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累瞭,放一首提神醒腦的歌來聽聽。”
“嗯,我給你找!”
她坐下來批改奏章,未來在那邊折騰幾秒鐘,然後放瞭一首“提神醒腦”的歌。
最初是一陣悠揚的古箏,隨後各種樂器插入,再就是一陣嗩吶聲奏響。
謝瑯聽著倒是還算不錯,可總覺得有種年代感。
“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都到那心頭來,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
謝瑯:“……”
她想要的是那種振奮的提神醒腦,結果這孩子調皮的。
謝瑯懷疑未來這丫頭在欺負自己,而且還有真憑實據。
未來在她面前飄來飄去,偶爾轉圈跳舞,“好聽吧,我現在就喜歡聽這種有年代感的歌。”
見這丫頭那興奮的小模樣,她抬頭在太陽穴上按瞭按,“寶貝,這首歌聽著很平靜,振奮不起來。”
“呀,這樣嗎?那我再給你加點陪料。”之後殿內就是一陣陰風陣陣,令人雞婆疙瘩不斷直冒的恐怖配音炸開。
可惜,這種陣仗嚇唬嚇唬小胖子還行,對她來說根本就造不成半點傷害。
話說這聊齋,她還是在很小的時候看的,當時大概還在讀初中,晚上看過之後就嚇的不敢一個人睡覺,每次那種“嗚嗚嗚”的配音響起,她就知道有鬼要出來瞭,然後用手遮住臉,露出一條很小的縫隙偷看。
可誰能想到,如今的自己已經可謂百毒不侵瞭。
當真是世事無常。
最終,未來被謝瑯趕回去瞭。
趁著氣溫還算合適,謝瑯命戶部準備瞭一塊面積達到近千畝的普通田地,命人在裡面種上瞭油菜。
油菜對土地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在生長過程中卻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這塊地交給瞭皇莊的人看顧。
並且將平時所需要註意的地方,都寫下來,讓他們按照這個方法進行培育。
她期待著明年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然後等到五月份左右,就能收獲菜籽榨油瞭。
這塊地算不得兩天,卻臨近一條河,灌溉也很方便,謝瑯還名人在周圍挖瞭溝渠,將河水引入其中。
大周的普通人傢也會在房前屋後種點菜,自然也有油菜。
可他們基本上都是等長出來後直接炒菜吃,根本不會留待開花或者掛籽。
那樣油菜就老瞭,吃起來口感很不好,多浪費呀。
謝瑯種植這一大片油菜的目的,就是為瞭油菜籽成熟後榨油,雖說宮裡有脂膏和芝麻油,可她還是想嘗嘗菜籽油以及花生油。
如今的大周並沒有油菜花油這種東西,因此聽到謝瑯的話,隨行的戶部侍郎還很納悶。
不過既然陛下說瞭,想來是不會差的。
在未來整理的資料中,菜籽的出油率是三成,而如今的工藝技術,可能隻榨出兩成,即便是這樣,那出油量也算是很不錯瞭,值得期待。
大周有三座鹽場,分散在不同的府城。
戶部這邊派人火速趕往鹽場,將謝瑯提供的煮鹽法試瞭試。
“大大大大,大人!”這次過來的是戶部的一名主事,也是戶部侍郎信得過的人。
“何事?”主事見到對方這急促的態度,“可是成功瞭?”
“成瞭成瞭,大人快隨下官去看看吧,是雪花鹽,白花花的,沒有一點雜質。”這位鹽場的主事激動的整張臉都紅瞭,氣喘如牛。
主事大跨步跟著對方來到目的地,一眼就看到旁邊放著一堆雪白的食鹽。
他雙手顫抖的捧起一把,細如微粒,潔白如雪,比起之前的大顆粒還泛著黃黑色的食鹽,這些雪花鹽簡直令人愛不釋手。
“好,好好好,你們做的好。”他食指蘸取一點,伸出舌尖舔瞭舔,咸度也比之前的要高,且沒有半點苦澀味道,是純粹的咸味。
鹽場的工人們也是激動的發抖,恨不得昭告天下,他們做出瞭雪花鹽,雪白雪白的。
“大人,您感覺如何?”鹽場主事湊上前來問道。
“非常好,沒有半分澀口之感,這正是陛下所說的雪花鹽。”戶部主事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對他道:“命工人們多多辛苦些,然後派人運往全國各州府,爭取讓大周的百姓早點吃上雪花鹽。”
“是!”
這樣的場面,在其他的兩傢鹽場也正發生著,人人都奔走相告,散佈著這個好消息。
而鹽場所在地的州府鹽商聞言,早早的就帶著自己的鹽卡,親自帶上府中的傢丁來運鹽瞭,至於其他地方還得等這些鹽囤積到一定量,才會裝車或者裝船,運往那些州府。
鹽價,是朝廷制定的,誰也不能私自抬價,一經發現,馬上剝奪你鹽商的權利。
鹽商也不在意,這東西可是每個人每日的必需品,隻要還有人,肯定就不會關門,薄利多銷而已。
幾傢鹽商帶著雪花鹽,心情激蕩的離開。
回到傢中,趕忙讓傢丁把運回來的鹽送入到店鋪裡售賣。
他們都有各地的地盤,誰也不會擾瞭對方,因此根本就不怕有人來搶買賣。
所以當廬陽府的鹽商周掌櫃將這批雪花鹽擺開口,店鋪裡頓時遭到瞭瘋搶。
“諸位,大傢莫要搶,一次性也莫要買太多,這是周某今日剛從鹽場裡運回來的雪花鹽,和以往咱們食用的粗鹽不同……”說著他抓起一把白花花的鹽,高舉,可以讓後面排隊的百姓看到,“鹽場的大人說瞭,以後咱們大周的百姓,人人都能吃上這白花花的鹽,而且價格也是朝廷制定的,我們鹽商不得擅自提價,每斤鹽隻收二十文,以後諸位隨時來隨時買,現在你們一次性買那麼多,讓後來的人買不到,這樣未免不太好。周某的店就放在這裡,也跑不瞭,咱們城內的鄉親們,哪怕午飯前沒有鹽,也可以隨時購買,切勿擁擠。”
周掌櫃是廬州府的富戶,而廬州府宮有五名鹽商,他們的總店都在府城內,隻是位置散步的均勻,下設的縣鎮則是被這五位鹽商分畫瞭地盤。
他的話,這些老百姓還是會聽的。
基本上每傢人也就買上三兩斤,這些也夠吃上好些日子瞭。