安排,並無太多遺漏補充,因而很快就妥瞭,然後回轉正屋。
劉氏見她色色周到,心裡十分喜歡。她牽著小蔥的手,一路說著閑話,慢悠悠地往婆婆鄭老太太屋裡來。
鄭老太太的屋子在廳堂右手第一間,小紅跟張老太太的丫頭綠枝正坐在外間門口做針線,一邊小聲說著話。
見她們來瞭,兩人忙起身。
劉氏點頭,帶著小蔥往裡走,才到房門口,就聽裡面傳出鄭老太太的聲音:“……菊花,你可是想把小蔥許給當官人傢?就算這樣,葫蘆往後也未必就不能考個進士……”
求收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